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溪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7

卷一建置区划47

第一章 建置47

第一节 沿革47

第二节 境域49

第二章 区划51

第一节 明清区划51

第二节 民国区划52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区划54

第三章 县城59

第四章 乡镇62

卷二自然环境81

第一章 地质81

第一节 地质演变81

第二节 地层82

第三节 构造83

第四节 岩体分布84

第二章 地貌86

第一节 形态86

第二节 分区87

第一节 类型88

第三章 土壤88

第二节 分布89

第四章 山岭 河流91

第一节 山岭91

第二节 河流96

第五章 气候99

第一节 四季特点99

第二节 日照 气温 降水99

第三节 冰雹 风 霜期 冰雪103

第四节 主要灾害性天气103

第一节 土地105

第六章 自然资源105

第二节 植物106

第三节 动物108

第四节 矿产108

第五节 水资源111

第七章 自然灾害113

第一节 地震113

第二节 水灾113

第三节 旱灾116

第四节 其它灾害118

第一节 分布 密度123

卷三人口123

第一章 人口变动123

第二节 增减流动125

第三节 人口普查126

第二章 人口构成129

第一节 民族构成129

第二节 性别构成130

第三节 年龄构成131

第四节 文化程度构成131

第五节 职业构成132

第六节 姓氏构成133

第二节 计划生育措施135

第三章 人口控制135

第一节 计划生育机构135

第三节 计划生育成果136

第四章 婚姻家庭 居民生活138

第一节 婚姻家庭138

第二节 居民生活139

卷四农业145

第一章 土地所有制145

第一节 封建所有制145

第二节 土地改革149

第三节 个体农民所有制152

第四节 集体所有制153

第五节 全民所有制160

第二章 农业经营体制161

第一节 个体经营161

第二节 集体统一经营162

第三节 家庭和集体双层经营165

第四节 专业户和专业联合体经营167

第五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170

第三章 耕地 耕作制度172

第一节 耕地172

第二节 农业区划174

第三节 耕作制度176

第四章 大田作物178

第一节 作物结构178

第二节 粮食作物179

第三节 经济作物181

第四节 绿肥饲料作物183

第五章 蔬菜 果杂187

第一节 蔬菜187

第二节 果杂190

第一节 农技推广网络194

第六章 农业技术194

第二节 品种改良195

第三节 作物栽培200

第四节 肥料施用202

第五节 植物保护205

第六节 农业机具208

第七节 农业生态技术212

第七章 红壤开发213

第一节 开发历程213

第二节 开发效益215

第一节 生产水平217

第八章 生产水平 经济效益217

第二节 经济效益219

第九章 市、县属种植业单位230

卷五畜牧 水产235

第一章 畜牧235

第一节 畜禽繁养235

第二节 品种改良240

第三节 疫病防治242

第四节 饲养技术247

第五节 畜牧基地248

第六节 生产水平 经济效益249

第二章 水产253

第一节 养殖渔业253

第二节 捕捞渔业259

第三节 生产水平261

第四节 县属水产场、所264

卷六林业269

第一章 森林269

第一节 类型269

第三节 林种271

第二节 林地271

第四节 蓄积272

第五节 名木273

第二章 山林权属274

第一节 国有山林274

第二节 集体山林275

第三节 纠纷调处275

第三章 造林280

第一节 采种育苗280

第二节 植树造林281

第三节 庭院绿化282

第一节 采伐283

第四章 采伐运输283

第二节 运输284

第五章 森林保护286

第一节 病虫防治286

第二节 植物检疫288

第三节 护林防火288

第四节 封山育林289

卷七水利293

第一章 治水纪略293

第一节 治水纵叙293

第二节 创业纪事298

第二章 水利投入300

第一节 资金投入300

第二节 劳动投入302

第三章 水利设施305

第一节 蓄水工程305

第二节 引水工程321

第三节 提水工程323

第四节 防洪工程332

第四章 水土保持337

第一节 水土流失分布337

第二节 水土流失危害338

第三节 水土流失治理339

卷八工业345

第一章 综述345

第二章 电力工业349

第一节 火力发电349

第二节 水力发电349

第三节 电力供用352

第三章 机械电子工业354

第一节 机械制造354

第二节 设备修造354

第三节 捕鼠器械355

第四节 电子器具356

第四章 化学工业357

第一节 化工原料357

第二节 农药 化肥358

