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求取 ⇩

第一编先秦编19

第一章 先秦法律思想综述19

第一节 中国法律和法律思想的起源19

第二节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和法律思想的繁荣21

第三节 先秦法律思想的基本特点28

第二章 夏商西周时期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法律思想32

第一节 夏商西周奴隶主的神权法思想32

第二节 周公“以礼治国”和“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34

第三节 《吕刑》中的法律思想38

第一节 儒家法律思想及其演变42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法律思想42

第二节 孔丘以“仁”、“礼”为核心的法律思想48

第三节 孟轲的“仁政”及其在法律思想上的体现55

第四节 荀况引礼入法、礼法结合的法律思想61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的法律思想67

第一节 墨家学派及其法律思想的特点67

第二节 墨翟以“兼爱”为核心的法律思想72

第五章 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法律思想82

第一节 道家学派及其法律思想体系82

第二节 《老子》中的法律哲学85

第三节 《庄子》中的法律虚无主义89

第一节 法家学派的法律观和法治学说94

第六章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法律思想94

第二节 管仲、子产和邓析在法律上的革新思想97

第三节 李悝的“著书定律”和吴起的“明法审令”102

第四节 商鞅的变法和法治思想104

第五节 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110

第六节 《管子》中的法律思想113

第七节 韩非的“法”、“势”、“术”三结合的法治理论116

第二编秦汉至明清编125

第七章 秦汉至明清法律思想综述125

第一节 中国法律和法律思想的儒家化126

第二节 围绕若干具体法律问题的论争133

第八章 秦汉之际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157

第一节 黄老学派及其法律思想的特点157

第二节 《淮南子》中的法律思想164

第九章 两汉时期新儒家的法律思想170

第一节 经学和新儒家法律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170

第二节 陆贾和贾谊的法律思想173

第三节 董仲舒以“大德而小刑”为核心的法律思想178

第四节 桓谭和王充反谶纬神学的法律观点184

第十章 魏晋至隋唐时期新儒家的法律思想189

第一节 律学、玄学和新儒家法律思想的发展189

第二节 魏晋律学和刘颂的法律思想195

第三节 魏晋玄学的法哲学思想和鲍敬言的无君论202

第四节 《唐律疏议》中以“德礼为本、刑罚为用”为核心的法律思想208

第五节 韩愈、柳宗元和白居易的法律思想216

第十一章 宋元至明清时期新儒家的法律思想224

第一节 理学和新儒家法律思想的新发展224

第二节 王安石的变法革新思想231

第三节 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236

第四节 陈亮以功利主义为指导的法律思想243

第六节 王守仁的“致良知”、“正风俗”的法律思想253

第十二章 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259

第一节 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及其法律思想的特点259

第二节 黄宗羲民本主义的法治理论263

第三节 王夫之对封建法治思想的改造269

第四节 顾炎武反对专制,提倡民权的法律思想275

第十三章 近代法律思想综述283

第一节 西学东渐和近代各种进步的法律思潮的兴起283

第三编近代编283

第二节 清末修律和中西法律思想的冲突291

第十四章 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法律思想301

第一节 地主阶级革新思潮的兴起及其在法律思想上的反映301

第二节 龚自珍的“更法改图”思想305

第三节 包世臣“默改渐进”的法律思想311

第四节 魏源的“变法便民”理论315

第十五章 太平天国时期农民革命派的法律思想322

第一节 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及其法律思想的特点322

第二节 洪秀全反对封建法制提倡“平均”、“平等”的法律思想325

第三节 洪仁玕及其《资政新编》的法律思想329

第十六章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法律思想335

第一节 洋务派及其法律思想的特点335

第二节 曾国藩的“以礼治人”和“严刑致安”的法律思想338

第三节 张之洞以“中体西用”为核心的法律思想342

第一节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高涨和当时政治法律思想的特点348

第五节 丘浚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总结和发挥348

第十七章 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348

第二节 康有为“变法维新”论352

第三节 梁启超的“变法图存”思想359

第四节 谭嗣同“冲决一切封建网罗”的法律思想364

第五节 严复引“西法”以“警世”的法律思想370

第六节 沈家本“会通中西”的法律思想376

第十八章 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384

第一节 民主主义思潮的兴起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封建法制的批判384

第二节 章 太炎“中西合壁”的法治论389

第三节 孙中山“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律观和 “五权宪法”的法治理论393

后记401

1993《中国法律思想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汪汉卿主编 1993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1991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
1991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下册)(1984年03月第1版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下册)
1984年03月第1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上册)(None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上册)
None
法律思想史(1933 PDF版)
法律思想史
1933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下册(民国25.11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下册
民国25.11 商务印书馆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下(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下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上(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上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中国法律思想史简编  下(1988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简编 下
1988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法律思想史(1999 PDF版)
当代中国法律思想史
1999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中国法律思想史(1988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1988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法律思想史(1983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1983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中国法律思想史纲  下(1987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纲 下
1987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中国法律思想史(1999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1999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上(1984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上
1984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中国法律思想史(1993 PDF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
1993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