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县志》求取 ⇩

序一1

概述1

序二4

序三7

凡例9

大事记9

第一编建置49

第一章 历代沿革49

第一节 沿革49

第二节 县境变迁51

第一节 明清民国时的行政区划53

第二章 行政区划53

第二节 解放后的行政区划56

第三章 县城61

第四章 乡镇62

第一节 建制镇62

第二节 乡70

第二编自然环境85

第一章 地质地貌85

第一节 地质85

第二节 地貌92

第二章 水系 水文93

第一节 水系93

第二节 水文94

第三章 气候 物候95

第一节 气候95

第二节 物候100

第四章 自然资源101

第一节 动物资源101

第二节 植物资源118

第三节 水资源135

第五章 自然灾害136

第一节 水灾137

第二节 旱灾138

第三节 虫灾140

第四节 风灾 冰雹 低温142

第五节 地震146

第三编土地151

第一章 土地资源151

第一节 土地面积151

第二节 土类及分布153

第三节 土壤性状156

第二章 土地制度159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159

第二节 农民土地所有制161

第三节 土地公有制162

第三章 土地利用163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163

第二节 土地利用状况167

第三节 土地建设170

第四章 土地管理171

第一节 管理制度演变171

第二节 地籍管理172

第三节 用地管理173

第四节 用地制度改革176

第四编环境保护181

第一章 环境质量181

第一节 大气181

第二节 水体183

第三节 固体废物184

第一节 机构与职能185

第二章 环境监测与管理185

第四节 噪声185

第二节 监测工作186

第三节 环保宣传与执法186

第三章 污染治理187

第一节 废水治理187

第二节 烟尘治理188

第三节 粉尘治理189

第四章 环境卫生189

第一节 环卫设施189

第二节 环境保洁190

第三节 机构队伍191

第一节 历代人口状况195

第五编人口195

第一章 人口发展195

第二节 解放后人口状况198

第三节 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202

第四节 姓氏205

第二章 人口构成206

第一节 民族构成206

第二节 性别年龄构成207

第三节 知识构成209

第四节 职业构成209

第五节 婚姻状况210

第六节 人口寿命210

第一节 基本政策212

第三章 计划生育212

第二节 晚婚晚育213

第三节 优生优育215

第四节 节育措施216

第六编经济综述221

第一章 所有制变革221

第一节 土地改革221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223

第三节 人民公社225

第四节 手工业合作化226

第五节 私营工业社会主义改造227

第六节 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228

第二章 经济体制改革229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29

第二节 工业经济体制改革230

第三节 流通体制改革233

第四节 横向经济联合236

第三章 经济发展水平237

第一节 三年恢复与“一五”计划时期(1949~1957)237

第二节 “二五”计划和调整时期(1958~1965)237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238

第四节 拔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时期(1977)238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241

