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官法纪风纪及素质教育全书》求取 ⇩

目录1

第一编1

概述3

第一章法官制度概论3

第一节法官制度与法官法3

一、新中国法官制度的历史发展3

二、法官制度概述5

第二节法官法的制定6

一、制定法官法的必要性6

二、起草法官法的指导思想和立法过程6

第三节法官法的基本原则及其适用9

一、法官法的基本原则9

二、法官法的特点12

三、法官的概念和法官法的适用范围13

四、法官法的实施15

第四节人民法院组织制度概说17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和任务17

二、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和职权19

三、人民法院的审判机构22

四、人民法院的审判组织24

五、人民法院的审判原则25

六、人民法院的审判制度27

第五节法官的职责29

一、法官职责的概念29

二、法官职责的范围30

三、院、庭长的职责31

第六节法官的义务和权利33

一、法官的义务和权利概述33

二、国际文件中有关法官义务、权利的规定35

三、法官的义务36

四、法官的权利38

第七节法官的条件40

一、明确法官的条件的重要意义40

二、我国过去关于法官条件的规定41

三、外国关于法官条件的规定介绍43

四、我国担任法官的条件44

第八节法官的考试48

一、法官考试的概念48

二、外国法官考试的规定简介49

三、对初任法官实行公开考试的重要性51

四、法官考试的原则52

五、法官考试的内容和方式53

六、法官考试的程序55

七、对初任法官的全面考核56

第九节法官的任免57

一、法官任免的概念57

二、外国法官任免的规定简介59

三、我国法官任免的原则62

四、法官任免的权限和程序64

第十节法官的回避67

一、法官回避概述67

二、法官的任职回避69

三、法官的公务回避71

四、法官的地区回避72

第十一节法官的等级73

一、法官等级的概念73

二、建立法官等级制度的重要意义74

三、法官等级的编制、评定和晋升75

第十二节法官的奖励76

一、法官奖励的概念76

二、我国法官奖励制度的发展概况78

三、法官奖励的原则79

四、法官奖励的标准和条件81

五、法官奖励的权限和程序83

一、法官惩戒的概念85

第十三节法官的惩戒85

二、外国法官的纪律和惩戒简介87

三、我国法官惩戒的原则90

四、法官惩戒的条件和界限91

五、法官惩戒的种类和方式92

六、法官处分的权限和程序93

第十四节法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97

一、工资的概念97

二、我国法官工资制度的发展概况98

三、外国法官的工资制度简介101

四、我国法官的工资制度103

五、我国法官的保险和福利107

一、法官辞职、辞退的概念108

第十五节法官的辞职和辞退108

二、建立法官辞职、辞退制度的意义110

三、法官的辞职112

四、法官的辞退113

第十六节法官的退休116

一、法官退休的概念116

二、建立法官退休制度的必要性116

三、外国法官退休制度概况117

四、我国法官的退休制度118

第十七节法官的申诉和控告119

一、法官申诉、控告概述119

二、法官申诉的条件和程序121

三、法官控告的条件和程序124

一、法官素质的概念和要求127

第二章法官素质教育概述127

第一节法官素质概述127

二、法官素质主要内容128

第二节 法官素质的保障——法官考核制度132

一、法官考核概述132

二、法官考核的原则134

三、法官考核的内容135

四、法官考核的程序和结果136

五、考核的结果和运用137

第三节法官素质教育的基本方式—法官培训138

一、法官培训的概念138

二、我国法官培训的发展概况139

三、外国的法官培训简介140

四、我国法官培训的原则142

五、法官培训的种类、内容和方法144

六、法官培训的机构147

第四节法官考评委员会148

一、法官考评委员会概述148

二、法官考评委员会的职责149

三、法官考评委员会的设置和组成150

第二编153

第三章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概论153

第一节思想和思想政治基本原理153

一、思想与思想活动153

二、思想的实质154

三、思想品德系统157

四、工作单位的状况与人的思想活动158

五、家庭对思想的影响160

六、社会实践与思想161

七、人的正确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63

八、思想政治工作166

第二节法官思想政治概述167

一、政治素质的概念167

二、明确认识法官政治素质的意义169

第四章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171

第一节 法官应具有的党的基本理论知识171

一、全面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171

二、牢固树立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的观念173

三、四项基本原则174

四、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79

五、改革、开放、搞活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81

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82

七、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183

八、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186

