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各种具体研究方法运用的频率》

《表6:各种具体研究方法运用的频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台湾幼儿园教材研究现状与启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内容分析法是使用较多的方法。欧用生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说法,认为内容分析法是透过量化的技巧以及质的分析,以客观及系统的态度,对文件内容进行研究分析,藉以推论产生该项文件内容的难度、环境背景及其意义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以内容“量”的变化来推论“质”的变化,可以算是一种“质”与“量”并重的研究法。分析方法上无一定的模式或步骤,因研究而异[39]。如,陈妍余等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表达性艺术幼儿音乐课程》教材从音乐概念、教学活动、多感官学习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量化统计为主、质性分析为辅。研究发现:教材偏重“节奏”概念学习;“律动”是最主要教学活动内容,听觉为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方式[40]。不过,更多研究者运用该方法时只做质性分析,同时关注了信效度检验,但无量化统计。如,王慧玲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教材中的儿歌进行分析时制定了详细的“儿歌评量类目表”,包括类别、教育价值、句式、押韵、表现手法几个方面,并对量表的效度和信度进行了探讨。陈瑶惠等编制了学前教材中与营养教育讯息检核表,并进行了效度检验,研究发现:教材中与食物量有关的信息极少,与营养素有关的内容极少,对植物性食物来源的介绍多于动物性食物,信息主要以歌谣和讲述的形式呈现[41]。《探讨幼儿教保活动教案中儿歌与社会文化的变迁———以第二次大战后至2000年代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儿歌歌词与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的关系,指出“本研究的分析内容资料由幼儿教育及幼儿音乐教育学者交叉比对,以提高信效度”。研究发现,幼儿音乐教材过去曾是为政治策略效力的宣传工具,到90年代才开始注重与儿童生活的联系[42]。《幼儿园的自然科学教材内容之比较研究》[43]、《学前主题教科书之评鉴》[44]、《现行幼儿园辅助教材评析》都写着用“内容分析法”,但都没有用到量化的统计,只做质性分析或文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