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健康 “佛教与医药”之一》求取 ⇩

出版前言1

自序1

第一章 相关佛学的基本知识1

一、什么是佛学2

二、三法印3

1.诸行无常5

2.诸法无我5

3.涅槃寂静5

三、三科5

1.五蕴8

2.十二处8

3.十八界8

四、四圣谛8

1.苦谛10

2.集谛10

3.灭谛10

4.道谛10

五、八正道10

六、十二因缘11

七、三学14

1.戒学16

2.定学16

3.慧学16

八、五戒、十善、四摄、六度16

1.五戒21

2.十善21

3.四摄21

4.六度21

九、五明21

第二章 佛教医学基本知识23

一、佛教医学与现代医学24

1.佛教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基本思想24

2.现代医学从佛教中的汲取30

1.佛教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基本思想二、中国佛教医学的发展史30

1.经藏医学34

2.寺院医学34

3.居士医学34

三、佛教医学和中医学34

1.佛医的“缘起法”和中医“天人相应观”34

2.佛教“诸行无常”与中医“恒动观”34

3.佛教“四大”与中医“五行学说”34

4.佛教的“中道”与中医的“整体平衡观”34

5.佛教医学对人体生理、解剖的认识34

5.佛教医学对人体生理、解剖的认识34

5.佛教医学对人体生理、解剖的认识34

6.佛教医学中的病因说46

7.佛教医学中的药物说46

8.佛教医学中的治疗学46

5.佛教医学对人体生理、解剖的认识第三章 烦恼、心病和身病46

一、心病——八万四千烦恼47

1.佛教中烦恼的分类51

2.佛教中烦恼的根源51

3.佛理中“苦谛”与烦恼51

二、烦恼对健康的影响51

1.现代“烦恼”对健康的影响63

2.佛理中“烦恼”与疾病63

三、自身缘性烦恼和疾病的互相影响关系63

四、“生灵”中烦恼与心病65

五、从现代心理学看“烦恼”产生68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72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说72

