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县志》求取 ⇩

目录1

第一卷 大事记8

第二卷 建置84

第一章 位置境域84

第二章 沿革84

第三章 行政区划88

第四章 县城91

第五章 乡镇95

第三卷 自然地理104

第一章 地质104

第一节 地层104

第二节 构造106

第三节 岩浆岩108

第四节 地震109

第二章 地貌110

第一节 山地111

第三章 气候112

第一节 光照112

第二节 丘陵平地112

第二节 温度113

第三节 降水114

第四节 气压风116

第五节 湿度蒸发116

第四章 水文117

第一节 淮河水系117

第二节 三家河水系119

第一节 土地121

第二节 土壤类型121

第五章 土地土壤121

第三节 土壤分布124

第四节 土壤养分和理化性状124

第六章 植物125

第七章 动物127

第一节 哺乳类128

第二节 鸟类128

第三节 爬行类两栖类鱼类129

第八章 矿产130

第一节 金属矿产130

第二节 非金属矿产131

第一节 灾害种类134

第二节 重大灾害记载134

第九章 自然灾害134

第一章 人口变化分布139

第一节 人口变化139

第四卷 人口139

第二节 人口分布142

第二章 人口构成143

第一节 性别构成143

第二节 年龄构成144

第三节 职业构成145

第四节 文化构成146

第五节 民族构成146

第三章 婚姻家庭147

第一节 婚姻147

第二节 家庭148

第四章 计划生育149

第一节 机构149

第二节 政策150

第三节 节育技术15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桐柏县地方组织155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党组织及其活动155

第五卷 政党155

第二节 组织机构165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171

第四节 党务工作173

第五节 党的中心工作184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桐柏地方组织198

第一节 土地革命时期200

第一章 革命根据地人民政权200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200

第六卷 政权政协200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201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203

第一节 代表的产生203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204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205