第四章 经济结构241

第二节 产业结构245

第五章 经济管理249

第一节 计划管理249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252

第三节 物资管理256

第四节 统计管理257

第五节 标准计量管理260

第六章 人民生活263

第一节 职工生活263

第二节 农民生活265

第一章 科研和科普271

第一节 科技计划271

第七编科技271

第二节 科研活动272

第三节 科普活动275

第四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276

第五节 星火计划277

第六节 科技咨询服务278

第七节 技术培训279

第二章 科技成果280

第一节 获奖项目280

第二节 成果推广284

第三节 成果选介284

第五节 科技著译287

第四节 技术专利工作287

第三章 科技组织和队伍291

第一节 管理机构291

第二节 协会、学会291

第三节 科技队伍292

第四节 科技机构295

第五节 农业科学实验网络297

第六节 科技经费298

第八编农业304

第一章 种植业304

第一节 农作物种类及分布304

第二节 耕作制度及种植业区划306

第三节 肥料及植物激素308

第四节 品种改良310

第五节 作物栽培312

第六节 植物保护316

第七节 植物检疫319

第八节 农作物面积和产量320

第九节 农业示范基地及推广网络328

第二章 畜牧业330

第一节 畜禽饲养332

第二节 品种改良及良种繁殖336

第三节 畜禽疫病防治及检疫338

第四节 畜牧兽医队伍344

第二节 水产资源345

第一节 水域环境345

第三章 渔业345

第三节 淡水养殖346

第四节 名特优水产品养殖349

第五节 捕捞351

第六节 渔政管理353

第四章 平原林业354

第一节 树种及分布354

第二节 营林355

第三节 林木保护357

第四节 林木产品358

第五章 经济特产359

第一节 晒红烟359

第二节 杭白菊362

第四节 榨菜365

第三节 小湖羊皮365

第五节 携李367

第六节 食用菌367

第六章 农具农机368

第一节 传统农具369

第二节 农业机械371

第三节 管理 服务374

第七章 经营管理376

第一节 劳动管理376

第二节 财务管理377

第四节 成本核算378

第三节 收益分配378

第九编水利385

第一章 平原河网385

第一节 运河385

第二节 干河386

第三节 支河386

第二章 河道开挖治理389

第一节 运河治理389

第二节 其他河道治理390

第三节 南排工程393

第四节 拓疏乡镇河道394

第五节 砌石护岸396

第一节 圩田旧貌397

第三章 圩区整治397

第二节 圩区治理398

第三节 渠系建设404

第四节 防洪水闸406

第五节 渍害治理407

第四章 农田排灌408

第一节 水车排灌408

第二节 机械排灌408

第三节 电力排灌411

第五章 水政管理417

第一节 机构设置417

第四节 喷灌417

第二节 水利管理418

第三节 水政监察421

第六章 防汛防旱422

第一节 组织422

第二节 设施422

第三节 抗灾423

第十编蚕桑丝绸428

第一章 桑树育苗和栽种428

第一节 育苗428

第二节 栽桑431

第三节 桑树病虫害防治433

第一节 历代蚕业434

第二章 桑蚕饲养434

第二节 蚕种改良435

第三节 饲养技术436

第四节 蚕病防治437

第五节 养蚕用具438

第六节 蚕桑技术推广与蚕种繁育基地439

第三章 蚕茧收购444

第一节 历代收购444

第二节 解放后收购445

第四章 制丝制绵448

第一节 土丝业448

第二节 厂丝业449

第三节 丝绵加工及其制品455

第五章 丝织业456

第一节 古代名绸——濮绸456

第二节 解放后丝织业457

第三节 其他丝织品生产460

第六章 桑蚕资源的综合利用461

第一节 桑树叶枝皮果的利用461

第二节 桑蚕丝“下脚”的利用462

第三节 蚕蛹的开发利用462

第十一编工业467

第一章 工业经济类型467

第一节 个体、私营工业468

第二节 国营工业469

第三节 二轻集体工业470

第四节 乡镇村工业471

第五节 其他集体工业473

第六节 外商投资企业475

第二章 工业门类477

第一节 纺织印染业478

第二节 建筑材料业481

第三节 机械、冶金业483

第四节 裘革制品业487

第五节 电机、电器及电子制造业489

第六节 化工、医药业493

第七节 化纤、塑料制品业496

第八节 食品加工业497

第九节 缝纫服装业500

第十节 工艺美术品制造业501

第十一节 其他门类的工业502

第三章 工厂与名产选介505

第一节 工厂选介505

第二节 名特优新产品选介517

第十二编能源528

第一章 电力528

第一节 发电528

第二节 供电533

第三节 用电538

第四节 用电管理544

第一节 煤炭547

第二章 煤炭 石油547

第二节 石油549

第三章 其他能源551

第一节 沼气551

第二节 柴草551

第三节 太阳能 风能552

第十三编交通555

第一章 水路交通555

第一节 航道555

第二节 码头562

第三节 船舶563

第四节 运输567

第一节 桥梁571

第二章 桥梁 渡口571

第二节 渡口575

第三章 陆路交通576

第一节 道路576

第二节 公路577

第三节 交通工具580

第四节 运输581

第五节 公路护养583

第四章 搬运装卸584

第一节 搬运组织584

第二节 装卸工具584

第三节 装卸企业585

第一节 水运管理586

第五章 交通管理586

第二节 陆运管理588

第十四编邮电593

第一章 机构593

第一节 历代邮政机构593

第二节 清末民国电信机构595

第三节 解放后邮电机构596

第二章 邮政600

第一节 邮政网路600

第二节 邮政业务601

