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我国高校早期教育专业保育类课程内容举例》

《表3 我国高校早期教育专业保育类课程内容举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普适性与个性化:我国高校早期教育专业保育类课程的实然之况与应然之思》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途径。课程内容是早期教育专业学生直接接触到的专业内容,其呈现方式也会影响学生对教育对象的认知。笔者通过在大学慕课网的在线开放课程观看高校教师教授保育类课程和深入一线实际观看授课实践发现,早期教育专业的保育类课程内容存在泛泛而谈之嫌(表3)。如在“人工喂养的方法和技巧”主题下,授课教师主要讲了人工喂养的定义、人工喂养需准备的物品和人工喂养的技巧,但是未强调在人工喂养过程中每个婴幼儿的个性化表现,而且在实训过程中,用的是仿真娃娃,虽然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对婴幼儿进行人工喂养,但是可能导致在之后的实践中认为“只要我给孩子喂奶粉,他们就一定会喝”的错觉。在“婴幼儿被动操”主题中,授课教师既播放了仿真娃娃的被动操视频,同时也播放了真实宝宝的被动操视频,这一点是比较好的,但是视频中的宝宝与照料者的配合特别好,未出现任何异常状况,这有可能导致观看视频资源的学生们会出现“所有的宝宝都很乖,都会配合我的日常照料”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