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病毒学》求取 ⇩

第一篇总 论1

第一章导言1

第一节病毒学发展简史1

目录1

第二节病毒的基本特征2

第二章病毒的结构2

第一节病毒的结构特征3

第二节病毒的核酸4

一、核酸的类型4

第三节病毒的衣壳5

一、20面体对称5

二、核酸的分子量5

二、螺旋状对称6

第四节病毒的囊膜6

第三章病毒的增殖7

第一节病毒的增殖周期7

第二节吸附、穿入与脱壳9

一、吸附9

二、穿入9

三、脱壳10

第三节生物合成10

一、双股DNA病毒10

三、双股RNA病毒11

二、单股DNA病毒11

四、单股RNA(正股)病毒12

五、单股RNA(负股)病毒12

六、单股RNA(正股,反录)病毒12

第四节病毒的装配和释放14

一、无囊膜病毒14

二、囊膜病毒14

第四章病毒的培养15

第一节实验动物15

第二节鸡胚16

二、细胞培养的优点17

一、细胞培养迅速发展的原因17

第三节细胞培养17

三、细胞培养的类型18

四、细胞培养的方法18

五、细胞病变19

六、空斑形成20

第五章病毒的变异21

第一节突变21

一、位点突变21

二、缺失突变22

一、遗传重组23

第二节病毒间的相互作用23

三、病毒间的非遗传相互作用24

二、表型混合24

第三节缺陷病毒25

第六章病毒的致病机理25

第一节细胞损伤26

一、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损伤26

二、动物体内细胞的损伤27

第二节持续性感染28

二、宿主免疫特性方面29

第三节细胞转化29

一、病毒特性方面29

第四节先天性感染31

第七章干扰素31

第一节干扰素的种类32

第二节干扰素的特性32

一、理化特性32

二、生物学特性33

第三节干扰素的诱生剂34

第四节干扰素的生产35

第五节干扰素的作用36

二、空斑抑制法37

一、细胞病变抑制法37

第六节干扰素的检验37

三、微量培养快速法38

第八章病毒的分类38

第一节病毒分类的基本依据39

一、形态39

二、核酸39

三、多肽39

四、血凝性39

九、嗜性、病理学变化和病症40

八、生物媒介40

七、对理化因素的稳定性40

六、增殖部位40

五、抗原结构40

第二节病毒分类的密码41

第二篇各 论49

第九章微RNA病毒科49

第一节肠道病毒属49

一、猪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50

二、猪水泡病病毒51

三、雏鸭肝炎病毒52

四、禽脑脊髓炎病毒53

第二节心病毒属54

五、猪死木胎综合征病毒54

一、脑心肌炎病毒55

二、小鼠脑脊髓炎病毒55

第三节鼻病毒属55

一、牛鼻病毒56

二、马鼻病毒56

第四节口蹄疫病毒属56

口蹄疫病毒56

第十章反录病毒科59

第一节肿瘤病毒亚科60

一、禽白血病和肉瘤病毒群61

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多症病毒群63

三、牛白血病病毒63

四、猫白血病和肉瘤病毒64

五、鼠白血病和肉瘤病毒群65

六、其它哺乳动物的C型病毒65

七、小鼠乳腺瘤病毒66

八、D型肿瘤病毒属66

第二节缓慢病毒亚科66

一、维士那-梅地病毒67

二、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67

三、马传染性贫血病毒68

第三节泡沫病毒亚科69

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爱滋病)病毒69

第十一章 呼肠孤病毒科70

第一节呼肠孤病毒属70

一、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70

二、禽呼肠孤病毒72

第二节环状病毒属74

一、蓝舌病病毒74

二、非洲马瘟病毒76

三、鹿流行性出血症病毒77

第三节轮状病毒属78

四、茨城病病毒78

五、科罗拉多蜱传热病毒78

第四节水生动物呼肠孤病毒属80

草鱼出血病病毒81

第十二章双RNA病毒科82

第一节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83

第二节传染性胰坏死病毒84

第十三章披膜病毒科87

第一节披膜病毒属88

马脑脊髓炎病毒88

一、猪瘟病毒90

第二节瘟病毒属90

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92

三、边区病病毒93

第三节动脉炎病毒属93

第四节乳酸脱氢酶病毒94

第十四章黄病毒科95

第一节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96

第二节跳跃病病毒97

三、火鸡脑膜脑炎病毒98

二、韦塞尔斯布朗病病毒98

一、墨累河谷脑炎病毒98