第三节 邮政设备605

第三章 电信605

第一节 电信网路605

第二节 电信业务608

第三节 电信设备610

第十五编城乡建设617

第一章 城镇建设617

第一节 道路 桥梁617

第二节 供水与排水621

第三节 主要公共建筑624

第四节 园林绿化628

第五节 城市建设资金630

第二章 乡村建设631

第一节 道路建设631

第二节 农民住房632

第四节 小集镇建设634

第三节 乡村水改634

第一节 建筑队伍636

第三章 建筑业636

第二节 设计施工638

第三节 设备技术639

第四节 建筑材料641

第五节 施工管理641

第四章 房产管理643

第一节 私房管理643

第二节 直管公房管理645

第三节 房屋普查648

第四节 房屋白蚁防治650

第一节 私营、个体商业655

第十六编商业655

第一章 商业体制655

第二节 国营商业657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659

第四节 集体商业661

第二章 商品购销662

第一节 农副产品收购662

第二节 生产资料购销667

第三节 生活资料购销674

第三章 集市贸易687

第一节 集市687

第二节 庙会 物资交流会689

第三节 专业市场690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692

第一节 饮食业692

第二节 服务业694

第五章 对外贸易695

第一节 发展概况695

第二节 经营方式696

第三节 进出口商品697

第十七编粮油705

第一章 粮食征购销705

第一节 粮食征购705

第二节 粮食市场710

第三节 粮食销售711

第四节 粮食价格714

第二章 油料购销717

第一节 油料收购717

第二节 油脂销售720

第三节 油脂价格723

第三章 粮油储运724

第一节 仓储724

第二节 粮食保管726

第三节 调拨运输727

第四章 粮油加工729

第一节 粮食加工729

第二节 油脂加工730

第五章 粮油管理732

第一节 管理机构732

第二节 粮油票证733

第三节 管理措施734

第六章 饲料735

第一节 加工735

第二节 供应736

第十八编工商管理741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741

第一节 工商企业登记741

第二节 商标、广告744

第三节 个体工商户746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748

第五节 查处违法经营749

第二章 物价管理750

第一节 物价变动750

第二节 管理措施759

第十九编财政税务765

第一章 财政体制765

第一节 组织体制765

第二节 预算体制766

第二章 财政收支768

第一节 历代财政收支768

第二节 解放后的财政收支773

第三章 农业税赋784

第一节 历代农业税赋786

第二节 解放后的农业税收786

第四章 工商税收790

第一节 历代工商税收790

第二节 解放后的工商税收796

第五章 财政管理与服务805

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805

第二节 工商企业财务管理806

第三节 综合性管理808

第四节 促产增收810

第五节 审计监督811

第一节 典当816

第一章 金融机构816

第二十编金融816

第二节 银楼 钱庄817

第三节 银行819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821

第二章 货币822

第一节 通用货币822

第二节 货币流通824

第三章 存款826

第一节 城乡居民储蓄826

第二节 集体存款828

第三节 侨汇 外汇存款831

第一节 工商业贷款832

第四章 贷款832

第二节 农业贷款837

第三节 乡镇企业贷款841

第四节 民间借贷844

第五章 结算845

第六章 金融管理847

第一节 人民币管理847

第二节 金银管理848

第三节 现金管理849

第四节 工资基金管理850

第五节 外汇管理850

第一节 金库851

第七章 金库 债券851

第二节 债券852

第八章 保险854

第一节 保险机构854

第二节 保险业务855

第二十一编政党社团85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859

第一节 党的组织859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与代表会议869

第三节 党的重要决策的实施875

第四节 党务工作882

第三节 民进桐乡县支部892

第二节 九三学社桐乡县支社892

第二章 民主党派892

第一节 民盟桐乡县支部892

第四节 农工民主党桐乡县支部893

第五节 民建桐乡县支部893

第六节 民革桐乡县支部893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894

第一节 组织沿革894

第二节 活动概况895

第三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899

第四章 民国时期其他政党、社团900

第一节 其他政党900

第二节 其他社团900

第一节 县总工会902

第五章 解放后的社会团体902

第二节 县农民协会(贫协)904

第三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05

第四节 县妇女联合会907

第五节 县工商业联合会910

第六节 县个体劳动者协会911

第七节 县科学技术协会912

第八节 县文学艺术界联合全913

第九节 县台胞台属联谊会914

第十节 县归侨侨眷联合会914

第一节 行政机构917

第一章 历代行政、议政机构917

第二十二编政权 政协917