第四节 重大活动207

第三章 政府209

第一节 封建社会和民国时期的县政府209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212

第三节 基层政权220

第一节 机构222

第二节 历届政协会议222

第四章 政协222

第一章 武装建置225

第一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及军事机构225

第七卷 军事225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军事机构227

第二章 兵役230

第三章 驻军232

第一节 民国时期驻军232

第四章 民兵234

第一节 民兵组织234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驻军234

第二节 民兵训练与活动236

第五章 重大兵事238

第一节 近代238

第二节 现代240

第一章 公安243

第一节 机构243

第八卷 公安司法243

第二节 政治侦察244

第三节 刑事侦察245

第四节 经济文化保卫工作246

第五节 治安管理246

第六节 消防249

第七节 监所及劳改250

第一节 机构251

第二节 刑事检察251

第二章 检察251

第三节 法纪检察252

第四节 经济检察252

第五节 监所检察253

第六节 控告申诉253

第一节 机构254

第二节 刑事审判254

第三章 审判254

第三节 民事审判255

第四节 经济审判256

第五节 复查纠错256

第二节 法制宣传257

第一节 机构257

第四章 司法行政257

第四节 律师公证258

第三节 民事调解258

第二节 干部队伍260

第一节 机构260

第九卷 人事劳动260

第一章 人事260

第四节 干部管理261

第三节 干部录用261

第一节 计划与调配264

第二章 劳动264

第三节 工资265

第二节 就业265

第四节 劳动保护267

第五节 劳动服务公司268

第二章 优抚270

第一章 机构270

第十卷 民政270

第三章 安置272

第一节 福利273

第四章 福利救济273

第二节 救济274

第五章 婚姻登记275

第一节 红枪会277

第一章 农民组织277

第十一卷 群众团体277

第三节 贫农协会贫下中农代表大会278

第二节 农民协会278

第二节 代表大会279

第一节 机构279

第二章 工人组织279

第三节 主要活动280

第一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282

第三章 青少年组织282

第二节 少年儿童先锋队284

第二节 代表大会285

第一节 机构285

第四章 妇女组织285

第三节 主要活动286

第五章 其他群众组织288

第一章 机构292

第十二卷 农业292

第一节 土地改革293

第二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293

第二节 经营体制296

第三节 生产责任制297

第四节 劳动与分配299

第一节 耕地300

第三章 耕地作物300

第二节 作物302

第一节 耕作制度315

第四章 农技农艺315

第二节 种子316

第三节 肥料319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321

第五章 农具农机322

第一节 主要农机具323

第二节 农机具管理324

第一章 机构335

第十三卷 林业335

第一节 宜林地336

第二章 林业资源336

第二节 树种337

第三节 活立木蓄积343

第一节 植树造林345

第三章 林业生产345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350

第三节 森林管护351

第一节 茶354

第四章 林业土特产354

第二节 蚕357

第四节 其它361

第三节 果361

第一节 家畜363

第二章 畜禽品种363

第十四卷 畜牧363

第一章 机构363

第三节 其它养殖业365

第二节 家禽365

第一节 繁育369

第三章 畜禽繁育品种改良369

第一节 饲养方式370

第四章 饲养370

第二节 良种引进370

第二节 牧草饲料372

第一节 疫病种类375

第五章 疫病防治375

第二节 疫病防治377

第六章 畜禽产品379

第一章 机构382

第十五卷 水利382

第一节 水库383

第二章 水利设施383

第二节 塘堰坝机井排灌站391

第一节 水土流失392

第三章 水土保持392

第二节 水土保持394

第一节 水产资源396

第四章 水产396

第二节 渔业生产397

第一章 机构407

第十六卷 工业407

第一节 私营工业408

第二章 经营体制408

第二节 集体工业409

第三节 国营工业412

第一节 矿业416

第三章 生产行业416

第二节 机械418

第四节 建材419

第三节 化工419

第五节 造纸420

第六节 印刷421

第七节 食品422

第八节 酿酒423

第九节 纺织缝纫皮革424

第一节 县营厂矿425

第四章 厂矿425

第二节 中央、省、地属企业438

第一章 机构440

第十七卷 电业440

第二节 输变电441

第一节 发电441

第二章 供电441

第二节 农业用电444

第一节 工业用电444

第三章 用电444

第三节 生活用电446

第一章 机构448

第十八卷 交通448

第二节 公路450

第一节 古道450

第二章 道路450

第三节 铁路454

第四节 桥梁涵洞隧道455

第一节 运输工具457

第三章 运输457

第二节 公路运输459

第三节 铁路运输464

第一节 公路管理466

第四章 交通管理466

第三节 交通监理467

第二节 运输管理467

第一章 机构469

第十九卷 邮电469

第一节 邮路和投递471

第二章 邮政471

第二节 邮政业务473

第一节 电话475

第三章 电信475

第二节 电报476

第二章 县城建设480

第一章 机构480

第二十卷 城乡建设480

第一节 街道481

第二节 住房482

第三节 桥梁484

第四节 供水排水485

第五节 绿化照明486

第一节 集镇建设487

第三章 乡镇和农村建设487

第二节 农村建设488

第四章 建筑业489

第一节 建设管理490

第五章 管理490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492

第三节 房产管理493

第一节 污染494

第六章 环境保护494

第二节 治理496

第一节 集体商业498

第一章 机构498

第二十一卷 商业498

第二节 国营商业499

第一节 私营商业500

第二章 经营所有制500

第二节 集体商业502

第三节 国营商业503

第一节 购进504

第三章 商品购销504

第二节 销售511

第四章 生活服务526

第一节 饮食业526

第二节 服务业527

第五章 经营管理529

第一节 传统集市533

第六章 市场533

第二节 庙会534

第三节 集市贸易535

第一章 机构537

第二十二卷 粮油537

第一节 粮食征购538

第二章 征购538

第二节 油料征购539

第一节 粮食供应541

第三章 供应541

第二节 油品供应545

第四章 市场交易546

第三节 议销546

第一节 自由价547

第五章 价格547

第二节 计划价549

第一节 仓储554

第六章 仓储调拨554

第二节 调拨555

第一章 机构558

第二十三卷 对外贸易558

第二章 货源组织559

第三章 商品出口560

第一节 财政机构565

第一章 机构565

第二十四卷 财政税务565

第二节 税务机构566

第一节 农业税567

第二章 财政收入567

第二节 工商税570

第三节 企业利润收入575

第四节 其它收入576

第三章 财政支出578

第二节 文教、卫生支出579

第一节 经济建设支出579

第五节 增补企业流动资金580

第四节 优抚、救济、福利支出580

第三节 行政管理支出580

第六节 上解款项其它支出581

第四章 财政监察582

第一节 银行584

第一章 金融机构584

第二十五卷 金融584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585

第一节 货币种类586

第二章 货币586

第三节 保险公司586

第二节 货币流通588

第一节 储蓄590

第三章 储蓄贷(拨)款590

第二节 贷款593

第一节 现金管理596

第四章 金融管理596

第三节 基本建设投资596

第一节 保险种类597

第五章 保险597

第二节 外汇、金银管理597

第六章 债券598

第三节 理赔598

第二节 保额保费598

第一节 公债599

第二节 国库券600

第二节 计划制定602

第一节 管理机构602

第二十六卷 经济管理602

第一章 计划管理602

第三节 计划执行603

第一节 统计机构605

第二章 统计605

第四节 资料整理与分析606

第三节 统计报表606

第二节 统计调查606

第二节 市场管理607

第一节 机构607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607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608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609

