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求取 ⇩

第壹部经济学原理之基本概念3

第一章绪论3

第一节 经济学的意义和性质3

第二节 经济学原理的产生、目的和特性8

第三节 经济学的范围13

参考文献15

第二章自由经济社会之市场结构和价格机能16

第一节 现代经济社会的特质16

第二节 市场的组织功能21

第三节 价格机能24

第四节 市场的存在原理27

第五节 政府在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性29

参考文献33

第三章经济学研究分析之基本工具35

第一节 文字经济学、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35

第二节函数关系与图形37

一、函数37

二、图形38

三、斜率40

四、抽象图形40

五、多项目变数的函数关系40

第三节静态(均衡)分析41

一、均衡的意义41

二、部份均衡41

三、一般均衡43

四、比较静态分析45

五、动态分析48

第四节 边际分析51

第五节 线型计划和非线型计划54

第六节竞局原理60

一、一般概念61

二、混合策略63

参考文献67

第贰部个体经济学原理71

第四章需求、供给及其均衡概论71

第一节 个人对个货的需求71

第二节 市场对个货的需求74

第三节 需求与需求量的变化76

第四节 个别厂商对个物之供给78

第五节 市场对个物的供给81

第六节 供给和供给量的变化83

第七节 市场价格的决定与市场均衡84

第八节 需求和供给变化与均衡的关系88

参考文献91

第五章弹性的测量及其应用93

第一节 弹性的意义93

第二节 需求价格弹性95

第三节 弧弹性和点弹性97

第四节 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和需求总额的关系99

第五节 需求所得弹性102

第六节 需求交互弹性105

第七节 供给价格弹性107

第八节 弹性的应用分析举例109

参考文献112

第六章消费者行为及其需求理论—效用分析法113

第一节 效用的意义113

第二节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律114

第三节 消费者均衡118

第四节 个别需求曲线的引申121

第五节 替代效果和所得效果125

第六节 消费者剩馀127

参考文献127

第七章消费者需求理论—无异曲线分析法131

第一节 序列效用131

第二节 无异曲线的构成及其意义134

第三节 无异曲线的特性137

第四节 边际替代率139

第五节 消费者均衡141

第六节 货物的特性和无异曲线144

第七节 所得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145

第八节 价格消费曲线和需求曲线146

第九节 替代效果和所得效果148

参考文献151

第八章生产理论总述153

第一节 生产的意义和生产理论153

第二节 在一个变动投入下的生产函数155

第三节 平均生产曲线、边际生产曲线和总生产曲线的关系158

第四节 边际报酬递减律161

第五节 生产三阶段162

第六节 在两个变动投入下的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164

第七节 边际技术替代率166

第八节 等产量曲线的特性和生产经济区169

第九节 等成本曲线171

第十节 生产者均衡173

第十一节 生产扩充路线176

第十二节 生产因素价格的变化179

第十三节 生产规模与生产报酬的关系180

参考文献183

第九章成本理论185

第一节 生产的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185

第二节 短期成本曲线187

第三节 长期成本曲线194

第四节 短期成本曲线与长期成本曲线的关系198

第五节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生产扩充路线201

参考文献203

第十章完全竞争市场之价格理论205

第一节 完全竞争的定义205

第二节 市场期的价格决定208

第三节 厂商的短期均衡210

第四节 短期的产业供给曲线214

第五节 长期的厂商均衡217

第六节 长期的产业供给曲线221

参考文献225

第十一章完全独占下的价格理论227

第一节 完全独占市场的定义227

第二节 完全独占厂商的需求曲线229

第三节 完全独占下的短期均衡232

第四节 完全独占下的长期均衡235

第五节 政府对完全独占的管制238

第六节 完全独占的差别价格242

参考文献246

第十二章不完全竞争下的价格理论247

第一节 独占性竞争和寡占的定义247

第二节 独占性竞争下的短期均衡251

第三节 独占性竞争下的长期均衡253

第四节 寡占的较早几个模式254

第五节 秦伯霖模式和折弯需求曲线模式259

第六节 卡推尔的模式263

第七节 价格领导模式267

第八节 寡占的长期均衡271

参考文献272

第十三章生产因素市场的价格理论275

第一节 生产因素之需求与供给275

第二节产品和生产因素都在完全竞争下的价格理论277

一、最大利润和最小成本的生产因素组合279

二、多项生产因素的个别厂商需求曲线281

三、生产因素的市场需求曲线282

四、生产因素市场之价格决定283

第三节 地租和准地租284

第四节在产品独占而生产因素完全竞争下的生产因素价格理论286

一、最大利润和最低成本的生产因素组合287

二、独占厂商对生产因素之需求曲线288

三、独占者对生产因素之市场需求曲线和价格决定289

第五节 独买的生产因素价格理论290

第六节 独买独卖的生产因素价格理论293

参考文献294

第叁部总体经济学297

第十四章国民所得和国民生产的概念297

第一节 经济体系的总流程297

第二节 经济体系的总体均衡301

第三节国民所得和国民生产的测量—生产法与支出法306

一、国民总生产307

二、消费308

三、政府购卖支出309

四、厂商投资支出309

五、出口净值310

第四节 国民所得和国民生产的测量—所得法及综合说明311

第五节 实值国民所得和国民生产的测量317

第六节 国民所得测量的缺失323

参考文献325

第十五章国民所得的决定理论327

第一节消费支出和储蓄理论327

一、消费函数336

二、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336

三、储蓄计划线与边际储蓄倾向336

四、消费计划线或储蓄计划线的变化336

五、国民所得的消费计划线336

六、长期和短期的消费曲线336

第二节投资支出理论336

一、投资计划的决定345

二、资本的边际效率345

三、资本的边际效率计划线345

四、投资边际效率345

五、投资需求函数345

六、投资需求曲线的变化345

第三节 政府购买产品与劳务的支出及出口345

净值345

第四节 总合需求曲线与总合供给曲线349

第五节 均衡国民所得水准的决定352

参考文献359

第十六章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359

