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美洲大蠊可培养真菌多样性指数》

《表2 美洲大蠊可培养真菌多样性指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美洲大蠊可培养真菌多样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2可以看出,美洲大蠊饲养与野生、体表和体内分离的真菌多样性和均匀度都较高,但各不相同,整体上看,野生美洲大蠊分离的真菌多样性(OTU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高于饲养美洲大蠊,物种均匀度则反之.无论野生或饲养,体表分离的真菌多样性均高于体内;就体表真菌而言,野生美洲大蠊分离的数量和多样性均高于饲养美洲大蠊,物种分布的均匀度低于饲养美洲大蠊;从体内真菌来看,野生美洲大蠊分离的真菌数量虽高于饲养美洲大蠊,但物种数(OTU数)与饲养样品几乎相同,且物种分布的均匀度(J=0.878)明显低于饲养美洲大蠊(J=0.961),因而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也低于饲养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