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求取 ⇩

序言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为什么要研究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1

一 辩证法具有历史性1

二 社会主义发展的辩证性质5

三 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和范围10

四 方法论探讨15

第二节 苏联、东欧等国对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研究22

一 20-50年代22

二 60-70年代25

第三节 中国对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研究31

一 50-60年代31

二 70-80年代35

第二章 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4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理论公式的原型43

一 原型公式的形成43

二 原型公式的基本内容46

三 东方社会主义的构想53

一 公式变为现实58

第二节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58

二 现实与公式的差异61

三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6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传统模式的透视71

一 传统模式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72

二 传统模式的主要弊端76

三 产生传统模式弊端的原因81

第四节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面面观85

一 欧洲共产主义85

二 民主社会主义91

三 民族社会主义97

四 科学社会主义与非科学社会主义102

第三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辨析106

第一节 中国建设道路的探索106

一 思想的闪光106

二 曲折的历程113

三 新的起点118

第二节 重新探索的理论准备122

一 解放思想123

二 国情分析124

三 工作重心126

四 四个坚持127

五 改革开放130

六 发展战略133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点134

一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统一134

二 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139

三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141

四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144

五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48

第四节 建设道路中的哲学思考151

一 客观性与自觉性151

二 统一性与多样性153

三 自主性与开放性154

四 一元性与多因性156

五 确定性与变动性157

六 前进性与曲折性158

一 矛盾的非对抗性16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本质特点161

第四章 矛盾和动力161

二 非对抗性矛盾的表现及其特点167

三 非对抗性矛盾的发展172

四 非对抗性矛盾的解决方法17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类型181

一 划分矛盾类型的标准体系181

二 非对抗性矛盾和对抗性矛盾184

三 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192

四 社会主义社会本身的矛盾和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矛盾195

五 客观矛盾和主观矛盾196

六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19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199

一 社会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00

二 安定团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保障性动力202

三 人们的合理需要和利益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原动力205

四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209

第五章 经济生活中的辩证法21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生活的特点213

一 经济发展推动人们物质生活的逐步改善213

二 生产力发展与自觉的系统化工程217

三 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224

第二节 技术革命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前导作用233

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33

二 社会主义建设与科学技术革命24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平衡与不平衡244

一 在不平衡中实现平衡245

二 平衡的层次性249

三 平衡与速度252

四 “积极”平衡与“消极”平衡255

第四节 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258

一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释放活力259

二 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调节个人劳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263

三 体制改革与渐进性质变268

第六章 政治生活中的辩证法273

第一节 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本质273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与政治273

二 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280

三 家长制和等级制观念的存在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的一大障碍285

一 民主意识288

第二节 民主与法制288

二 民主与法293

三 法治与人治297

第三节 正常、政权、首脑302

一 执政党地位与官僚化危险302

二 权力的集中与制衡307

三 首脑的地位与历史作用311

第四节 社会生活民主化与政治体制改革315

一 政治体制改革的层次性315

二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心一环320

三 关于新条件下的对抗323

第七章 文化建设中的辩证法32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文化战略329

一 文化战略构思329

二 传统文化模式的转换337

第二节 文化的吸收与交融347

一 纵向继承347

二 横向吸收360

一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36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68

二 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374

三 教育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379

第八章 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与人38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与人385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体与客体385

二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地位与作用390

三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395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与人的群体结构400

一 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401

二 群体结构(一)405

三 群体结构(二)415

四 注重协调群体利益420

第三节 现实社会主义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423

一 现实社会主义社会与个人423

二 改革与人的全面发展430

第九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438

第一节 社会主义与发展的阶段性438

一 社会主义的长期性与阶段性438

二 阶段性理论的比较研究44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451

一 历史和现实依据451

二 初级阶段的特殊内涵455

三 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465

第三节 超阶段论的哲学批判472

一 马克思原型公式的教条化472

二 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急性病477

三 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480

第一节 当代世界多极化的新格局482

第十章 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的发展482

一 从两极到多极483

二 从对抗到对话489

三 社会主义发展与外部环境的演变493

第二节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对社会主义的挑战498

一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498

二 反差的思索506

第三节 评趋同论514

一 趋同论的提出及其现状514

二 趋同论的主要内容521

三 趋同论述评525

1992《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文儒主编 1992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社会主义辩证法的理论与应用(1990 PDF版)
社会主义辩证法的理论与应用
1990 北京: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1985 PDF版)
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
1985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1982 PDF版)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
1982
社会义法研究年报  NO.9  ァジァの社会主义法( PDF版)
社会义法研究年报 NO.9 ァジァの社会主义法
法律文化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辩证法(1997年07月第1版 PDF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辩证法
1997年07月第1版 中国文联出版社
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10年回顾与展望(1994 PDF版)
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10年回顾与展望
1994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与改革  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7 PDF版)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与改革 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87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辩证法与社会学(1987 PDF版)
辩证法与社会学
1987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社会辩证法研究(1993 PDF版)
社会辩证法研究
1993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1985 PDF版)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
1985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资本”研究(1994 PDF版)
“社会主义资本”研究
1994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比较研究(1998 PDF版)
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比较研究
1998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法(1985 PDF版)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辩证法
1985 北京:人民出版社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1982 PDF版)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
1982 北京: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经济辩证法(1986 PDF版)
社会主义经济辩证法
1986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