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与ATM局域网》求取 ⇩

第1章B-ISDN的基本概念1

1.1 N-ISDN概述1

1.1.1 N-ISDN的导入背景1

1.1.2 N-ISDN的基本特点2

1.1.3 N-ISDN的局限性3

1.2 B-ISDN的特点4

1.3 支持B-ISDN的ATM技术和光传输技术5

1.3.1 光传输技术降低了传输成本5

1.3.2 ATM技术降低了传输处理的成本5

1.4 B-ISDN提供的业务7

1.4.1 交互型业务7

1.4.2 分配型业务8

第2章B-ISDN(ATM)网络体系结构9

2.1 ATM网络技术概述9

2.1.1 ATM网络结构的基本元素9

2.1.2 ATM连接及其识别方法9

2.1.3 ATM网络内的寻路9

2.1.4 虚通道与虚通路10

2.1.5 信元的拆装11

2.1.6 ATM网中的非连接型通信12

2.2 B-ISDN用户-网络接口(B-UNI)13

2.2.1 B-ISDN用户-网络接口的参考配置13

2.2.3 B-UNI应具备的技术性能14

2.2.2 B-UNI的接口速率14

2.2.4 接口的基本结构15

2.3 B-ISDN的分层结构16

2.3.1 B-ISDN传输网的分层16

2.3.2 传输网的组成元素17

2.3.3 传输网的功能结构17

第3章B-ISDN/ATM协议19

3.1 B-ISDN协议的分类与特点19

3.1.1 B-ISDN协议的分类19

3.1.2 B-ISDN协议的特点21

3.1.3 B-ISDN协议的分层结构21

3.2.1 物理媒体子层(PM)24

3.2 物理层24

3.2.2 传输会聚子层(TC)26

3.3 ATM层29

3.3.1 ATM层连接29

3.3.2 信元结构与信头功能30

3.3.3 ATM层实现的功能33

3.4 ATM适配层(AAL)34

3.4.1 AAL业务34

3.4.2 AAL Type136

3.4.4 AAL Type3/439

3.4.3 AAL Type239

3.4.5 AAL Type545

3.5 信令协议48

3.5.1 信令能力组148

3.5.2 虚通路的类型与形式48

3.5.3 到信时的信令规程50

3.5.4 信令VC的建立/释放规程51

3.5.5 信令用的AAL规程52

3.5.6 Q.2931协议53

3.6.1 业务量控制54

3.6 业务量控制和OAM协议54

3.6.2 OAM协议56

第4章SDH接口与NNI61

4.1 同步数字系列的导入背景61

4.1.1 PCM系列61

4.1.2 采用同步数字系列的必要性61

4.1.3 150Mb/s接口选取9行×270列字节的理由63

4.2 开销64

4.3 同步65

4.4 NNI的帧结构65

5.1.2 ATM交换机的功能70

5.1.1 VPI交换与VCI交换70

5.1 ATM交换机概述70

第5章ATM交换机70

5.2 ATM交换结构73

5.2.1 输出缓存型交换结构73

5.2.2 共享缓存型交换结构74

5.2.3 矩阵缓存型交换结构74

5.2.4 输入缓存型交换结构75

5.2.5 输入输出缓存型交换结构75

5.2.6 Banyan交换结构76

5.3.3 连接控制78

5.3.2 交换机的功能和结构78

5.3.1 主机性能和技术指标78

5.3 ATM交换机样例78

5.3.4 硬件结构79

5.3.5 软件结构82

第6章传统LAN通往ATM-LAN的道路84

6.1 从垂直型网络向水平型网络发展84

6.1.1 通信网的发展过程84

6.1.2 LAN技术的发展动向85

6.2 LAN的结构87

6.2.1 LAN的基本结构87

6.2.2 UTP型LAN91

6.2.3 交换型LAN92

6.3.1 100Mb/s高速LAN94

6.3 高速LAN/多媒体LAN94

6.3.2 IEEE 802.9 IS-LAN(IVD-LAN)95

6.3.3 等时以太网(Isochronous Ethernet)97

6.3.4 FDDI系列的LAN98

6.3.5 DQDB(MAN)103

6.4 无线LAN108

6.5 下一代超高速LAN109

6.5.1 FFOL109

6.5.2 CRMA(Cyclic Reservation Mult iple Access)110

6.5.3 ATM Ring112

6.6 ATM技术对LAN的影响114

7.1.1 ATM-LAN的特点116

第7章ATM-LAN116

7.1 ATM-LAN导入的背景及其特点116

7.1.2 ATM-LAN的基本功能117

7.2 ATM-LAN的基本体系结构117

7.2.1 ATM-LAN的协议117

7.2.2 构成ATM-LAN的基本元素119

7.3 ATM-LAN的物理接口120

7.3.1 100Mb/s多模光纤接口120

7.3.2 155Mb/s接口121

7.3.3 51Ms/s 3类UTP接口122

7.4.1 信元净荷取定48字节的来由123

7.3.4 155Mb/s 5类UTP/STP接口123

7.4 ATM层123

7.4.2 虚通道与虚通路124

7.4.3 对GFC/PT功能的进一步说明125

7.5 ATM-LAN的ATM适配层126

7.6 ATM-LAN的地址和连接建立方式128

7.6.1 ATM-LAN信令协议的结构128

7.6.2 ATM-LAN地址129

7.6.3 点对点连接134

7.6.4 多点连接136

7.6.5 利用任意同播地址访问服务器139

7.7.1 ILMI地址登录和寻路的任务140

7.7 ILMI地址登录与PNNI寻路140

7.7.2 利用ILMI自动登录地址141

7.7.3 PNNI寻路模型142

7.7.4 分层化源节点寻路方式143

7.8 以太网和ATM-LAN通信方式概要147

7.8.1 以太网与ATM-LAN的区别147