第二节 议政机构938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939

第一节 代表选举939

第二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940

第三节 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942

第四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948

第五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950

第三章 人民政府951

第一节 机构设置951

第二节 领导人更迭955

第三节 基层政权958

第四节 政务活动959

第五节 行政监察960

第六节 外事工作961

第七节 对台工作962

第八节 侨务工作963

第四章 人民政协964

第一节 组织沿革964

第二节 历届政协全会964

第三节 政协历届常委会工作967

第四节 委组工作968

第一章 公安973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警察机构973

第二十三编公安司法973

第二节 人民公安机关976

第三节 剿匪反霸977

第四节 镇压反革命979

第五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980

第六节 打击刑事犯罪981

第七节 治安管理981

第八节 群众治安986

第九节 消防988

第十节 看守 劳改991

第二章 检察992

第一节 机构992

第二节 刑事检察993

第三节 经济检察995

第四节 法纪检察995

第五节 监所检察996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997

第三章 审判997

第一节 机构997

第二节 审判制度999

第三节 刑事审判1000

第四节 民事审判1000

第五节 经济审判1001

第六节 申诉 复查1001

第二节 律师工作1002

第四章 司法行政1002

第一节 机构1002

第三节 公证工作1003

第四节 基层司法行政1003

第五节 法制宣传1004

第二十四编民政1009

第一章 优待抚恤1009

第一节 支前拥军1009

第二节 群众优待1010

第三节 国家抚恤1012

第四节 烈士褒扬1014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1015

第二章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1015

第二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1016

第三章 救灾救济1016

第一节 受灾救济1016

第二节 农村扶贫1018

第三节 社会救济1019

第四章 社会福利1022

第一节 福利事业1022

第二节 福利生产及募捐1025

第三节 残疾人保护1027

第五章 婚姻登记1027

第一节 婚姻法实施1027

第一节 外地迁入人员安置1028

第二节 结婚登记与离婚登记1028

第六章 其他民政工作1028

第二节 地名管理1029

第三节 殡葬改革1029

第二十五编劳动人事1033

第一章 劳动管理1033

第一节 职工队伍1033

第二节 就业安置1035

第三节 劳动制度1036

第四节 劳动保护1038

第二章 人事管理1040

第一节 机构编制和干部状况1040

第二节 干部录用1042

第四节 离退休干部管理1044

第三节 职称评定与聘任1044

第三章 工资福利1045

第一节 工资1045

第二节 福利1047

第二十六编军事1051

第一章 地方武装1051

第一节 历代地方武装1051

第二节 解放后地方人民武装1053

第二章 驻军和设施1056

第一节 驻军1056

第二节 军事设施1059

第一节 历代兵役1062

第三章 兵役1062

第二节 解放后兵役1063

第四章 民兵1064

第一节 组建1064

第二节 训练1065

第三节 政治教育1066

第四节 重要活动及实绩1067

第五章 重大兵事1068

第一节 历代兵事1068

第二节 抗日战争1073

第三节 解放桐乡崇德1085

第一节 县学1090

第一章 县学 书院 学塾1090

第二十七编教育1090

第二节 书院1091

第三节 学塾1092

第二章 普通教育1093

第一节 学前教育1093

第二节 初等教育1096

第三节 中等教育1102

第四节 学校生活与学生素质1107

第五节 人材输送1109

第三章 职业教育1110

第一节 师范教育1110

第二节 农业技术教育1112

第三节 职业技术教育1113

第四章 成人教育1114

第一节 民众教育1114

第二节 工农教育1115

第三节 机关干部教育1116

第四节 广播电视教育1117

第五节 自学考试1117

第五章 教师队伍1118

第一节 师资状况1118

第二节 队伍建设1119

第三节 教师待遇1121

第一节 教育经费1123

第六章 教育经费与教育设施1123

第二节 校舍建设1125

第三节 教学设备1126

第七章 教育制度与教学研究1127

第一节 学制1127

第二节 课程1128

第三节 教学研究1129

第八章 勤工俭学1129

第九章 教育管理1130

第一节 教育行政管理机构1130

第二节 学校内部管理机构1131

第一节 古文化遗址1135

第二十八编文化1135

第一章 文物胜迹1135

第二节 古城址1138

第三节 古墓葬1138

第四节 古建筑1139

第五节 古桥梁1140

第六节 藏书楼1143

第七节 碑刻石坊1144

第八节 历代文物1146

第二章 名人纪念建筑1147

第一节 茅盾故居1147

第九节 古树名木1147

第二节 缘缘堂1148

第三节 吕园1148

