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基础》求取 ⇩

第一篇 绪论1

第二篇常见症状与问诊3

第一章 常见症状3

第一节 发热3

第二节 疼痛4

第三节 呼吸困难6

第四节 咳嗽与咳痰7

第五节 咯血9

第六节 水肿10

第七节 腹泻12

第八节 消化道出血13

第九节 黄疸14

第十节 昏迷16

第一节 问诊的重要意义18

第二章 问诊18

第二节 问诊的注意事项19

第三节 问诊的内容19

第三篇体格检查22

第一章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22

第一节 视诊22

第二节 触诊22

第三节 叩诊23

第四节 听诊24

第五节 嗅诊24

第二章 一般检查25

第一节 全身状态的检查25

第二节 皮肤粘膜30

第三节 淋巴结32

第三章 头部检查33

第一节 头颅33

第二节 头部器官34

第四章 颈部检查37

第五章 胸部检查38

第一节 胸部的体表标志38

第二节 胸壁,胸廓及乳房40

第三节 肺和胸膜检查42

一、视诊43

二、触诊43

(一)呼吸运动43

(二)触觉语颤43

(三)胸膜摩擦感44

三、叩诊44

(一)肺界的叩诊44

(二)肺部病理性叩诊音45

(一)正常呼吸音46

四、听诊46

(二)异常呼吸音47

(三)啰音48

(四)胸膜摩擦音50

(五)语音传导50

五、呼吸系统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50

第四节 心脏检查53

一、视诊54

(一)心前区隆起54

(二)心尖搏动54

(三)心尖搏动以外的异常搏动54

二、触诊54

(一)心前区搏动54

(二)震颤54

(二)正常心浊音界55

(一)叩诊方法55

(四)心包摩擦感55

(三)震荡55

三、叩诊55

(三)心界的各部组成57

(四)心浊音界的改变57

四、听诊57

(一)听诊方法57

(二)心脏各瓣膜听诊部位和顺序58

(三)听诊内容59

附:血管检查71

第五节 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74

第六章 腹部检查79

第一节 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79

第二节 视诊80

第三节 触诊82

四、腹水时触诊83

五、肝脏触诊83

一、腹壁紧张度83

三、腹部肿块83

二、压痛及反跳痛83

六、胆囊触诊84

七、脾脏触诊85

八、肾脏触诊86

九、膀胱触诊86

第四节 叩诊86

一、肝脏叩诊86

二、脾脏叩诊86

三、胃泡鼓音86

四、肾脏叩诊86

二、振水音87

一、肠鸣音87

六、腹水叩诊87

第五节 听诊87

五、膀胱叩诊87

三、心血管音88

四、搔弹音88

第六节 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89

第七章 肛门、直肠、外生殖器检查93

第一节 肛门及直肠检查93

一、视诊93

二、触诊93

第二节 外生殖器的检查94

一、男性生殖器的检查94

第九章 神经系统检查95

第二节 四肢的检查95

第一节 脊柱的检查95

第八章 脊柱及四肢的检查95

二、女性外生殖器的检查95

第一节 颅神经97

第二节 感觉功能98

第三节 运动功能99

第四节 神经反射100

第五节 植物神经103

第六节 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病变103

第四篇检验诊断105

第一章 血液检查105

第一节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防凝105

第二节 血液常规检查106

第三节 贫血性疾病的其他检查115

第四节 红细胞沉降率的检查117

第五节 出血性疾病的检查119

第二章 骨髓细胞检查123

第一节 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123

第二节 标本采集及送检注意事项123

第三节 骨髓细胞的命名及细胞发育规律123

第四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步骤126

第三章 尿液检查128

第一节 尿液的留取与保存128

第二节 尿液常规检查129

第三节 肾功能检查133

第四章 粪便检查135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和送检135

第一节 粪便检查内容136

第五章 痰液检查139

第一节 胃液检查140

第六章 胃液检查140

第二节 十二指肠引流液的检查141

第七章 脑脊液及浆膜腔积液的检查143

第一节 脑脊液检查143

第二节 浆膜腔积液检查145

第八章 肝功能检查146

第一节 蛋白质代谢检查147

第二节 胆红素(质)代谢试验148

第三节 酶学检查149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的检查150

第五节 血清甲胎蛋白的测定153

第六节 肝脏病检查项目的选择153

第九章 常用临床生化检查154

第一节 血清电解质检查154

第二节 血清尿素氮和肌酐的测定155

第三节 脂类检查156

第十章 临床免疫学检查157

第一节 临床血清学检查158

第二节 免疫功能检查159

第五篇心电图、超声诊断及其他检查161

第一章 心电图诊断161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161

一、心电发生原理161

二、心电向量概念164

三、心电图导联体系165

四、心电向量环及心电图各波的形成与命名167

五、心电轴170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172

