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管理学》求取 ⇩

目录1

第1章 总论1

1.1 质量术语及其标准的发展1

1.2 部分质量术语介绍6

1.2.1 质量6

1.2.2 质量管理13

1.2.3 质量保证16

1.2.4 质量控制16

1.2.5 质量体系17

1.3 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意义17

1.3.1 质量是保护人类生命财产的大堤17

1.3.2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18

1.3.3 质量是精神文明的象征19

1.3.5 质量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20

1.3.4 质量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集中表现20

1.4 质量管理发展简史21

1.5 我国质量管理的发展简况32

1.6 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工作简介35

1.6.1 组织机构35

1.6.2 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简介35

1.6.3 质量管理国际标准的现在与未来38

第2章 全面质量管理40

2.1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特点41

2.1.1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41

2.1.2 质量体系48

2.1.3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48

2.2 全面质量管理的计划工作51

2.2.1 全面质量管理计划工作的内容与意义51

2.2.2 全面质量管理计划工作的特点52

2.2.3 质量计划的类型53

2.2.4 质量计划的编制56

2.2.5 质量计划的执行59

2.2.6 质量计划的检查61

2.2.7 质量计划的调整61

2.3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63

2.3.1 质量教育工作63

2.3.2 计量工作65

2.3.3 质量信息工作66

2.3.4 标准化工作67

2.3.5 质量责任制69

2.4 质量管理小组69

2.4.1 概述69

2.4.2 质量管理小组的性质及其特点72

2.4.3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内容与目标74

2.4.4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程序及方法76

2.4.5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方法79

第3章 质量职能90

3.1 概述90

3.1.1 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90

3.1.2 质量职能的涵义91

3.2 市场研究93

2.1 市场研究的概念93

3.2.2 市场研究的质量职能93

3.3 开发设计100

3.3.1 产品开发设计的涵义100

3.3.2 产品开发设计的基本任务100

3.3.3 质量职能101

3.3.4 主要质量职能活动101

3.4 生产技术准备108

3.4.1 生产技术准备的涵义108

3.4.3 生产技术准备的质量职能109

3.4.2 生产技术准备的范围109

3.5 采购供应116

3.5.1 采购供应的涵义116

3.5.2 采购供应的质量职能及其活动116

3.5.3 采购质量计划117

3.6 生产制造118

3.6.1 生产制造的涵义118

3.6.2 生产制造的质量职能119

3.6.3 生产制造的质量职能活动120

3.6.4 生产制造质量管理的基本思路122

3.7 产品销售124

3.7.1 产品销售的质量职能124

3.7.2 质量职能活动124

3.7.3 产品成品入库的质量管理125

3.7.4 成品发运的质量管理126

3.7.5 产品交货的质量管理127

3.7.6 用户档案127

3.8 用户服务128

3.8.1 用户服务的质量职能128

3.8.2 用户服务的质量职能活动129

3.9 质量职能的落实133

3.9.1 质量职能落实的步骤133

3.9.2 落实质量职能注意事项134

第4章 质量体系137

4.1 质量方针目标管理137

4.1.1 质量方针137

4.1.2 质量目标141

4.1.3 质量方针目标管理142

4.2.1 产品责任;服务责任148

4.2.2 质量管理、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三者的区别148

4.2 几个重要概念介绍148

4.2.3 质量体系涵义150

4.2.4 质量体系原理153

4.3 如何建立质量体系155

4.3.1 企业为什么要建立质量体系155

4.3.2 建立质量体系应考虑的问题155

4.3.3 质量体系的构成159

4.3.4 建立质量体系的基本原则162

4.3.5 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的关键163

4.3.6 建立企业质量体系的程序163

4.4 质量体系文件173

4.4.1 质量手册174

4.4.2 质量体系程序文件176

4.4.3 质量(工作)文件176

4.5.1 质量信息类型177

4.5 企业质量信息管理系统177

4.5.2 产品质量信息流程178

4.5.3 质量信息管理系统概述180

4.6 服务业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完善182

4.6.1 服务业建立质量体系的前提183

4.6.2 服务业建立质量体系的具体方法186

4.7 质量体系的特点195

5.1 引言197

第5章 质量管理的数学方法与工具197

10.1.5 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部门分工198

5.2 质量管理常用的7种工具202

5.2.1 排列图法202

5.2.2 因果分析图法207

5.2.3 直方图法211

5.2.4 分层法219

5.2.5 控制图法223

5.2.6 散布图法240

5.2.7 统计分析表法251

5.3 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DCA循环251

5.4 质量管理的7种新工具255

5.4.1 关联图法256

5.4.2 KJ法258

5.4.3 系统图法260

5.4.4 矩阵图法262

5.4.5 矩阵数据分析法265

5.4.6 过程决策程序图(PDPC)法266

5.4.7 箭头图法268

5.5 电子计算机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272

第6章 质量检验275

6.1 概述275

6.1.1 检验的目的、任务及质量职能275

6.1.2 检验的主要工作内容277

6.1.3 检验方式方法与程序279

6.2 质量检验依据282

6.2.1 技术标准282

6.2.2 产品图样和设计文件284

6.2.3 制造工艺和工艺文件292

6.2.4 合同简介294

6.3 抽样检验294

6.3.1 一般概念294

6.3.2 抽样特性函数特性曲线296

6.3.3 抽样检验的方式方法和方案300

6.4 统计检验326

6.4.1 统计检验的基本原理326

6.4.2 计量型统计检验330

6.4.3 计数型统计检验346

6.5 质量记录和质量档案349

6.5.1 检验的质量记录349

6.5.2 检验的质量档案351

第7章 工序质量控制352

7.1 工序质量控制与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概念352