第三节 塑料加工359

第四节 橡胶加工359

第五章 建材工业361

第一节 水泥361

第二节 砖、瓦361

第三节 红石、硪砂363

第一节 非金属矿开采364

第六章 采掘工业364

第二节 金属矿开采365

第七章 纺织 缝纫 制革366

第一节 纺织366

第二节 缝纫367

第三节 制革367

第八章 食品工业369

第一节 酿造369

第二节 糕点370

第二节 制陶371

第一节 铜材加工371

第九章 其它工业371

第三节 造纸 印刷373

第四节 木竹加工374

第十章 部、省、市驻县企业376

第一节 江西铜业公司376

附:贵溪冶炼厂377

第二节 贵溪火力发电厂378

第三节 贵溪化肥厂378

第四节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第四建设公司380

第六节 贵溪银矿381

第七节 贵溪713矿381

第五节 十五冶贵溪指挥部381

第八节 华东地勘局265大队382

第九节 106地质队382

第十节 贵溪桥梁厂383

卷九交通邮电388

第一章 古道 乡道388

第一节 古道388

第二节 乡道388

第二章 水路390

第一节 航道390

第二节 航运391

第三章 公路393

第一节 公路建设393

第二节 公路运输396

第三节 公路管理398

第四章 铁路401

第一节 铁路建设401

第二节 铁路运输402

第五章 渡口 桥梁404

第一节 渡口404

第二节 桥梁406

第一节 邮政409

第六章 邮电409

第二节 电信413

卷十城乡建设419

第一章 县城建设419

第一节 城区发展419

第二节 街道420

第三节 水电设施423

第四节 园林 绿化426

第五节 公共建筑428

第六节 房地产管理430

第七节 公共卫生435

第二章 村镇建设436

第一节 集镇436

第二节 农村439

第三节 农房建造439

第三章 环境保护441

第一节 环境质量441

第二节 环境监测443

第三节 污染治理443

第一节 设计446

第二节 施工446

第四章 设计与施工446

卷十一商业451

第一章 商业体制451

第一节 私营商业451

第二节 集体商业455

第三节 国营商业458

第四节 个体商业459

第二章 经营网点461

第一节 国营461

第三节 个体462

第二节 集体462

第三章 商品购销464

第一节 日用工业品采购464

第二节 农副产品收购466

第三节 商品供应469

第四章 对外贸易475

第一节 出口商品收购475

第二节 外贸业务476

卷十二粮油481

第一章 购销481

第一节 征购481

第二节 销售486

第三节 议购议销492

第二章 储运494

第一节 粮油储存494

第二节 粮食储备496

第三节 调拨运输497

第三章 加工500

第一节 粮油加工500

第二节 饲料生产502

第三节 加工工具502

第一节 财政体制507

第一章 财政507

卷十三财税金融507

第二节 财政收入508

第三节 财政支出510

第四节 乡(镇)财政513

第二章 税务515

第一节 税制演变515

第二节 农业税收517

第三节 工商税收520

第四节 其它捐税523

第五节 税收减免525

第一节 机构529

第三章 金融529

附:信用合作社531

第二节 货币533

第三节 储蓄536

第四节 信贷539

第五节 债券543

第六节 保险546

第一节 管理机构549

第二节 计划编制549

第一章 计划管理549

卷十四综合经济管理549

第三节 计划实施550

第四节 物资计划552

第二章 标准计量557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557

第二节 计量管理557

第三节 计器产销562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563

第三章 审计监督564

第一节 审计机构564

第二节 审计业务565

第三节 内部审计568

第四节 社会审计569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570

第一节 管理机构570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571

第三节 商标管理573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575

第五节 个体经济管理575

第六节 集市贸易管理577

第七节 打击投机倒把580

第五章 物价管理583

第一节 市场价格583

第二节 价格补贴598

第三节 物价管理599

卷十五政党60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605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贵溪县委员会605