第四节 吴滔故居1149

第三章 著译创作1149

第一节 著述1149

第二节 文学创作1151

第三节 翻译作品1152

第四节 茅盾著译1153

第五节 丰子恺著译1155

第六节 民间文艺1157

第七节 艺术创作1158

第一节 群众文化活动1160

第四章 群众文化1160

第二节 文化交流1163

第五章 文化事业单位1165

第一节 民众教育馆1165

第二节 文化馆(站)1165

第三节 图书馆1166

第四节 博物馆1167

第五节 君隄艺术院1167

第六节 档案馆1168

第七节 书店1168

第一节 群众文化团体1169

第六章 文化团体1169

第八节 电影公司1169

第二节 专业文艺团体1171

第七章 文化活动场所1173

第一节 演映场所1173

第二节 工人俱乐部1176

第三节 青少年宫1176

第四节 其他活动场所1176

第八章 文化管理1177

第一节 机构1177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1178

第一章 报纸刊物1181

第一节 报纸1181

第二十九编新闻广播电视1181

第二节 刊物1184

第三节 通讯社、通讯站(报道组)1186

第二章 广播1187

第一节 机构1187

第二节 设施1188

第三节 节目设置1191

第四节 通讯联络工作1193

第五节 调频广播1194

第三章 电视1194

第一节 机构1194

第二节 设备1195

第三节 节目设置1196

第四节 有线电视1197

第四章 音像制品管理1198

第一节 音像市场管理1198

第二节 音像制品发行1199

第三十编卫生1203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1203

第一节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204

第二节 区、乡(镇)医疗机构1206

第三节 村保健站1207

第四节 其他部门的医疗机构1208

第五节 私人诊所1210

第二章 卫生行政管理1210

第一节 卫生局1210

第三节 药政管理1211

第二节 医政管理1211

第四节 医学教育1212

第五节 卫生经费1213

第六节 医卫院舍建设1214

第七节 医疗设备1214

第三章 医疗制度1216

第一节 公费医疗1216

第二节 劳保医疗1217

第三节 统筹医疗1218

第四节 农村合作医疗1218

第一节 中医1219

第四章 中西医疗1219

第二节 西医1220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1221

第四节 医疗技术1221

第五节 民间医疗1222

第五章 卫生防疫1224

第一节 卫生宣传1224

第二节 公共卫生1224

第三节 妇幼保健1229

第四节 预防免疫1230

第五节 疾病防治1232

第六节 人口死囚1234

第一节 组织机构1237

第六章 血吸虫病防治1237

第二节 疫情1238

第三节 查螺灭螺1238

第四节 查病治病1241

第五节 血防成果1245

第七章 药材药品1245

第一节 药材资源1245

第二节 药品生产1246

第三节 采购供应1247

第三十一编体育1251

第一章 体育活动与教育1251

第一节 群众体育1251

第二节 学校体育1255

第三节 体育人材培养1256

第二章 体育竞赛1257

第一节 县级地市级比赛1257

第二节 省级以上比赛1263

第三节 创省级以上比赛记录1264

第三章 体育组织机构1265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1265

第二节 体育团体1265

第四章 体育经费与设施1266

第一节 体育经费1266

第二节 体育设施1267

第一章 岁时习俗1271

第一节 传统节日1271

第三十二编风俗1271

第二节 时令节气1274

第三节 法定节日1275

第二章 礼仪习俗1276

第一节 婚嫁1276

第二节 喜庆1278

第三节 丧葬1279

第三章 生活习俗1280

第一节 饮食 宴请1280

第二节 服饰 发式1281

第四节 居室 用具1283

第三节 造房1283

第五节 民间礼节1284

第六节 忌讳1285

第四章 生产习俗1286

第一节 农事 蚕桑1286

第二节 造桥1287

第三节 织绸 冶铸1287

第五章 信仰习俗1288

第一节 庙会 香市1288

第二节 迎龙求雨1289

第三节 念经拜忏1290

第四节 求神治病1290

第五节 占卜祈福1290

第一节 传统风尚1291

第六章 社会风尚1291

第二节 新风尚1292

第三十三编宗教1297

第一章 道教1297

第二章 佛教1298

第三章 基督教1300

第四章 天主教1301

第三十四编方言1305

第一章 概况1305

第二章 语音系统1308

第三章 常用词语1318

第四章 语法示例1324

第五章 谚语 歇后语1328

第三十五编人物1337

第一章 人物传1337

第二章 名录1394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1394

第二节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名录1396

附录1401

一、历代修志记略1401

二、旧志序跋选辑1405

三、旧志艺文志著作存目1407

四、古今诗词选辑1424

索引1443

本志编修始末1465

本志编纂委员会及编修人员名单1469

1996《桐乡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马新正主编;桐乡市《桐乡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6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