第三节其他黄病毒98

第十五章布尼病毒科99

第一节赤羽病病毒99

第二节裂谷热病毒100

第三节内罗毕羊病病毒100

第四节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101

第五节汉坦病毒101

第十六章冠状病毒科102

第一节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103

第二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104

第三节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105

第四节牛冠状病毒106

第五节犬冠状病毒108

第六节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108

第七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109

第八节其他冠状病毒111

第十七章弹状病毒科112

第一节水泡性口炎病毒113

第二节狂犬病毒114

第三节牛暂时热病毒115

第四节鱼的弹状病毒116

三、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117

二、白斑狗鱼幼鱼弹状病毒117

一、鲤春季病毒血症病毒117

四、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118

第十八章正粘病毒科118

第一节猪流感病毒120

第二节马流感病毒120

第三节禽流感病毒121

第十九章副粘病毒科122

第一节副粘病毒属124

一、新城疫病毒124

二、副流感病毒127

第二节麻疹病毒属128

一、犬瘟热病毒129

二、牛瘟病毒130

三、小反刍兽瘟病毒131

第三节肺病毒属131

一、呼吸道合胞体病毒131

二、小鼠肺炎病毒132

第二十章细小病毒科132

第一节猫细小病毒134

第二节犬细小病毒136

第三节貂肠炎病毒138

第四节阿留申病病毒139

第五节猪细小病毒141

第六节牛细小病毒142

第七节鹅细小病毒142

第二十一章乳多空病毒科143

第一节乳头状瘤病毒属143

一、牛乳头状瘤病毒144

二、兔乳头状瘤病毒145

三、其他乳头状瘤病毒145

第二节 多型瘤病毒属146

第二十二章腺病毒科146

一、猴腺病毒148

第一节 哺乳动物腺病毒属148

二、牛腺病毒149

三、猪腺病毒149

四、犬腺病毒149

第二节禽腺病毒属150

第二十三章疱疹病毒科151

第一节α疱疹病毒亚科153

一、牛溃疡性乳头炎病毒153

二、伪狂犬病病毒154

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155

四、马鼻肺炎病毒156

五、鸭瘟病毒157

六、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158

七、猫鼻气管炎病毒159

八、B病毒160

九、犬气管支气管炎病毒160

十、马媾疹病毒161

十一、鸽疱疹病毒161

第二节β疱疹病毒亚科162

马疱疹病毒2型162

第三节r疱疹病毒亚科163

一、马立克氏病病毒163

三、悉性卡他热病毒165

二、火鸡疱疹病毒165

四、猫尿石症疱疹病毒166

第二十四章虹彩病毒科166

第一节蛙病毒属167

第二节淋巴囊肿病毒属167

一、淋巴囊肿病毒167

二、病毒性红细胞坏死病毒169

三、地方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169

第三节非洲猪瘟病毒169

第二十五章痘病毒科171

一、痘苗病毒172

第一节正痘病毒172

二、牛痘病毒174

三、囊驼痘病毒174

四、马痘病毒175

五、鼠痘病毒175

六、猴痘病毒175

第二节副痘病毒属176

一、接触传染性脓疤性皮炎病毒176

二、副痘苗病毒177

三、牛丘疹性口炎病毒177

第三节山羊痘病毒属177

二、山羊痘病毒178

一、绵羊痘病毒178

第四节猪痘病毒属179

三、疙瘩皮肤病病毒179

第五节野兔痘病毒属180

一、粘液瘤病毒180

二、兔纤维瘤病毒181

三、其他纤维瘤病毒182

第六节禽痘病毒属182

二、鸽痘病毒183

三、火鸡痘病毒183

一、鸡痘病毒183

第二十六章其他科病毒184

第一节嗜肝病毒科184

第二节星状病毒科185

第三节凸隆病毒科186

第四节丝状病毒科187

第五节嵌杯样病毒科187

猫嵌杯样病毒188

第六节砂粒病毒科189

一、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189

三、塔族复合群病毒190

第七节朊病毒190

二、拉沙热病毒190

第三篇实验室技术193

第二十七章鸡胚接种193

第一节受精卵的质量和孵化193

