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A+B+C+D”类部分义与转喻义》

《表1“A+B+C+D”类部分义与转喻义》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体认语言学视域下汉语成语的转喻机制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2中的例子都是用典型的事物来指称那些不凸显、不典型的事物。这些成语大部分的认知框架为“事物-性质”,是基于人们的经验建立起来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联模式,在认知框架中,如果事物的性质非常鲜明,人们就可以用事物本身来转指事物的性质、特性,事物是具体的,而性质、特征是抽象的,这样的转喻认知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这种转喻特性在成语中极为普遍,尤其是在由名词组合而成的成语中。用事物来表示该事物的性质是人类转喻思维模式的体现(沈家煊,1999)。这说明人的语言能力是人的一般认知和思维能力的一部分,二者密不可分,是体认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