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求取 ⇩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生物化学的概念和内容1

一、人体的物质组成1

二、结构与功能1

三、物质代谢及其调控2

四、遗传信息及其表达2

第二节 生物化学发展简史2

第三节 生物化学与医学各学科的关系3

第二章蛋白质化学5

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5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5

二、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氨基酸5

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8

一、肽键和多肽链8

二、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9

三、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10

四、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3

第三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13

一、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13

二、蛋白质分子的亲水胶体性质14

三、蛋白质的变性15

四、蛋白质的沉淀反应16

第四节蛋白质的分类16

一、根据分子形状分类16

二、根据化学组成分类16

三、根据溶解度分类17

第三章核酸化学19

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19

一、核酸的基本成分19

二、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20

第二节核酸的分子结构21

一、核酸的基本结构21

二、脱氧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22

三、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23

第三节体内重要的游离核苷酸24

一、三磷酸腺苷25

二、辅酶类核苷酸25

三、环核苷酸25

第四章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27

第一节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27

一、生物膜的化学组成27

二、生物膜的结构28

第二节生物膜的物质转运29

一、被动转运29

二、主动转运30

三、膜动转运32

第三节细胞膜受体32

一、受体的基本概念32

二、受体的化学本质和与配体的结合方式33

三、膜受体及其作用方式33

第五章37

第一节概述37

一、酶的概念37

二、酶的作用特点37

第二节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39

一、酶的化学组成39

二、酶的分子结构与催化活性40

三、酶原与酶原的激活41

四、同工酶42

五、酶作用的基本原理43

第三节影响酶作用的因素44

一、底物浓度的影响44

二、酶浓度的影响45

三、温度的影响45

四、pH的影响45

五、激动剂的影响46

六、抑制剂的影响46

第四节酶的命名、分类及其48

在临床上的应用48

一、酶的命名48

二、酶的分类49

三、酶在临床上的应用49

第六章维生素52

第一节概述52

一、维生素的概念52

二、维生素的命名与分类52

三、维生素缺乏症的原因52

第二节脂溶性维生素52

一、维生素A53

二、维生素D54

三、维生素E55

四、维生素K56

第三节水溶性维生素56

一、维生素B156

二、维生素B257

三、维生素PP58

四、维生素B659

五、泛酸59

六、生物素60

七、叶酸60

八、维生素B1261

九、维生素C62

第七章生物氧化67

第一节概述67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67

二、生物氧化的方式67

三、生物氧化的特点68

四、生物氧化的酶类68

第二节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69

一、单纯脱羧69

二、氧化脱羧69

第三节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70

一、呼吸链的组成及其作用机理70

二、重要的呼吸链72

第四节生物氧化中能量的生成和利用73

一、低能键和高能键74

二、ATP的生成75

三、高能磷酸键的转移、贮存和利用78

第五节非线粒体氧化体系79

一、微粒体氧化体系79

二、过氧化物酶体氧化体系80

第八章糖代谢83

第一节概述83

一、糖的生理功用83

二、糖代谢概况83

第二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84

一、糖原的合成84

二、糖原的分解85

三、糖异生作用86

第三节糖的分解代谢87

一、糖的无氧分解87

二、糖的有氧氧化90

三、磷酸戊糖途径94

第四节血糖96

一、血糖浓度及其恒定的意义96

二、血糖的来源与去路96

三、血糖浓度的调节97

四、高血糖与低血糖97

第九章脂类代谢101

第一节概述101

一、脂类的基本概念101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101

第二节血脂与血浆脂蛋白101

一、血脂的种类和合量101

二、血浆脂蛋白102

第三节脂肪代谢105

一、甘油的代谢105

二、脂肪酸的氧化105

三、酮体的生成和利用107

四、脂肪的合成代谢108

第四节磷脂代谢110

一、甘油磷脂的合成110

二、甘油磷脂的分解111

三、甘油磷脂与脂肪肝112

第五节胆固醇代谢112

一、胆固醇的合成代谢112

二、胆固醇的转变与排泄113

第十章蛋白质分解代谢116

第一节蛋白质的营养作用116

一、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16

二、氮平衡116

三、蛋白质的营养意义117

第二节 蛋白质在肠内的腐败作用118

第三节氨基酸一般代谢118

一、氨基酸代谢概况118

二、联合脱氨基作用119

三、嘌呤核苷酸循环121

四、氨的代谢122

五、α—酮酸的代谢125

第四节部分氨基酸的特殊代谢125

一、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125

