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岛礁不规则波试验工况》

《表1 岛礁不规则波试验工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激波捕捉类Boussinesq模型对岛礁地形上波浪传播的数值模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台风等极端天气情况下,岛礁地形的近岸波动往往由低频次重力波主导[11,29]。次重力波的生成与不规则波的破碎和非相性相互作用息息相关[30-33],因此本研究利用Funwave-TVD对岛礁地形上不规则波的传播特性做进一步模拟。由于不规则波波谱分析需要原始波动数据,因此本研究在二维波浪水槽中进行了不规则波物理模型验证试验。试验设置如图3所示,水槽尺寸为35 m×0.6 m×0.8 m(长×宽×高),在距离造波机12.75 m处设置坡度为1∶3的礁前陡坡,后接宽度为4.93 m,高度为0.383 m的礁坪,礁坪后设置坡度为11∶11.9的礁后斜坡,岛礁模型表面材料为光滑钢板。试验工况如表1所示,其中h0为礁前水深,Hs为入射波有效波高,hr为礁坪水深,Tp为入射波谱峰周期。岛礁物理模型及工况的设置依据佛汝德相似准则,几何比尺为11∶100,对应实际礁坪宽度为493 m,符合典型的天然岸礁[34],礁坪水深6~7 m,在岛礁水深参考范围内(小于10 m)[35],入射波高和周期符合典型的台风浪浪高和周期。试验中沿水槽多设置8个浪高仪记录波动信息,其中1~3号浪高仪垂直放置于礁前深水区用于测量波浪反射及入射波况,4~6号浪高仪垂直放置于礁前陡坡,7~8号浪高仪垂直放置于礁坪中部和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