第二节 党的代表大会610

第三节 基层组织、党员状况612

第四节 县委领导工作概要615

第五节 党员教育621

第六节 统一战线623

第七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625

第八节 政治运动628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638

第一节 贵溪县党部638

第二节 基层组织、党员639

第三节 党务活动640

第三章 民主党派地方组织641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贵溪总支641

第二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贵溪支部641

第三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贵溪小组641

第四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贵溪小组641

第二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贵溪筹委会642

第一节 中国青年党贵溪县党部642

第四章 青年党和民主社会党地方组织642

卷十六政权 政协647

第一章 选举647

第一节 民国时期选举647

第二节 建国后选举648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650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650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651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654

第一节 县衙656

第三章 行政机构656

第二节 县政府664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668

第四章 议政机构675

第一节 参议会675

第二节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676

卷十七群众组织 社会团体681

第一章 工人组织681

第一节 组织概况681

第二节 工代会684

第二章 农民组织685

第一节 青年组织687

第三章 青少年组织687

第二节 少儿组织692

第四章 妇女组织694

第五章 工商业者组织697

第一节 商会697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697

第六章 文联 科协699

第一节 文联699

第二节 科协699

第三节 医药团体701

第二节 抗美援朝分会701

第七章 社会团体701

第一节 中苏友好协会701

第四节 贵溪县个体劳动者协会702

第五节 贵溪县台胞台属联谊会703

第六节 同乡会703

卷十八公安司法707

第一章 公安707

第一节 机构707

第二节 治安管理709

第三节 消防管理712

附:典型火灾案例713

第四节 交通管理714

第五节 监所管理715

第六节 政治保卫716

附:贵溪同善社及其暴动阴谋的破产717

第七节 打击刑事犯罪718

第二章 检察720

第一节 机构720

第二节 刑事检察720

第三节 经济检察721

第四节 法纪检察722

第六节 审判监督723

第五节 监所检察723

第三章 审判724

第一节 机构724

第二节 审判制度725

第三节 刑事审判726

第四节 民事审判726

第五节 经济审判727

第六节 行政审判与告诉申诉审判727

第二节 法制宣传729

第四章 司法行政729

第一节 机构729

第三节 人民调解730

第四节 律师 法律服务731

第五节 公证731

卷十九军事735

第一章 兵役735

第一节 兵制735

第二节 征集736

第一节 历代驻军740

第二章 驻军 武装740

第二节 武装机构744

第三节 武装力量746

第四节 军事设施747

第三章 民兵749

第一节 组织建设749

第二节 政治教育750

第三节 军事训练752

第四节 武器装备的保管及维修754

第五节 民兵重大活动754

第二节 太平军转战贵溪758

第四章 重大兵事758

第一节 王念经起义758

第三节 火烧天主堂760

第四节 “红纲会”起义761

第五节 日军侵贵761

第六节 解放贵溪763

卷二十苏区767

第一章 苏区党组织767

第一节 早期基层组织767

第二节 县委769

第三节 区委771

第四节 苏区党的会议773

第二章 人民团体776

第一节 工农组织776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777

第三节 妇女组织778

第四节 反帝大同盟、互济会779

第三章 苏区政权780

