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处理盐碱地冬小麦的不同时期群体源生产能力》

《表2 不同处理盐碱地冬小麦的不同时期群体源生产能力》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肥-沙混施对盐碱地冬小麦群体库源关系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CK为对照处理,FF为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SS为掺黄河泥沙处理,SF为配施生物有机肥+掺黄河泥沙处理。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由表2可见,各处理源生产能力差异显著。不同处理的全生育期、开花前和开花后源生产能力的表现规律一致:SF>SS>FF>CK。CK的全生育期、开花前和开花后源生产能力均为最小;SF的全生育期、开花前和开花后源生产能力均为最高,分别平均比CK高34.06%、40.52%和28.15%;其次是FF的全生育期、开花前和开花后源生产能力,分别平均比CK高22.95%、33.54%和30.63%;SS的全生育期、开花前和开花后平均源生产能力分别比CK高10.00%、11.66%和8.48%。各处理的开花后源生产能力/全生育期源生产能力差距不大,变动范围为49.63%~52.76%,表现为CK>FF>SS>SF。年际间比较,各处理的全生育期、开花前和开花后源生产能力3个指标在2015—2016年最高,2017—2018年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