第四章 祛除“烦恼”72

一、佛学中去除烦恼的对治法门74

二、佛学中“三学”、“八正道”与去除烦恼76

三、佛教医学治疗“心病”须知78

四、消除烦恼心态80

五、对付心理应激82

六、改善人格体质83

七、纠正不良行为和修德养性85

八、笑口常开86

九、忍辱度嗔恨87

十、“大慈大悲”中健全人格90

十一、和谐的人际关系91

十二、佛教祛除“烦恼”与现代心理疗法92

第五章 佛教饮食起居与健康96

一、节食与健康96

1.食有节105

2.素食与健康105

3.酒戒与酒害105

4.佛教文化与茶文化105

二、佛教在日常生活中的卫生问题105

三、和在家居士谈清心寡欲107

第六章 痛捏治病法112

一、痛捏手法112

二、痛捏治病法113

1.捏五指治病法115

2.随处痛打法115

第七章 静坐养生115

一、静坐养生治病的机理115

1.最基本的修养法125

2.静坐与生理的关系125

3.静坐与心理的关系125

4.精神力的集中125

5.静坐与修定125

二、静坐的方法125

1.静坐前的准备142

2.静坐时的姿势——调身142

3.静坐时的呼吸——调息142

4.静坐时的思想——调心142

5.调息念佛的坐法142

6.应该注意的几点事项142

三、静坐的禅定142

四、静坐赘语145

第八章 佛家气功149

一、禅定与气功149

1.佛教禅定与气功的差别157

2.佛家禅功特色157

3.禅定治病与气功疗法157

二、佛教中定学与气功157

三、现代气功对禅定的检验159

1.脑电图162

2.心电图162

3.肺功能162

4.代谢162

5.血液循环162

6.内分泌162

7.神经活动162

四、现代气功对佛教禅定的解释162

五、修禅之初——“调五事”168

1.调饮食174

2.调睡眠174

3.调身174

4.调息174

5.调心174

六、四禅八定174

1.初禅178

2.二禅178

3.三禅178

4.四禅178

5.空处定178

6.识处定178

7.无所有处定178

8.非想非非想处定178

七、六妙门178

1.数息182

2.随息182

3.止息182

4.观息182

5.还息182

6.净息182

八、立行坐卧皆修禅182

1.立禅法186

2.行禅法186

3.坐禅法186

4.卧禅法186

九、智凯止观疗法186

1.功法189

2.治疗189

十、达摩壁观疗法189

1.功法191

2.治疗191

十一、达摩胎息疗法191

1.功法193

2.治疗193

十二、正觉默照禅法193

1.功法195

2.治疗195

十三、五门禅对治法195

1.功法198

2.治疗198

十四、六字气诀疗法198

1.噓字诀200

2.呬字诀200

3.呵字诀200

4.吹字诀200

5.呼字诀200

6.嘻字诀200

十五、因是子静坐法200

1.修习方法203

2.周天效应203

3.治疗203

4.注意事项203

十六、宝瓶气203

十七、佛教中“魔事”与气功偏差205

1.魔事分类209

2.原因209

3.对病施治209

十八、气功的临床治疗209

第九章 香功211

一、练功时注意事项211

二、功法212

三、收功218

第十章 佛门强身法220

一、易筋经221

1.第一套227

2.第二套227

3.第三套227

二、少林功夫简介227

1.少功功夫史略232

2.少林武术简介232

第十一章 善终——佛教生死学和临终关怀232

一、生与死232

二、朴素的“生死学”233

三、善终预兆与濒死经验234

四、临终关怀和死亡教育235

第十二章 佛海拾贝237

一、佛教禅定与智力开发237

1.佛教对全智的追求247

2.智慧修学与禅定247

3.禅定与益智气功247

二、佛教与长寿247

三、佛教密宗与西藏医学249

1.身密258

2.口密258

3.意密258

四、中国佛教音乐与健康258

五、道宣和尚与天王补心丹260

1.药物组成263

2.功能分析263

3.主治病症263

4.配伍应用263

5.剂型263

6.用法与用量263

7.使用注意263

8.贮藏保管263

六、中国佛教医学中的少林伤科263

1.少林伤科的特色269

2.少林伤科治疗的特点269

七、中国佛教医学中的萧山竹林寺妇科269

1.列症详明272

2.善用名方272

3.不仅擅医272

八、乌龙茶的传说和功效272

1.有关乌龙茶的传说276

2.乌龙茶的功效276

主要参考资料276

敬印《佛教与健康》初版功德芳名277

1999《佛教与健康 “佛教与医药”之一》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严忠浩,徐爱华著 1999 《广东佛教》编辑部《广东佛教》双月刊印赠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佛教与健康  步入修炼的神殿(1995 PDF版)
佛教与健康 步入修炼的神殿
1995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宋儒与佛教(1930 PDF版)
宋儒与佛教
1930
佛教与气功(1993 PDF版)
佛教与气功
1993
佛教与生活(1995.09 PDF版)
佛教与生活
1995.09 辽宁省宗教事务局
佛教与人生(1991.12 PDF版)
佛教与人生
1991.12 甘肃民族出版社
佛教与人生(1997 PDF版)
佛教与人生
1997
净宗要义( PDF版)
净宗要义
佛教与安徽(1997 PDF版)
佛教与安徽
1997
中山市美术书法作品选集  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 PDF版)
中山市美术书法作品选集 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
《中山市美术书法作品选集》编辑委员会
佛教与健康  佛考与医药( PDF版)
佛教与健康 佛考与医药
佛教与饮食:《饮食与健康》、《天厨妙供》合刊( PDF版)
佛教与饮食:《饮食与健康》、《天厨妙供》合刊
《广东佛教》编辑部
电力法律顾问工作实务( PDF版)
电力法律顾问工作实务
中国电力法律事务协会
大乘佛教之发展  大乘佛教专集之一( PDF版)
大乘佛教之发展 大乘佛教专集之一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成语与佛教(1989 PDF版)
成语与佛教
1989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医药保健与健康(1999 PDF版)
医药保健与健康
1999 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