第一节 地方苏维埃的建立780

第二节 工农兵代表大会784

第三节 肃反786

第四节 白区工作787

第四章 武装建设789

第一节 地方武装789

第二节 红军建设790

第五章 苏区战事792

第一节 “围剿”与“反围剿”792

第二节 战例记事794

第三节 贵溪游击战803

第六章 苏区建设808

第一节 经济808

第二节 文教卫生813

附:贵、余、万三县中心学校简介816

卷二十一民政821

第一章 拥军优属821

第一节 支前821

第二节 优抚821

第三节 复退军人安置825

第四节 老区建设826

第二章 社会福利828

第一节 救灾赈济828

第二节 慈善事业831

第四节 收容遣送833

第三节 农村扶贫833

第五节 移民安置834

第三章 婚姻管理835

第一节 《婚姻法》宣传835

第二节 婚姻登记835

第四章 信访837

第一节 信访机构837

第二节 来信来访837

卷二十二劳动人事843

第一章 劳动843

第一节 劳动就业843

第二节 劳动管理844

第三节 劳动工资845

第四节 劳动福利849

第五节 劳动保护849

第六节 劳动保险850

第七节 劳动争议仲裁850

第八节 待业保险851

第九节 职工精简下放852

第十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853

第二章 人事854

第一节 任用854

第二节 编制856

第三节 录用859

第四节 奖惩860

第五节 干部下放860

第三章 离、退休862

卷二十三文化 体育867

第一章 文化机构867

第一节 管理机构867

第二节 隶属单位867

第二章 文学艺术870

第一节 历代著述870

第二节 美术871

第三节 摄影873

第四节 音乐875

第五节 书法875

第三章 群众文艺877

第一节 戏剧877

第二节 灯舞879

第三节 道教舞蹈881

第四节 民歌881

第五节 群众文艺活动883

第六节 民间故事选884

第一节 图书894

第四章 图书 报刊 档案894

第二节 报刊895

第三节 档案896

第五章 电影放映898

第一节 放映网点898

第二节 放映设备899

第三节 影片发行900

第四节 影片放映901

第六章 广播电视903

第一节 广播设施903

第三节 电视录像904

第二节 广播节目904

第七章 体育906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906

第二节 群众体育907

第三节 体育竞赛909

卷二十四教育917

第一章 书院 私塾 义学917

第一节 象山书院917

第三节 私塾918

第二节 其他书院918

第四节 义学919

第二章 普通教育920

第一节 幼儿及小学教育920

第二节 中学教育928

附:贵溪县中学情况931

第三章 职业、业余教育934

第一节 职业教育934

第二节 业余教育938

第四章 教师944

第一节 教师队伍944

第二节 师资培训945

第三节 工资与福利947

第五章 教育改革950

第一节 学制改革950

第二节 教学改革951

第三节 思想教育953

第六章 教育经费956

第一节 拨款与自筹956

第二节 勤工俭学958

第三节 危房改造经费960

第一节 行政管理961

第七章 教育管理961

第二节 业务管理962

第八章 人才输送964

卷二十五卫生969

第一章 机构 队伍969

第一节 机构969

第二节 队伍973

第二章 公共卫生978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978

第二节 环境卫生978

第三节 食品卫生979

第四节 学校卫生980

第五节 工业卫生981

第六节 放射卫生981

第三章 防疫982

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概况982

第二节 传染病预防984

第三节 血吸虫病防治987

第四节 麻风病防治989

第五节 地方病防治989

第六节 结核病防治991

第一节 妇幼保健992

第四章 保健992

第二节 学生保健993

第三节 初级卫生保健994

第四节 疾病普查994

第五章 医疗996

第一节 医疗设备996

第二节 医疗技术996

第三节 医疗制度1001

第四节 医政管理1003

第六章 医药1004

第一节 药品生产1004

第二节 药品经营1007

第三节 药政药检1010

卷二十六科技1015

第一章 科技组织1015

第一节 机构1015

第二节 队伍1016

第三节 培训1017

第二章 科技普及1019

第一节 宣传咨询1019

第二节 科技推广与新产品开发1020

第一节 农林渔业科技成果1024

第三章 科技成果1024

第二节 工业科技成果1027

第三节 食品业科技成果1028

第四节 卫生医药科技成果1029

卷二十七方言1033

第一章 导言1033

