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美洲大蠊可培养真菌Sorenson相似性系数》

《表3 美洲大蠊可培养真菌Sorenson相似性系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美洲大蠊可培养真菌多样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Sorenson指数(表3)可以看出,饲养和野生美洲大蠊真菌物种相似度较低(CS均低于0.4),即使相对封闭和恒定的体内环境,饲养和野生美洲大蠊体内真菌物种相似度也很低(CS=0.2162),从Venn图可以看出仅有4个共有OTUs,分别为链状假丝酵母Diutina catenulata、尼泊尔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nepalensis以及哈萨克斯坦酵母Kazachstania humilis和Kazachstania sp.,其中链状假丝酵母和哈萨克斯坦酵母均为饲养和野生条件下体内主要组成类群之一;以属为单位看,除上述类群外,假丝酵母属Candida也均为两种不同环境下体内分离真菌的主要类群(见2.2分析),但在物种组成上各不相同,说明不同环境条件下美洲大蠊体内真菌在物种组成上虽有较大差异,但在主要类群组成上又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