二、一碳基团代谢125

三、含硫氨基酸代谢127

四、芳香族氨基酸代谢128

五、支链氨基酸代谢129

第五节糖、脂类、蛋白质代谢的联系129

一、糖与脂类代谢的联系129

二、糖与蛋白质代谢的联系129

三、脂类与蛋白质代谢的联系129

第十一章核酸代谢132

第一节核酸的消化与吸收132

一、核酸的消化132

二、核酸的吸收132

第二节核苷酸的分解代谢133

一、嘌呤核苷酸的分解133

二、嘧啶核苷酸的分解134

第三节核苷酸的合成代谢135

一、嘌呤核苷酸合成135

二、嘧啶核苷酸合成137

三、脱氧核苷酸合成138

第十二章基因信息的传递140

第一节 概述140

第二节DNA生物合成—复制141

一、DNA复制原理——半保留复制141

二、DNA复制过程141

三、DNA反转录合成142

第三节RNA生物合成——转录142

一、RNA转录原理——不对称转录142

二、RNA转录过程143

第四节蛋白质生物合成—翻译144

一、三种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144

二、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147

三、蛋白质生物合成与医学的关系150

第五节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152

一、制备目标基因152

二、制备载体152

三、DNA重组153

四、转化153

五、外源性基因的表达153

第十三章血液156

第一节血液的化学成分156

一、非蛋白含氮化合物157

二、不含氮的有机物157

三、无机盐158

四、酶及酶原158

第二节血浆蛋白质158

一、血浆蛋白质的组成与功能158

二、清蛋白160

三、球蛋白160

第三节红细胞的代谢161

一、血红蛋白(Hb)与血红素的生物合成161

二、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164

第十四章肝脏生化167

第一节肝脏与营养物质代谢167

一、肝脏与糖代谢167

二、肝脏与脂类代谢168

三、肝脏与蛋白质代谢168

四、肝脏与维生素代谢169

五、肝脏与无机盐代谢169

第二节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169

一、生物转化作用的概念169

二、生物转化作用的化学反应类型170

三、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172

四、肝脏与激素灭活173

第三节胆汁与胆汁酸代谢173

一、胆汁及其组成成分173

二、胆汁酸代谢174

三、胆汁酸的生理功用175

第四节血红素的分解代谢176

一、胆红素的生成176

二、胆红素的运输176

三、胆红素在肝内的转化177

四、胆红素在肠腔的转化177

五、血清胆红素与黄疸178

第十五章水与电解质平衡181

第一节体液181

一、体液的含量、组成与分布181

二、体液的组成成分及其分布特点182

三、体液的交换183

第二节水平衡184

一、水的生理功能184

二、水平衡——水的来源与去路185

第三节电解质平衡186

一、电解质的生理功用186

二、钠、氯代谢187

三、钾代谢188

第四节水与电解质平衡的调节188

一、神经系统调节188

二、激素调节189

第五节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191

一、脱水191

二、低血钾192

三、高血钾192

第六节微量元素代谢192

一、铁193

二、锌193

三、铜194

四、硒194

第十六章钙磷代谢196

第一节钙磷的生理功用196

一、钙的生理功用196

二、磷的生理功用196

第二节钙磷的吸收与排泄197

一、钙磷的每日需要量197

二、钙的吸收与排泄197

三、磷的吸收与排泄198

第三节血钙与血磷198

一、血钙198

二、血磷199

三、血浆中钙和磷含量的平衡199

第四节钙磷代谢的调节199

一、维生素D199

二、甲状旁腺素(PTH)200

三、降钙素(CT)201

四、下钙素201

第十七章酸碱平衡204

第一节体内酸碱物质的来源204

一、酸性物质的来源204

二、碱性物质的来源204

第二节酸碱平衡的调节205

一、体液的缓冲作用205

二、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207

三、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208

四、其它组织细胞对酸碱平衡的调节210

第三节酸碱平衡失调及主要生化诊断指标212

一、酸碱平衡失调的基本类型212

二、酸碱平衡的主要生化诊断指标213

实验指导216

实验一酶的特异性216

实验二 温度、pH、激动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217

实验三 比色分析原理及光电比色计的使用219

实验四 血糖测定224

实验五 尿糖定性试验226

实验六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227

实验七 尿中酮体定性试验229

实验八 血清谷丙转氨酶测定230

实验九 肝组织中尿素的生成232

实验十 血清蛋白电泳—醋酸纤维素膜法234

实验十一 血清胆红素测定236

实验十二 尿胆红素、尿胆原测定239

实验十三 血浆CO2结合力的测定240

1992《生物化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黄振兴等主编 1992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生物化学(1958 PDF版)
生物化学
1958
生物化学(1990年05月第1版 PDF版)
生物化学
1990年05月第1版
生物化学( PDF版)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1980 PDF版)
生物化学
1980
生物化学(1990 PDF版)
生物化学
1990
生物化学(1988 PDF版)
生物化学
1988
生物化学(1988 PDF版)
生物化学
1988
生物化学(1985 PDF版)
生物化学
1985
生物化学(1979 PDF版)
生物化学
1979
生物化学(1989 PDF版)
生物化学
1989
生物化学(1987 PDF版)
生物化学
1987
生物化学(1980 PDF版)
生物化学
1980
生物化学(1994 PDF版)
生物化学
1994
生物化学(1992 PDF版)
生物化学
1992
生物化学(1964 PDF版)
生物化学
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