第一节乘数原理的意义359

一、总合需求的变动359

二、乘数362

第二节投资的乘数和加速原理365

一、投资乘数的静态分析365

二、投资乘数的动态分析367

三、加速原理368

第三节政府的财政乘数371

一、政府收支与所得水准371

二、政府各项财政乘数372

三、财政乘数的进一步分析375

第四节国际贸易的乘数378

一、进口和出口与均衡国民所得水准的变化378

二、进口和出口的乘数379

参考文献382

第十七章财政理论与政策383

第一节政府的经济活动383

一、政府功能之加强与支出之增加383

二、政府收支之性质385

第二节赋税之性质与租税负担原则385

一、赋税之种类与性质386

二、赋税负担的原则386

三、赋税之转嫁387

第三节政府财政政策及其效果388

一、预算的决定388

二、政府之购买与所得的均衡389

三、赋税政策与所得的均衡389

四、预算赤字的通货膨胀效果392

五、预算平衡问题392

六、支出政策与租税政策之选择393

参考文献393

第十八章货币的需求理论395

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功能395

第二节货币的功能和种类397

一、货币的功能398

二、货币的种类399

三、货币的购卖力401

第三节货币数量理论402

一、货币数量402

二、货币流通速度404

三、交易方程式405

第四节新货币数量理论406

一、保存现金馀额的动机407

二、保存现金馀额的机会成本408

第五节货币需求曲线410

一、货币需求曲线410

二、货币需求曲线的变化412

参考文献414

第十九章银行和货币的供给415

第一节 银行的发源415

第二节 银行存款准备制度419

第三节 信用或货币的创造422

第四节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工具427

一、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428

二、公开市场操作429

三、贴现率或再贴现率政策430

第五节 货币的供给曲线431

参考文献433

第二十章国民所得决定的一般均衡435

第一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435

第二节 国民所得的一般均衡437

第三节IS曲线和LM曲线442

一、IS曲线443

二、LM曲线445

第四节IS曲线和LM曲线的一般均衡分析447

一、一般均衡447

二、IS曲线的变化449

三、LM曲线的变化450

第五节一般均衡的变化453

一、IS曲线变化的均衡453

二、LM曲线变化的均衡455

三、IS曲线和LM曲线同时变化456

参考文献457

第二十一章财政和金融的稳定政策459

第一节财政和金融政策的意义459

一、充份就业的定义459

二、通货膨胀463

三、财政政策463

四、货币政策465

第二节财政政策的效果466

一、IS曲线的斜率467

二、财政政策的效果分析468

第三节货币金融政策的效果472

一、LM曲线的斜率472

二、金融政策的效果分析474

第四节菲力普曲线和通货膨胀压力曲线477

一、菲力普曲线478

二、奥肯定律481

三、通货膨胀压力曲线481

四、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决定482

第五节财政和金融稳定政策的问题485

一、财政和金融政策的缺失486

二、内时差和外时差的问题486

三、自动稳定素487

第六节所得政策和指数法政策488

一、所得政策489

二、指数法政策490

参考文献492

第二十二章国际贸易理论493

第一节国际经济的研究493

一、资源的不同493

二、生产要素的移动性494

三、不同之货币制度494

四、国际收支的问题494

五、民情风俗的不同494

六、贸易政策的不同495

七、国际经济问题495

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供给495

一、比较利益学说496

二、生产可能曲线——固定成本和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形497

三、贸易和要素效率499

四、要素价格的相等499

五、收益递增500

第三节国际贸易理论:需要501

一、相互需求法则501

二、提供曲线502

三、无异曲线503

四、贸易条件504

五、贸易利得505

参考文献505

第二十三章国际贸易之障碍及国际经济统合507

第一节关税理论及其他贸易限制507

一、关税及其他贸易限制507

二、贸易限制之影响508

三、有效保护税率511

第二节国际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整合512

一、国际经济合作512

二、区域经济整合513

参考文献515

1981《经济学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泰英,詹逢星著 1981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经济学原理(1990 PDF版)
经济学原理
1990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1942 PDF版)
经济学原理
1942
经济学原理( PDF版)
经济学原理
宇枫传媒
经济学原理( PDF版)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 PDF版)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 PDF版)
经济学原理
国立湖南大学出版组
经济学原理(1997 PDF版)
经济学原理
1997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1996 PDF版)
经济学原理
1996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经济管理学原理(1997 PDF版)
经济管理学原理
1997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1999 PDF版)
经济学原理
1999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1996 PDF版)
经济学原理
1996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1990 PDF版)
经济学原理
1990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1982 PDF版)
经济学原理
1982 三民书局
经济学原理(1998 PDF版)
经济学原理
199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1995 PDF版)
经济学原理
1995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