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重要年份高等教育有关数据一览表》

《表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重要年份高等教育有关数据一览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逻辑与启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1978年以来的各项数据为教育部网站或教育部有关司局发布的数据;1978年之前的数据是根据有关教育史料和公开发布(表)的文献反复比对获得的数据。部分年份没有获得毛入学率数据。1960年数据是在当时“大跃进”运动下,“左”倾冒进的产物。

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界和学界围绕高等教育强国的理论与实践、宏观制度政策与微观办学治理、社会经济发展与高校基本职能进行了深入、持久、广泛地讨论。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党中央,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面对高科技人才的缺乏,邓小平同志尖锐指出,“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20年。”[8]407为此,他主动要求抓科技和教育工作。其复出后在教育领域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恢复高考,极大激发广大青年学子学习热情和高等学校的办学积极性。他将科技教育与四个现代化有机衔接,明确提出“搞好教育和科技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教育和科技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9]。这一时期,邓小平同志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高等学校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生产的重要场所,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人才和条件支撑,高等教育得以恢复并快速发展。1998年,时任总理朱镕基宣布: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是实施科教兴国[10]。此后,相当一部分高校进行了大规模合并调整和再组建,新增了一大批高等职业院校和民办独立院校,为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设施。在党和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这一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1978年到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由598所增长到2 409所,在校生规模从85.63万人增长到3 32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55%上升到30%。其中,1999年到2005年,高校招生几乎每年以50万左右的人数增长,截至2012年,初步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