一、心电图的测量方法172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174

一、心房与心室增大177

第三节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177

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79

三、心肌梗塞181

四、心律失常185

第二章 超声诊断196

第一节 超声的基本知识196

一、定义196

二、超声的物理特性196

三、超声的诊断原理197

第二节 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199

一、超声心动图199

二、腹部B型超声检查207

第三章 放射性核素检查215

第一节 脏器功能测定215

第二节 器官显象218

第三节 放射免疫测定220

第一章 X线诊断基础知识222

第一节 X线诊断疾病的原理222

第六篇X线诊断学222

第二节 X线检查方法223

第三节 需做X线检查的常见病225

第二章 呼吸系统常见病的X线诊断226

第一节 基础知识226

第二节 支气管疾病228

一、气管、支气管异物228

二、支气管炎228

三、支气管扩张228

四、肺不张228

二、支气管肺炎231

三、间质性肺炎231

一、大叶性肺炎231

第三节 肺感染性疾病及肺肿瘤231

四、过敏性肺炎232

五、肺脓肿232

六、肺结核233

七、肺癌235

八、胸膜疾病237

第三章 循环系统常见病X线诊断238

第一节 心脏检查基础知识238

第二节 常见心脏病241

一、二尖瓣狭窄及闭锁不全241

二、高血压性心脏病242

三、慢性肺心病242

四、常见先天性心脏病243

第一节 消化道检查基础知识245

第四章 消化系统常见病的X线诊断245

第二节 食管常见疾病X线诊断246

第三节 消化道先天性发育异常247

第四节 溃疡病248

第五节 胃癌249

第六节 结肠癌250

第七节 急腹症251

第五章 骨骼常见病X线诊断253

第一节 骨骼检查基础知识253

第二节 骨与关节 发育异常254

第三节 骨折255

第四节 骨缺血性坏死256

第五节 骨、关节 化脓性感染257

第六节 骨与关节 结核258

第八节 骨肿瘤260

第七节 退行性骨关节 病260

第六章 泌尿生殖系常见病X线诊断264

第一节 泌尿系结石264

第二节 避孕环的X线检查264

第七章 五官科常见病的X线诊断265

第一节 眼科疾病265

第二节 耳部疾病267

第三节 鼻、副鼻窦疾病268

第八章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摄影(CT)270

第一节 CT图像的观察270

第二节 CT的临床应用271

第七篇病历编写及诊断步骤273

第一章 病历编写273

第二章 诊断方法278

附录一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281

附录二 临床检验参考值292

1995《诊断学基础》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允恭,童瑞田主编 1995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诊断学基础(1981 PDF版)
诊断学基础
1981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诊断学基础(1996 PDF版)
诊断学基础
1996 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诊断学基础(1997 PDF版)
诊断学基础
1997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工业会计(1988 PDF版)
工业会计
1988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诊断学基础(1998 PDF版)
诊断学基础
1998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诊断学基础(1993 PDF版)
诊断学基础
1993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诊断学基础(1994 PDF版)
诊断学基础
1994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史学研究新视野-中国近现代史分册(1997 PDF版)
史学研究新视野-中国近现代史分册
1997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诊断学基础(1992 PDF版)
诊断学基础
1992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八一三”事变(1996 PDF版)
“八一三”事变
1996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诊断学基础(1988 PDF版)
诊断学基础
1988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诊断学基础(1986 PDF版)
诊断学基础
1986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诊断学基础(1995 PDF版)
诊断学基础
1995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诊断学基础(1982 PDF版)
诊断学基础
1982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内科临床诊疗技术(1954 PDF版)
内科临床诊疗技术
195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