7.2 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354

7.3 工序质量控制方法357

7.3.1 控制图法357

7.3.2 工序诊断调节法366

7.4 工序能力和工序能力指数372

7.4.1 工序能力的基本概念372

7.4.2 工序能力指数的概念和计算374

7.4.3 工序能力的调查380

第8章 质量审核391

8.1 概述391

8.1.1 质量审核的含义及意义391

8.1.2 质量审核的目的、原则与方法395

8.2 产品质量审核398

8.2.1 产品质量审核的内容与意义398

8.2.2 产品质量审核的步骤与方法399

8.3.1 工序质量审核的内容407

8.3 工序质量审核407

8.3.2 工序质量审核的步骤408

8.4 质量体系的审核413

8.5 质量体系复审424

8.5.1 质量体系复审的含义424

8.5.2 质量体系复审的内容424

8.5.3 质量体系复审的组织425

8.5.4 质量体系复审的步骤与结论425

第9章 可靠性工程(质量保持)427

9.1 可靠性工程发展简史427

9.2 可靠性工程形成原因432

9.3 可靠性工程与标准化435

9.4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441

9.4.1 环境条件442

9.4.3 负载条件443

9.4.4 使用和维护条件443

9.4.2 动力条件443

9.5 可靠性工程的内容447

9.5.1 产品的可靠性工作程序448

9.5.2 产品可靠性工程的基本内容458

9.6 寿命期内产品可靠性的变化459

9.7 可靠性特征量461

9.7.1 可靠度463

9.7.2 累积失效概率和寿命的概率密度467

9.7.3 失效率468

9.7.4 与寿命有关的特征量470

9.7.5 其它可靠性特征量473

9.8 系统的可靠性预计474

9.8.1 系统可靠性逻辑框图与数学模型475

9.8.2 串联系统可靠性数学模型476

9.8.3 并联系统可靠性数学模型478

9.9 故障树分析法(FTA)480

第10章 质量管理的经济分析488

10.1 质量成本概述488

10.1.1 质量成本的定义489

10.1.2 质量成本的科目490

10.1.3 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492

10.1.4 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494

10.2 质量成本数据的搜集和核算498

10.2.1 质量成本数据的搜集498

10.2.2 质量成本的核算499

10.3.1 质量成本控制503

10.3 质量成本控制与分析503

10.3.2 质量成本分析504

10.4 质量管理的经济效益511

10.4.1 企业经济效益512

10.4.2 社会经济效益513

第11章 正交试验设计与三次设计515

11.1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方法515

11.1.1 引言515

11.1.2 正交表517

11.1.3 用正交表来安排试验518

11.1.4 试验结果的分析519

11.2 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522

11.3 产品的三次设计527

11.4 惠更斯电桥的参数设计528

11.5.2 损失函数536

11.5 损失函数与容差设计536

11.5.1 功能界限536

11.5.3 容差设计538

12.4 世界质量管理发展趋势538

第12章 国外质量管理概况540

12.1 美国的质量管理541

12.2 日本的质量管理548

12.3 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质量管理557

12.3.1 前苏联的质量管理概况557

12.3.2 欧州国家的质量管理563

12.3.3 其它国家的质量管理况概567

12.4.1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568

12.4.2 当前世界质量管理的形势及发展趋势568

参考文献574

附表(正交表)576

1993《企业质量管理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罗一新主编 1993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商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1988 PDF版)
商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
1988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学(1997年5月第1版 PDF版)
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学
1997年5月第1版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1981 PDF版)
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
1981 技术标准出版社
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1985 PDF版)
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
1985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1985 PDF版)
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
1985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化工企业质量管理(1988 PDF版)
化工企业质量管理
1988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医药企业质量管理(1988 PDF版)
医药企业质量管理
1988 太原: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
乡镇企业质量管理(1992 PDF版)
乡镇企业质量管理
1992 北京:农业出版社
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1988 PDF版)
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
1988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商业服务企业质量管理(1991 PDF版)
商业服务企业质量管理
1991 太原: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
工业企业质量管理(1989 PDF版)
工业企业质量管理
1989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工业企业质量管理(1993 PDF版)
工业企业质量管理
1993 北京:中国林业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1996 PDF版)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
1996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工业企业质量管理(1991 PDF版)
工业企业质量管理
1991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林业企业质量管理(1993 PDF版)
林业企业质量管理
1993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