第四章 物价管理610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610

第二节 计划价611

第一节 机构611

第四节 物价监督615

第三节 市场价比价615

第五章 计量616

第三节 器具617

第二节 制度617

第一节 机构617

第六章 审计618

第四节 检测618

第一章 机构620

第二十七卷 教育620

第二节 学前教育621

第一节 私塾儒学学堂书院621

第二章 普通教育621

第三节 小学教育622

第四节 中学教育624

第一节 师范教育627

第三章 专业教育627

第三节 职业学校629

第二节 卫生学校629

第一节 农民教育630

第四章 业余教育630

第一节 教师队伍632

第五章 师资师资培训632

第二节 职工教育632

第二节 师资培训633

第三节 教学研究634

第四节 教师待遇635

第六章 教育经费636

第二节 科研机构639

第一节 管理机构639

第二十八卷 科学技术639

第一章 机构639

第一节 科技人员640

第二章 科技队伍640

第三章 科研成果641

第二节 科技人员待遇641

第一节 科普宣传645

第四章 科技普及645

第二节 科普教育646

第一章 机构648

第二十九卷 文化艺术648

第一节 清代和民国时期649

第二章 戏曲64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剧团650

第一节 电影放映652

第三章 电影652

第三节 剧院652

第一节 图书发行653

第四章 图书档案653

第二节 影院653

第三节 档案654

第二节 图书馆654

第一节 民歌655

第五章 民间文艺655

第三节 民间曲艺656

第二节 民间舞蹈656

第四节 民间故事658

第五节 歌谣662

第一节 文学创作664

第六章 文艺创作664

第二节 艺术创作666

第三节 音乐668

第二节 电视差转669

第一节 广播669

第七章 广播新闻669

第四节 新闻报导670

第三节 报纸670

第一节 古迹671

第八章 文物胜迹671

第二节 馆藏文物675

第三节 名胜677

第四节 革命纪念地680

第一章 机构683

第三十卷 卫生683

第一节 医疗单位684

第二章 医疗684

第三节 医疗技术686

第二节 医疗设备686

第四节 卫生队伍688

第一节 防疫689

第三章 防疫保健689

第五节 医疗制度689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691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691

第四节 妇幼保健693

第一节 医药694

第四章 医药药政694

第二节 药政695

第一节 机构697

第一章 机构设施697

第三十一卷 体育697

第二章 体育项目698

第二节 设施698

第二节 职工体育699

第一节 学校体育699

第三章 体育活动699

第一节 业余体校700

第四章 体育训练700

第三节 农民体育700

第四节 其它体育700

第一节 县内比赛701

第五章 体育比赛701

第二节 运动员培养和输送701

第三节 全国及国际比赛702

第二节 省、地比赛702

第一章 人民生活703

第三十二卷 人民生活习俗703

第一节 饮食服饰704

第二章 习俗704

第二节 婚嫁丧葬707

第三节 节日710

第四节 礼仪称谓712

第五节 其它习俗714

第二章 佛教716

第一章 道教716

第三十三卷 宗教716

第一节 宗派718

第二节 教徒719

第三节 组织寺院720

第一节 伊斯兰教721

第三章 其它宗教721

第二节 天主教基督教722

第一节 语音723

第一章 方言723

第三十四卷 方言俗语723

第二节 词汇731

第一节 事理类734

第二章 俗语734

第二节 修养类735

第三节 社交类736

第四节 生活类737

第五节 自然类738

第六节 农事类741

第一章 传742

第三十五卷 人物742

第二章 革命烈士表780

附录807

一、旧志简介、序807

二、古代碑记、文赋、诗词选录813

三、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桐柏苏区的题词820

四、对几个重要史实的详录、考证828

五、新修《桐柏县志》编纂工作部分内容辑存843

1995《桐柏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桐柏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5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