《表4 农村人口外流率的模型估计结果》

《表4 农村人口外流率的模型估计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农村人口外流的时空演化及其驱动机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不含港澳台数据。

以2010年农村人口外流率为因变量,本文在影响因素预选取的基础上分析农村人口外流的影响因素,并剖析其驱动机制。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预选取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5,容忍度均大于0.20,这表明各自变量间不存在明显的共线性,可用于模型的拟合分析。进一步地,空间依赖性诊断结果显示,LM-Lag不显著而LM-Error显著,因此空间误差模型(SEM)更适合用于识别县域农村人口外流率的影响因素。同时,不同模型的Log-L、AIC、SC等准则的值亦表明空间误差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表4)。由空间误差模型估计可知,坡度、植被覆盖指数、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人均耕地面积、城乡居民收入比和第一产业占比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平均海拔、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率、道路密度、受教育水平、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和乡村从业人员占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通过显著性检验的自变量中,平均海拔、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化率、第一产业占比、道路密度、受教育水平、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与县域农村人口外流率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人均耕地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乡村从业人员占比与县域农村人口外流率呈现出负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