九、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富强187

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188

十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9

十二、实事求是地比较中国和外国的社会经济发展192

十三、社会主义前景广阔194

十四、改革是社会主义自身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196

十五、改革使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完善197

十六、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198

十七、人民民主专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200

十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03

十九、中国决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政治205

二十、中国共产党具有巨大的凝聚力206

二十一、党在自我完善中前进209

二十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212

二十三、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15

二十四、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216

第二节法官应具有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观217

一、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217

二、人生观219

三、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220

四、人生哲学221

五、人生价值221

六、摒弃非无产阶级人生观222

七、苦乐观225

八、审美观226

九、幸福观226

十、生死观227

十一、公私观228

十二、荣辱观228

十三、恋爱观229

十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教育229

第三节 法官应具有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思想素质231

一、爱国主义231

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234

三、爱国主义教育237

四、发扬爱国主义传统239

五、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41

六、气节与国格244

七、“球籍”问题245

八、爱国主义是通向共产主义的阶梯246

九、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247

十、集体主义教育247

十一、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249

十二、物质利益原则与集体主义251

十三、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关系253

十四、摒弃极端个人主义与合理利己主义255

十五、共产党员要自觉地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255

十六、共产党员要有自我牺牲精神258

一、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259

第四节 法官应具有的日常性思想政治素质259

二、艰苦奋斗精神264

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268

四、艰苦朴素、勤俭节约269

五、国情教育274

六、现阶段我国面临的基本问题276

七、又红又专思想283

第五节 法官应具有的专业性的思想政治素质284

一、严格维护宪法的尊严284

二、法官应当忠于审判事业285

三、法官应秉公执法、坚持原则286

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287

一、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289

第一节法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途径289

第五章法官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289

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牢固树立阶级斗争观念和专政意识290

三、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服从,服务于党的总任务,总目标的自学性291

四、强化自己的立场、观点、方法修养291

五、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291

第二节 法官思想政治素质培训的基本原则292

一、坚持党性原则292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293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法纪规范相结合的原则294

