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通信网》求取 ⇩

第1章 计算机通信网络的规划1

引言1

1.1 网络中的流量1

1.2 可靠性分析5

1.3 集中式计算机网络10

1.3.1 网络模型11

1.3.2 线路容量最佳化12

1.3.3 网络布局最佳化17

1.4 ARPA计算机网络19

1.4.1 网络模型19

1.4.2 时间延迟分析20

1.4.3 路由选择21

参考文献30

第2章 计算机网络的系统设计32

引言32

2.1 初步介绍——系统和网络的基本概念34

2.1.1 硬件和软件—相依性的级别34

2.1.2 组成与分解—结构级39

2.1.3 系统与网络—通信级44

2.1.4 虚拟系统和虚拟网络—抽象级46

2.1.5 基本指标和原理52

2.1.6 基本的操作系统研制工具55

2.2 系统设计基础60

2.2.1 进程管理60

2.2.2 存贮器管理68

2.2.3 输入输出管理80

2.2.4 命令管理82

2.3 网络设计基础86

2.3.1 网络的功能86

2.4 结论88

参考文献89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中的最佳文件分配94

引言94

3.1 文件分配模型95

3.2 多处理机中的文件分配101

3.3 实例102

3.4 结论104

附录3.A (0.1)非线性规划问题简化为(0,1)线性规划问题的过程105

附录3.B 目标函数和访问时间常数的线性化107

参考文献108

第4章 分时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中的调度、排队和延迟109

引言109

4.1 关于分时计算机系统的分析结果的述评110

4.1.1 引言110

4.1.2 定义113

4.1.3 结果114

4.1.4 测量性能142

4.1.5 存在的问题及结论143

4.2 关于计算机网络设计的分析方法的述评145

4.2.1 引言145

4.2.2 分析的工具145

4.2.3 最佳化工具151

4.2.4 附加考虑157

4.2.5 小结158

4.3 结论159

参考文献159

第5章 公共载波数据通信164

引言164

5.1 数据传输设备与通信服务165

5.1.1 数据通信服务165

5.1.2 带宽和数据速率166

5.1.3 传输方向167

5.1.4 公共载波设备168

5.1.5 交换168

5.1.6 监督信号171

5.1.7 传输172

5.1.8 本地回路173

5.1.9 短途传输174

5.1.10 远程传输177

5.1.11 回波抑制器179

5.2 数据传输原理180

5.2.1 传输技术181

5.2.2 基带信号传输181

5.2.3 振幅调制185

5.2.4 相位调制187

5.2.5 频率调制188

5.2.6 传输限制条件189

5.2.7 理论速率限制192

5.2.8 调制技术的效率195

5.2.9 差错控制199

5.3 数据调制解调器209

5.3.1 调制解调器的功能209

5.3.2 调制解调器的类型211

5.4 数据性能和电话网络特性213

5.4.1 模拟特性215

5.4.2 错误统计215

5.5 未来的考虑221

5.5.1 调整221

5.5.2 传输222

5.5.3 数据网络224

参考文献226

第6章 接口与数据集中227

引言227

6.1 串行通信中的问题228

6.1.1 并行—串行和串行—并行的转换228

6.1.2 同步和异步的字符格式229

6.1.3 时钟的和非时钟的通信线路232

6.1.4 格式和线路的结合及其应用234

6.1.5 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信道236

6.2 接口要求237

6.2.1 接收端接口设备的字符同步237

6.2.2 接收端接口设备的位同步238

6.2.3 字符的汇编与解编240

6.3 实现接口的方法242

6.3.1 “移位寄存器”不一定需要一个具体的移位寄存器242

6.3.2 多线路的接口243

6.4 集线器的类型247

6.4.1 非缓冲式集线器247

6.4.2 缓冲式集线器247

6.4.3 存贮转发式集线器系统248

6.5 集线器的应用249

6.5.1 计算机系统的通信前端处理机250

6.5.2 网络交换252

6.5.3 远程线路集线器253

6.6 集线器254

6.6.1 缓冲与完善化的必要条件254

6.6.2 代码和格式的变换255

6.6.3 信息控制256

6.7 并行通信的接口257

6.7.1 适用范围257

6.7.2 异种计算机通信的设计258

6.8 网络实例——LLL OCTOPUS系统259

6.8.1 背景259

6.8.2 文件传送网络260

6.8.3 电传打字机网络264

6.8.4 远程作业输入终端网络268

6.8.5 键盘交互式显示系统网络270

6.8.6 OCTOPUS网络的其它功能271

6.8.7 评述273

参考文献273

第7章 异步时分多路复用系统274

绪言274

7.1.1 缓冲器性能分析277

7.1.2 固定长度信息279

7.1.3 随机长度信息283

7.1.4 分成固定长度信息块的随机长度信息286

7.1.5 混合信息290

7.2.1 多路分路的考虑293

7.2.2 多路分路缓冲器的分析294

7.3.1 统计式多路复用器的最佳设计300

7.3.2 统计式多路复用器的最佳传输速率300

7.3.3 调度算法和统计式多路复用器303

7.3.4 数据结构的设计考虑304

7.4 实例304

结论307

参考文献308

第8章 计算机网络的多路访问310

绪言310

8.1 传输手段的考虑311

8.1.1 卫星通信312

8.1.2 视距通信316

8.2 多路访问技术318

8.2.1 卫星通信信道318

8.2.2 视距通信信道323

8.3 网络结构323

8.4 多路访问系统的实例327

8.4.1 业务量模型327

8.4.2 正交系统:时分多路访问330

8.4.3 非正交系统:脉冲地址多路访问332

8.5 结语338

参考文献339

第9章 协调政策与未来的数据传输服务341

引言341

9.1 利用现有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341

9.1.1 美国的数据传输概况341

9.1.2 现有的数据传输业务343

9.1.3 现有数据传输业务和设施的缺点344

9.2 有计划地改进目前的数据传输网络355

9.2.1 数据传输用电话网络的改进355

9.2.2 西方联合电报公司的数据传输网络的改进360

9.2.3 网络发展趋势366

9.3 新的专用载波公司的问世367

9.3.1 引言367

9.3.2 微波的利用和调整368

9.3.3 专用载波概念的出现370