7.8.2 以太网的通信原理148

7.8.3 ATM-LAN通信方式概述150

7.9 IP over ATM方式151

7.9.1 IP over ATM概要151

7.9.2 IP over ATM的通信规程152

7.9.3 向ATM ARP服务器登录地址(初始化)规程154

7.9.4 IP分组的封装方式155

7.9.5 ATM ARP分组和In ATM ARP分组的封装方式155

7.9.6 IP over ATM方式下ATM-LAN的标准结构156

7.9.7 ROLC寻路方式157

7.9.8 IP over ATM方式中遗留的问题160

7.10 LAN仿真方式161

7.10.1 LAN仿真概要161

7.10.2 LAN仿真方式下的ATM-LAN结构161

7.10.3 LAN仿真协议层的结构163

7.10.4 LAN仿真方式的通信规程163

7.10.5 LAN仿真通信规程的应用实例166

7.10.6 以太帧的封装方式167

7.10.7 虚拟LAN与工作组LAN168

7.10.8 IP over ATM与LAN仿真方式的比较168

7.10.9 LAN仿真方式的优缺点169

7.11 业务量控制170

7.11.1 业务量控制的意义170

7.11.2 业务量参数170

7.11.3 ATM网络的业务类型172

7.11.4 呼叫接纳控制174

7.11.5 ABR业务采用的反馈拥塞控制176

7.12.1 ATM-LAN网管概述178

7.12 ATM-LAN的网络管理178

7.12.2 利用SNMP管理传统LAN的网管技术179

7.12.3 ATM-LAN的网管模型182

7.12.4 ILMI MIB(ATM UNI MIB)184

7.12.5 ATM-LAN网管系统的功能186

7.12.6 ATM-LAN拓扑结构的自动发现功能188

7.12.7 远程建立PVC的功能190

第8章ATM网络技术的标准化动向191

8.1 标准化的必要性191

8.2 ATM网络技术的主要标准化机构与标准化范围191

8.2.1 国际标准化机构191

8.2.2 国家标准化机构193

8.2.3 行业标准化机构194

8.3 ITU-T的标准化动向194

8.3.1 ATM标准化的发展过程194

8.3.2 ITU-T的B-ISDN建议体系197

8.4 ATM论坛的标准化动向197

8.4.1 ATM论坛的目标与成立的背景197

8.4.2 ATM论坛的组织结构197

8.4.3 ATM论坛标准197

8.4.4 ATM论坛与其他标准化组织的关系199

参考文献201

附录 ATM UNI MIB树202

后记205

1998《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与ATM局域网》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津生等编著 1998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计算机网络(1999 PDF版)
计算机网络
1999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网络构建基础  广域网、局域网和个域网通信( PDF版)
网络构建基础 广域网、局域网和个域网通信
ATM 解决因特网、企业网和居民宽带的新途径(1998 PDF版)
ATM 解决因特网、企业网和居民宽带的新途径
1998
局域与广域网络( PDF版)
局域与广域网络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B-ISDN 译文集(1992 PDF版)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B-ISDN 译文集
1992 机械电子工业部石家庄第五十四研究所
综合业务数字网(1995 PDF版)
综合业务数字网
1995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及其应用(1995 PDF版)
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及其应用
1995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宽带匹配网络(1986 PDF版)
宽带匹配网络
1986 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
综合业务数字网(1993 PDF版)
综合业务数字网
1993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1990 PDF版)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1990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宽带通信网络(1998 PDF版)
宽带通信网络
1998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局域网建网及使用(1999 PDF版)
局域网建网及使用
1999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网络综合与宽带匹配(1981 PDF版)
网络综合与宽带匹配
1981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局域网与城域网  第5版(1998 PDF版)
局域网与城域网 第5版
1998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中小型办公网络组网技术(1999 PDF版)
中小型办公网络组网技术
1999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