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学习指导》求取 ⇩

第一章 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1

一、学习目的要求1

二、历史线索1

三、问题解答2

(一)英国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2

(二)简述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经过及其历史意义。3

(三)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

(四)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

(五)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是什么?5

(六)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失败的原因是什么?7

(七)概述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及其作用?8

(八)中国无产阶级是怎样产生的?有何特点?9

(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什么时候产生的?有何特点?10

(十)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1

(十一)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是什么?12

(十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是什么?12

(十三)《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14

四、名词、历史事件解释14

虎门销烟14

金田起义15

天京变乱15

洋枪队16

“亚罗号”事件16

焚毁圆明园17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7

洋务运动18

黑旗军18

公车上书19

戊戌六君子19

百日维新19

天津教案20

廊坊大捷21

五、人物简介21

林则徐21

邓廷桢22

关天培22

陈化成22

洪秀全23

曾国藩24

李鸿章24

赫德24

冯子材25

邓世昌25

康有为26

梁启超26

慈禧太后27

袁世凯27

第二章 辛亥革命29

一、学习目的要求29

二、历史线索29

三、问题解答31

(一)试分析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31

(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意义是什么?32

(三)帝国主义是怎样破坏辛亥革命的?32

(四)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33

(五)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在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4

(六)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失败的教训是什么?34

(七)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多次奋斗为什么不能成功?36

(八)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36

(九)试总结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37

(十)袁世凯为头子的军阀集团,为什么叫北洋军阀?他们是怎样走上分裂的?38

(十一)为什么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近代中国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39

四、名词、历史事件解释40

兴中会40

华兴会41

光复会41

同盟会42

保路运动42

文学社和共进会43

武昌起义43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44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4

南北议和45

新军45

哥老会46

中国国民党46

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47

五、人物简介47

孙中山47

黄兴48

章炳麟49

邹容50

陈天华50

宋教仁50

蔡元培51

秋瑾52

黎元洪52

宣统帝53

杨度53

蔡锷53

第三章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55

一、学习目的要求55

二、历史线索55

三、问题解答56

(一)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性质和意义是什么?56

(二)为什么说领导中国革命的责任历史地落在无产阶级肩上?57

(三)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58

(四)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论战的情形怎样?58

(五)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伟大意义是什么?60

(六)中国共产党“二大”制订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内容及其重大意义是什么?61

(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及其意义、经验教训是什么?62

四、名词、历史事件解释63

《新青年》63

巴黎和会64

共产国际64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65

华盛顿会议65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66

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66

五、人物简介67

陈独秀67

李大钊68

曹汝霖69

章宗祥69

陆宗舆70

毛泽东70

胡适72

林祥谦72

彭湃73

第四章 国民革命 北洋军阀的崩溃74

一、学习目的要求74

二、历史线索74

三、问题解答76

(一)试述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与可能性。76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是什么?76

(三)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77

(四)1924年北京政变发生的原因和历史作用是什么?78

(五)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中的领导作用?79

(六)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是怎样形成的?(80)(七)戴季陶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反动实质是什么?81

(八)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81

(九)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82

四、名词、历史事件解释83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83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83

黄埔军校84

五卅运动84

省港大罢工85

西山会议派85

三·一八惨案85

中山舰事件86

整理党务案86

北伐战争87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87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88

马日事变88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89

五、人物简介89

蔡和森89

谭平山90

林伯渠90

李立三91

刘少奇91

周恩来92

廖仲恺93

蒋介石94

戴季陶95

宋庆龄95

瞿秋白96

叶挺96

鲍罗廷97

冯玉祥97

邓演达98

第五章 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99

一、学习目的要求99

二、历史线索99

三、问题解答101

(二)1924年至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为什么中国仍然要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01

(二)试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伟大意义。102

(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路线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102

(四)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103

(五)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个问题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有什么启示?104

(六)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如何加强法西斯统治?105

(七)试述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106

(八)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107

(九)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是什么?108

(十)试述一二·九运动的经过及其意义。109

(十一)为什么说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110

(十二)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什么重大意义?111

四、名词、历史事件解释112

皇姑屯事件112

南昌起义113

中共八七会议114

秋收起义114

广州起义115

蒋冯阎战争(中原大战)115

第三党116

国民党改组派116

新月人权派117

九·一八事变117

满洲国118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118

中统局119

华北事变119

两广事变120

七君子事件120

五、人物简介120

朱德120

贺龙121

刘伯承122

叶剑英123

彭德怀124

陈济棠124

孙科125

陈诚125

蔡廷锴126

第六章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27

一、学习目的要求127

二、历史线索127

三、问题解答129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重大历史意义怎样?129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较有何特点?130