9.3.4 微波通信公司系统(MCI系统)373

9.3.5 数据传输公司的数据传输系统(Datran系统)381

9.3.6 分组交换数据载波系统390

9.4 政策考虑及专用载波393

9.4.1 公众需求393

9.4.2 经济比例和设施的备分397

9.4.3 竞争的收益401

9.4.4 平均成本计价和“撇奶油”问题403

9.4.5 频率拥挤问题407

9.4.6 其它协调问题408

9.5 对未来的推测408

9.5.1 专用载波工业的演变410

9.5.2 载波公司之间的竞争413

9.5.3 用户受益和使用考虑419

9.5.4 计算机通信网络的设计423

参考文献425

第10章 计算机通信系统在经济上的考虑426

引言426

10.1 成本性能分析426

10.1.1 决策模型428

10.1.2 成本的组成429

10.1.3 性能衡量尺度430

10.2 假想的决策问题431

10.3 计算机通信成本438

10.3.1 数据传输成本440

10.3.2 央处理机的成本450

10.3.3 存贮器成本452

10.3.4 用户终端成本458

10.3.5 软件成本459

10.4 对计算机通信的需求464

10.4.1 网络使用情况的展望464

10.4.2 电视电话和闭路电视的数据通信471

10.4.3 次级市场的展望472

参考文献478

第11章 达特默思分时网络480

引言480

11.1 发展史480

11.1.1 第一个系统481

11.1.2 第二个系统485

11.1.3 地区性网络487

11.2 网络的应用与服务488

11.2.1 计算机服务488

11.2.2 存贮程序服务492

11.2.3 数据库服务495

11.3 系统的技术说明497

11.3.1 硬件497

11.3.2 软件498

11.4 通信501

11.4.1 历史的回顾501

11.4.2 达特默思分时系统的拨号通信503

11.4.3 达特默思分时系统的多路复用访问505

11.4.4 达特默思分时系统网络一瞥509

11.5 网络操作标准化的好处515

第12章 IBM公司对网络建设的探索性研究519

引言519

12.1 TSS网络520

12.1.1 设计原理520

12.1.2 软件系统模块522

12.1.3 例子说明525

12.1.4 操作经验528

12.2 440网络529

12.2.1 网络控制语言(ACL)531

12.2.2 网络实例533

12.2.3 网络的逻辑结构535

12.2.4 标题功能的定义541

12.2.5 系统协议544

12.2.6 网络控制器协议547

12.2.7 从440网络设计得出的结论549

第13章 ARPA网络551

引言551

13.1 网络通信服务的设计552

13.1.1 可靠性553

13.1.2 响应度553

13.1.3 容量554

13.1.4 成本555

13.2 ARPA网络556

13.2.1 网络特性557

13.2.2 网络配置559

13.3 网络通信系统设计方案的比较562

13.4 网络规划563

13.4.1 早期研究和试验性应用564

13.4.2 外界研究团体的应用565

13.5 未来的前途566

参考文献567

第14章 ALOHA系统569

引言569

14.1 用于计算机网络的有线电通信系统570

14.2 ALOHA系统572

14.3 ALOHA接口575

14.4 ALOHA系统随机存取信道的容量578

14.5 ALOHA随机存取信道的操作582

参考文献586

1982《计算机通信网》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美)艾布拉姆森(N. Abramson),(美)库(F.F 1982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1998 PDF版)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1998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通信网基础( PDF版)
计算机通信网基础
计算机通信网(1988 PDF版)
计算机通信网
1988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PDF版)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通信与连网技术(1994 PDF版)
计算机通信与连网技术
1994 北京:学苑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1995 PDF版)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1995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通信与协议(1991 PDF版)
计算机网络通信与协议
1991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信息·通信与计算机网络(1994 PDF版)
信息·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1994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初步(1996 PDF版)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初步
1996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1988 PDF版)
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
1988 北京: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
计算机通信网基础(1985 PDF版)
计算机通信网基础
1985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通信网原理(1991 PDF版)
计算机通信网原理
1991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通信网络原理(1990 PDF版)
计算机通信网络原理
1990 北京: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
计算机通信网(1985 PDF版)
计算机通信网
1985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移动计算机通信网络(1999 PDF版)
移动计算机通信网络
1999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