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求取 ⇩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1

一 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1

二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3

三 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1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1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4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16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18

一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18

二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20

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23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23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23

二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6

第二节 物质的存在形式30

一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0

二 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38

第三节 意识及其对物质的反作用44

一 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44

二 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48

三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55

第三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61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61

一 事物的普遍联系61

二 现实世界的永恒发展65

三 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68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70

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70

二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74

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79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93

一 质、量、度93

二 量变和质变98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106

一 辩证的否定106

二 否定之否定111

第四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18

第一节 原因和结果118

一 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118

二 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复杂性120

第二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123

一 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123

二 立足必然,顾及偶然125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127

一 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其辩证关系127

二 从坏处着想,向好处力争131

第四节 内容和形式132

一 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132

二 注重内容,讲究形式135

第五节 现象和本质136

一 现象和本质及其辩证关系136

二 透过现象,把握本质139

一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142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42

第五章认识和实践142

二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反映论146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和科学的思维方法154

一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54

二 科学的思维方法163

第三节 真理169

一 真理的客观性169

二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74

第四节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177

一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一致性177

二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79

三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182

一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85

第一节 社会存在及其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185

第六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185

二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91

第二节 社会意识及其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195

一 社会意识的构成195

二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198

三 社会意识诸形式203

第七章社会基本矛盾219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19

一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219

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222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28

一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228

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230

一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过程236

第三节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236

二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239

第八章阶级、国家、革命249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249

一 阶级的起源和实质249

二 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252

三 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254

第二节 国家、社会革命258

一 国家的实质和职能258

二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261

三 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266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73

一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273

第九章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73

二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社会制约性277

三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279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82

一 个人和群众、个人和社会282

二 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287

三 无产阶级领袖的重大作用291

第十章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296

第一节 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296

一 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296

二 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298

第二节 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301

一 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301

二 共产主义的思想和实践304

1985《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高等农业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编著组编著 1985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学教程(198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学教程
1985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教程(199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教程
1997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9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97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9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97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8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85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198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
1985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英语精读  第1册(1988 PDF版)
英语精读 第1册
1988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
1989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
1987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9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91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新编(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新编
1990 北京:知识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82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82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94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94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9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98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1989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