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04-2015年我国不同地区的部分自然疫源性疾病构成》

《表1 2004-2015年我国不同地区的部分自然疫源性疾病构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信息熵的中国自然疫源性疾病分布特征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自然疫源性疾病在安徽北部、内蒙古中部和东北部、云南省西南部最多,中国中部、东北部、珠江三角洲、四川和海南南部也有较多的报告病例(图2)。表1显示了不同地区的主要疾病构成,12年14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数最高的是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病例报告有25.5万例,其次是华东地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台湾省)22.4万例,东北(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15.8万例,华中地区(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12.4万例。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都是布鲁氏菌病占主要地位,华东和西南地区的疟疾发病数量最多,华中地区主要是疟疾和血吸虫病,华南地区的登革热发病数量最多。50.4%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患者分布在我国中部的安徽省(78%的病例是疟疾,18%的病例是血吸虫病)、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98%的病例是布鲁氏菌病)、东北的黑龙江省(65%的病例是布鲁氏菌病,34%的病例是肾综合征出血热)、西南的云南省(68%的病例是疟疾,15%的病例是斑疹伤寒)、南部的广东省(82%的病例是登革热)、山西省(95%的病例是布鲁氏菌病)。其中安徽省的5个区县超过了1万例自然疫源性疾病(全国共有6个区县),最严重的是涡阳县,12年共发病22 526例,其中疟疾有22 423例(99.5%),还有一个是广东省的白云区,12年共发病12375例,其中登革热有12 043例(97.3%)。从疾病种类数量来看,北京市朝阳区、广东宝安区、云南五华区和四川仁寿区的种类最多,有11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次是四川的7个区县、湖南的4个区县、云南的3个区县、广东的3个区县、北京的2个区县、海南的1个区县、福建的1个区县、广西的1个区县、浙江的1个区县、陕西的1个区县存在10种自然疫源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