(三)应如何认识抗日战争中的两个战场的作用?131

(四)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133

(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135

(六)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分两步走?136

(七)中国共产党开展延安整风运动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及其重大意义是什么?136

(八)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为什么要开展大生产运动?它的主要意义是什么?138

(九)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发生爱国民主运动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在哪里?139

(十)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七大为什么说是建党以后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141

(十一)试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经验及其伟大历史意义?142

四、名词、历史事件解释145

三民主主义青年团145

芦沟桥事变145

八·一三抗战145

洛川会议146

抗战建国纲领146

忻口会战147

平型关大捷147

台儿庄战役148

花园口决堤事件149

百团大战149

皖南事变149

南京大屠杀150

狼牙山五壮士151

汪伪政权151

中国青年党151

民主社会党152

五、人物简介152

项英152

陈公博153

阎锡山153

汪精卫153

李宗仁154

林彪154

杨靖宇155

李鼎铭155

冈村宁茨156

东条英机156

陈嘉庚156

第七章 人民解放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58

一、学习目的要求158

二、历史线索158

三、问题解答160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任务是什么?160

(二)什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争取东北的战略意义是什么?161

(三)简述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及其意义?162

(四)为什么说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是人民民主革命的第二条战线?163

(五)为什么说民主同盟的解散标志着第三条道路的彻底破产?164

(六)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防止糖衣炮弹袭击和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论述有何重要意义?165

(七)战略决战阶段三大战役的胜利对中国革命的重大作用?167

(八)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和意义?167

(九)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为什么迅速崩溃,而中国革命能迅速胜利?168

(十)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在中国为什么不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能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169

(十一)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和历史经验是什么?现实意义如何?170

四、名词、历史事件解释172

重庆谈判172

政治协商会议173

二·二八起义173

较场口事件174

下关惨案174

中国共产党十二月会议174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17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76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176

中国民主同盟177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77

中国致公党178

中国农工民主党178

中国民主促进会179

中国民主建国会179

九三学社179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180

中国人民救国会180

开国大典181

五、人物简介181

赫尔利181

王若飞182

闻一多182

朱自清182

傅作义183

张治中183

张澜184

李济深184

杜聿明185

第八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186

一、学习目的要求186

二、历史线索186

三、问题解答190

(一)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是什么?190

(二)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进行了哪些主要斗争,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190

(三)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依据是什么?192

(四)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193

(五)我国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和意义是什么?194

(六)建国后的头7年,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胜利的原因何在?196

(七)如何正确认识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0年的成就和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的失误?197

(八)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0年里,我们主要的经验教训是什么?198

(九)试述“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200

(十)“文化大革命”主要的教训是什么?201

(十一)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03

四、名词、历史事件解释205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205

抗美援朝运动206

镇压反革命运动206

“三反”“五反”运动207

清匪反霸208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208

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08

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209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9

万隆会议210

反右派斗争210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211

“大跃进”211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212

庐山会议213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13

“文化大革命”214

四五运动215

九·一三事件215

粉碎“四人帮”的历史性胜利216

五、人物简介217

董必武217

张闻天218

黄克诚218

周小舟219

江青220

张春桥221

王洪文222

姚文元222

1988《中国革命史学习指导》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谭康,司徒超等主编 1988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革命史教学与自学指导(1987 PDF版)
中国革命史教学与自学指导
1987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复习指导(1994 PDF版)
中国革命史复习指导
1994
中国革命史辅导(1991 PDF版)
中国革命史辅导
1991
中国革命史学习指导(1987 PDF版)
中国革命史学习指导
1987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导读(1995 PDF版)
中国革命史导读
1995 北京:法律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自学指导书(1990 PDF版)
中国革命史自学指导书
1990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解题指导(1992 PDF版)
中国革命史解题指导
1992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史日历百科辞典(1991.08 PDF版)
中国近现代史日历百科辞典
1991.08 北京市:海洋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讲义》学习指导(1985 PDF版)
《中国革命史讲义》学习指导
1985 北京:语文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导读(1993 PDF版)
中国革命史导读
1993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学习指导(1988 PDF版)
中国革命史学习指导
1988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学习指导(1990 PDF版)
中国革命史学习指导
1990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自学考试指导(1992 PDF版)
《中国革命史》自学考试指导
1992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导读(1993 PDF版)
中国革命史导读
1993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学习指导(1998 PDF版)
中国革命史学习指导
1998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