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各指标多重比较ANOVA分析结果》

《表2 各指标多重比较ANOVA分析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秸秆添加量对棕壤有机碳固定与周转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和***分别表示p<0.05、p<0.01和p<0.001显著性差异,-表示未做差异分析。

由图1和表2可知,在添加秸秆培养1年后,不同秸秆添加量之间土壤有机碳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高、低肥力棕壤有机碳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增加幅度与添加量成正比。肥力水平、秸秆添加量对棕壤总有机碳含量存在交互影响。其中,与不添加秸秆相比,培养期末的低肥棕壤有机碳分别增加0.54,2.06,3.96,8.03g·kg-1,增幅分别为5.49%、21.00%、40.35%和81.81%。除添加量为1%处理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处理总有机碳含量都随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高肥棕壤增加0.94,1.84,2.67,6.53g·kg-1,增幅分别为6.31%、12.40%、18.00%和44.00%。各处理总有机碳含量受秸秆添加量影响差异显著(p<0.05)。可以看出,在添加量为1%的处理中,高肥棕壤固碳量大于低肥棕壤,固碳效率较大;在添加量>1%的处理中,低肥棕壤固碳量较高,固碳效率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