第二章 语音1034

第一节 声母1034

第二节 韵母1034

第三节 声调1034

第三章 同音字表1035

第一节 声母的比较1050

第四章 贵溪语音和普通话语音的比较1050

第二节 韵母的比较1051

第三节 声调的比较1054

第五章 词汇1055

第一节 词汇特点1055

第二节 常用词汇举例1055

第六章 语法1062

第一节 语法特点1062

第二节 语法例句1064

第二节 农谚1066

第一节 儿歌1066

第七章 标音举例1066

第三节 民间故事1067

卷二十八风俗1071

第一章 生活习俗1071

第一节 服饰1071

第二节 饮食1072

第三节 宅居1074

第二章 岁时习俗1075

第三章 礼仪习俗1077

第一节 婚姻1077

第二节 丧葬1078

第三节 喜庆1079

第四章 生产习俗1081

第五章 陋习 禁忌1083

第一节 陋习1083

第二节 禁忌1084

第六章 畲族风俗1085

第一节 传统节日1085

第二节 服饰 住宅1086

第三节 婚姻 丧葬1086

第一节 道教沿革1089

第一章 道教1089

卷二十九宗教1089

第二节 天师世系1090

第三节 宫观建筑1095

第四节 道教经济1096

第五节 印剑 符篆1098

附:天师世家序1099

第二章 佛教 天主教 耶稣教1103

第一节 佛教1103

第二节 天主教1103

第三节 耶稣教1104

第一节 龙虎山1109

卷三十名胜文物1109

第一章 龙虎山风景名胜1109

第二节 龙虎山庄1110

第三节 仙岩1110

第四节 水岩1111

第五节 崖墓1111

附:龙虎山悬棺研究1112

第六节 上清宫1113

第七节 嗣汉天师府1114

第二章 城南诸胜及其他1115

第一节 三峰山1115

第四节 鬼谷洞1116

第二节 挂榜山和一线天1116

第三节 仙人桥1116

第五节 三阳洞府1117

第三章 文物1118

第一节 历史文物1118

第二节 革命文物1123

第三节 文物保护1124

卷三十一艺文1129

第一章 古代艺文1129

第一节 诗1129

第二节 文1137

第三节 书目辑存1160

第二章 现代艺文1163

第一节 现代艺文选目1163

第二节 现代艺文选1166

卷三十二人物1175

第一章 人物传1175

第二章 人物表1229

第一节 贵溪县历代进士1229

第二节 县籍在外正县(团)级以上干部1238

第三节 县籍在外工作的知名学者专家1239

第四节 建国后先进模范人物1240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1242

卷三十三文献辑录1267

一 《贵溪县志》旧序选1267

附 贵溪历代县志述略1274

二 《龙虎山志》旧序选1276

三 建国后中共贵溪县委、县人民政府文件选1278

编后记1290

历届《贵溪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录1292

曾在办公室工作过的同志1292

主要采编人员1293

1996《贵溪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寅生主编;贵溪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6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慈溪县志(1992.06 PDF版)
慈溪县志
1992.06 杭州市:浙江人民出版社
贵县志  1( PDF版)
贵县志 1
台湾:成文出版社
贵县志  2( PDF版)
贵县志 2
台湾:成文出版社
贵溪县政协志(1989 PDF版)
贵溪县政协志
1989
慈溪县志  5(1731 PDF版)
慈溪县志 5
1731
贵州省遵义县鸭溪中学校志( PDF版)
贵州省遵义县鸭溪中学校志
贵池县志(1994 PDF版)
贵池县志
1994 合肥:黄山书社
绩溪县志(1998 PDF版)
绩溪县志
1998 合肥:黄山书社
郎溪县志(1998 PDF版)
郎溪县志
1998 北京:方志出版社
蓬溪县志(1995 PDF版)
蓬溪县志
1995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苍溪县志(1993 PDF版)
苍溪县志
1993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濉溪县志(1989 PDF版)
濉溪县志
1989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贵南县志(1996 PDF版)
贵南县志
1996 西安:三秦出版社
贵德县志(1995 PDF版)
贵德县志
1995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辰溪县志(1994 PDF版)
辰溪县志
1994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