第二节接种途径194

一、卵黄囊194

二、尿囊腔195

三、绒尿膜195

五、静脉197

六、脑内197

四、羊膜腔197

第三节鸡胚接种后的检查和收获198

一、检查198

二、鸡胚内容物的收获198

第二十八章细胞培养199

第一节器材的洗涤和灭菌199

一、玻璃器材199

二、垂熔玻璃滤器199

三、橡胶器材200

第二节溶液配制200

一、磷酸盐平衡缓冲盐水200

三、0.4%酚红液201

二、Hanks液201

四、胰蛋白酶溶液202

五、EDTA液202

六、乳蛋白水解物202

七、Eagle氏营养液202

八、199营养液203

九、RPMI-1640营养液203

十、犊牛血清203

十一、抗生素203

第三节原代细胞的培养204

一、鸡胚成纤维细胞204

二、兔肾上皮细胞205

第四节传代细胞的培养206

第五节病毒的接种和检查207

第六节细胞的保存207

第七节空斑形成技术208

第二十九章电镜样品的制备209

第一节负染标本的制备209

一、病毒制剂的准备209

二、支持膜的制备210

三、染色液210

四、染色210

一、样品的采集211

第二节免疫电镜术211

第三节超薄切片法211

二、预固定212

三、固定212

四、脱水212

五、浸透和包埋213

六、切片213

七、染色213

第三十章病毒的提纯214

第二节密度梯度离心215

第一节差速离心215

第三节化学药品提取法216

第三十一章病毒主要成分和理化特性的测定217

第一节病毒核酸的测定217

一、代谢抑制法217

二、放线菌素D法218

三、吖啶橙染色218

第二节病毒囊膜的检查219

一、氯仿敏感试验219

二、阳离子稳定试验220

第三节病毒理化特性的测定220

一、热灭活试验220

三、脱氧胆酸钠敏感试验220

二、乙醚敏感试验220

三、酸敏感试验221

四、胰蛋白酶敏感试验221

第三十二章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222

第一节血凝试验222

一、影响因素222

二、红细胞悬液的准备222

三、全量法血凝试验223

四、微量法血凝试验223

一、全量法224

第二节血凝抑制试验224

二、微量法225

第三节血吸附和血吸附抑制试验225

一、血吸附试验225

二、血吸附抑制试验226

第三十三章病毒中和试验226

第一节试验准备工作226

第二节 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中和试验227

第三节固定血清稀释病毒法中和试验228

附一 各种动物的病毒病230

附二动物病毒名称英汉对照235

附三动物病毒分类一览表(1991)250

1993《兽医病毒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徐为燕主编 1993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兽医病理学(1984 PDF版)
兽医病理学
1984 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兽医流行病学( PDF版)
兽医流行病学
兽医病理学总论(昭和31年05月第1版 PDF版)
兽医病理学总论
昭和31年05月第1版
医学病毒学基础(1983 PDF版)
医学病毒学基础
1983
医学病毒学简要(1980 PDF版)
医学病毒学简要
1980
增评补图  石头记( PDF版)
增评补图 石头记
上海商务出版社
兽医消毒法(1957 PDF版)
兽医消毒法
1957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医学病毒学原理(1996 PDF版)
医学病毒学原理
1996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实用兽医消毒(1965 PDF版)
实用兽医消毒
1965 北京:农业出版社
医学分子病毒学(1990 PDF版)
医学分子病毒学
199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用病毒学(1990 PDF版)
医用病毒学
1990 北京:科学出版社
医学病毒学(1986 PDF版)
医学病毒学
1986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医用病毒学(1980 PDF版)
医用病毒学
198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用病毒学(1975 PDF版)
医用病毒学
1975 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九一七五部队
医用病毒学(1989 PDF版)
医用病毒学
1989 睿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