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地理》求取 ⇩

上篇发展问题研究1

第一章 自然环境3

第一节 中国国土与区位3

第二节 复杂的自然环境5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丰富而人均拥有量低15

第四节 保护环境实施持续发展19

主要参考文献21

第一节 中国人口的发展22

第二章 人口22

第一节 中国人口的构成26

第三节 劳动人口37

第四节 人口的分布、迁移和流动44

主要参考文献59

第三章 水资源61

第一节 中国水资源量62

第二节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与跨流域调水63

第三节 水资源的年际、年内变化和水旱灾害70

第四节 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日趋严重79

第五节 水资源的利用率低而浪费大82

第六节 地下水利用不合理85

第七节 城市缺水严重88

主要参考文献91

第四章 土地与粮食92

第一节 土地资源92

第二节 粮食问题103

第三节 农业的持续发展109

主要参考文献114

第一节 中国能源总述115

第五章 能源115

第二节 煤炭120

第三节 石油与天然气132

第四节 电力143

第五节 农村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150

主要参考文献152

第六章 工业发展与布局153

第一节 中国工业发展与结构变化153

第二节 工业宏观区位决策方针与工业布局158

第三节 工业发展和布局的基本趋势165

主要参考文献173

第七章 交通运输与通信174

第一节 发展历程174

第二节 交通网现有水平评述177

第三节 交通网布局181

第四节 客货运量及邮电业务量时空分布187

第五节 交通运输与通信业仍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191

第六节 交通发展与布局的若干问题198

主要参考文献209

第一节 中国城市发展与设置211

第八章 城市化211

第二节 城市化基本特征及其过程216

第三节 中国城市体系基本特征218

第四节 农村城镇化与小城镇发展225

第五节 中国城市发展新动向231

第六节 中国城市发展展望241

主要参考文献245

下篇区域发展分析247

第一节 自然、农业、经济区划249

第九章 经济区域发展分异249

第二节 区域发展问题255

主要参考文献258

第十章 东北区259

第一节 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259

第二节 老工业基地的改造265

第三节 再造综合性的大农业基地269

第四节 边境地区开放、开发与区域发展274

第五节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发展277

主要参考文献282

第十一章 黄淮海地区283

第一节 区域发展条件综合分析284

第二节 农业综合开发与农村经济持续发展287

第三节 工业发展与布局291

第四节 交通网布局与沿海港口建设296

第五节 城市化与中心城市建设299

第六节 跨世纪持续发展对策302

主要参考文献307

第十二章 黄土高原309

第一节 黄土高原的地理特色310

第二节 黄土高原存在的主要问题—生态环境的破坏315

第三节 开发整治黄土高原的战略意义320

第四节 黄土高原开发整治方针及其实施设想322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325

主要参考文献331

第一节 回族自治区:中国的穆斯林省333

第二节 天下黄河富宁夏:水土与能源的组合优势333

第十三章 宁夏333

第三节 北部川区:富饶的塞上江南336

第四节 南部丘陵:贫困的西海固337

第五节 中部干旱风沙区:地广人稀的资源富集带338

第六节 走向开放的市场经济:前程似锦339

主要参考文献340

第十四章 河西走廊341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资源概况342

第二节 开发历史344

第三节 区内古绿洲废弃的基本原因及其启示345

第四节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及治理途径348

第五节 水资源潜力与社会经济发展351

主要参考文献353

第十五章 新疆354

第一节 双重区位与地缘格局的深刻变化354

第二节 待开发的资源大省356

第三节 显著的绿洲农业经济特色与国家重要农牧业基地建设358

第四节 工业体系与交通网络360

第五节 城镇体系的建立与旅游业发展前景364

第六节 走持续发展之路,争取后来居上368

主要参考文献369

第十六章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370

第一节 环境与资源370

第二节 人口与社会经济374

第三节 区域发展378

主要参考文献381

第十七章 四川盆地382

第一节 区位特点与资源优势382

第二节 经济发展态势与空间经济格局385

第三节 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制约因素390

第四节 经济发展的方向、任务与途径393

主要参考文献396

第十八章 长江三角洲397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的基本特点397

第二节 产业结构与生产力布局404

第三节 农业与食物保障体系建设411

第四节 交通运输的现状与发展前景414

第五节 城市体系与城市化过程418

第六节 长江三角洲的持续发展421

第七节 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423

主要参考文献424

第十九章 珠江三角洲425

第一节 优越的自然条件426

第二节 人口稠密的侨乡427

第三节 对外开放的前沿与近水楼台的区位428

第四节 繁荣的商品经济429

第五节 庞大的外来人口432

第六节 发达的交通运输433

第七节 繁荣兴旺的城市434

第八节 光辉的发展前景436

主要参考文献437

第二十章 海南岛438

第一节 资源与经济环境438

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布局443

主要参考文献447

第二十一章 西双版纳448

第一节 地理环境结构特征448

第二节 经济开发与生态变化453

第三节 环境建设与旅游业发展456

第四节 纳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系统458

主要参考文献461

第二十二章 香港462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462

第二节 进一步走向国际化的经济464

第三节 日渐淡化的殖民地特色472

第四节 与内地日益密切的合作关系476

第五节 香港经济前景展望480

主要参考文献482

1998《中国经济地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吴传钧主编 1998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经济地理(1990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90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1983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83
中国经济地理(1989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89
中国经济地理(1992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92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1983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83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1998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98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1984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84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1986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86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1989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89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1996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96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1994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94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1993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93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1988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88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1992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92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中国经济地理(1988 PDF版)
中国经济地理
1988 上海:百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