四、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295

五、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经济、业务工作一道去做的原则297

六、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原则298

七、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299

第三编305

第六章 法官道德素质教育305

第一节法官的基本道德素质和知识305

一、共产主义道德305

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306

三、正确的劳动态度教育309

四、美德310

五、社会公德的培养311

六、移风易俗教育312

七、职业道德313

八、职业道德建设317

九、爱情道德教育319

十、婚姻道德教育321

十一、家庭道德教育322

十二、社会主义生育道德教育324

十三、妇女地位教育325

十四、美好家庭模式326

十五、影响家庭幸福的观念327

十六、亲友道德327

十七、邻里道德328

第二节法官道德素质及培养328

一、法官道德概述328

二、法官道德素质的内容331

三、法官道德素质的培养336

一、政治纪律347

第一节法官纪律的基本规定347

第七章法官纪律教育347

二、工作纪律348

三、廉政纪律350

四、社会公德方面的纪律351

第二节法官违反纪律的责任351

一、法官承担违纪责任的条件351

二、法官行政处分的种类352

第三节法官违反纪律的惩处原则353

一、坚持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53

二、坚持惩处与奖励相结合的原则354

三、坚持惩处公平得当的原则354

四、坚持惩处及时公开的原则354

一、法官法律责任的涵义及特征355

第八章法官的法律责任及监督355

第一节法官的法律责任355

二、法官承担法律责任的基本原则357

三、法官违法行为的种类357

五、法官法律责任追究的涵义363

四、法官法律责任的种类364

六、法官行政责任的追究365

七、法官刑事责任的追究368

第二节法官的监督376

一、法官监督的涵义376

二、法官监督的主体、对象和范围380

三、法官监督的原则与方式381

四、法官监督体系383

五、法官监督的职能391

第四篇402

第九章 刑事审判业务(上)——刑事程序业务402

第一节刑事审判概述402

一、刑事审判的概念402

二、刑事审判的特征402

三、刑事审判模式403

四、刑事审判组织404

五、刑事判决、裁定、决定406

第二节刑事审判的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407

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407

二、刑事诉讼法的制定根据408

三、刑事诉讼法的任务409

四、刑事诉讼法的功能410

第三节刑事回避制度411

一、回避制度的概念和意义411

二、适用回避的理由和人员412

三、回避的程序413

第四节关于管辖414

一、管辖的概念和意义414

二、审判管辖417

第五节第一审程序420

一、关于审判组织420

二、第一审程序概述423

三、对公诉案件程序上的审查424

四、审判前的准备工作426

五、法庭审理427

六、延期审理、中止审理和审理案件的期限434

七、法庭审判笔录435

八、判决、裁定和决定436

九、自诉案件的第一审程序437

十、简易程序440

第六节附带民事诉讼444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444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446

三、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和审理451

第七节第二审程序457

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任务和意义457

二、上诉、抗诉的提起458

三、第二审法院的审判程序463

四、上诉不加刑原则468

第八节死刑复核程序470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和意义470

二、死刑的核准权471

三、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472

四、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案件的复核474

第九节审判监督程序475

一、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意义475

二、再审的提起477

三、重新审判481

第十节执行程序484

一、执行的概念和意义484

二、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486

三、执行中的刑罚变更程序493

第十一节刑事司法解释程序503

一、刑事司法解释程序的概念与意义503

二、司法解释的原则504

三、司法解释程序506

四、批复后的工作510

第十二节少年刑事案件的审判程序510

一、概念511

二、历史发展概况512

三、审判原则514

四、审判程序516

第十三节涉外案件的特别程序521

一、概念521

二、基本原则522

三、涉外案件审判程序中的特别规定526

四、涉外案件的审核程序528

五、司法协助529

六、送达531

第十四节强制医疗措施程序533

一、强制医疗程序概述533

二、强制医疗程序的原则535

三、强制医疗程序的提起538

四、法庭审判540

五、评议、宣判542

六、交付执行与变更撤销544

二、赃款赃物的移送程序545

一、赃款赃物的概念545

第十五节赃款赃物的扣押与处理程序545

三、赃款赃物的确定546

四、扣押物品的处理548

第十六节审判卷宗的形成程序550

一、审判卷宗概述550

二、立卷原则551

三、诉讼文书材料的排列顺序552

四、立卷程序553

第十章刑事审判业务(下)——刑事实体业务(定罪量刑适用)556

第一节危害国家安全罪556

一、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556

二、危害国家安全罪重点犯罪557

三、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其他犯罪563

第二节危害公共安全罪565

一、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565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重点犯罪567

三、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其他犯罪576

第三节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583

一、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概述583

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重点犯罪584

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的其他犯罪600

第四节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622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622

二、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重点犯罪623

三、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其他犯罪635

一、侵犯财产罪概述640

第五节侵犯财产罪640

二、侵犯财产罪的重点犯罪641

三、锓犯财产罪的其他犯罪646

第六节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648

一、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概述648

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重点犯罪650

三、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其他犯罪662

第七节危害国防利益罪682

一、危害国防利益罪概述683

二、危害国防利益罪的重点犯罪685

三、危害国防利益罪的其他犯罪689

第八节贪污贿赂罪689

一、贪污贿赂罪概述689

二、贪污贿赂罪的重点犯罪690

三、贪污贿赂罪的其他犯罪695

第九节渎职罪696

一、渎职罪概述696

二、渎职罪的重点犯罪697

三、渎职罪的其他犯罪702

第十节军人违反职责罪707

一、军人违反职责罪概述707

二、军人违反职责罪的重点犯罪708

四、第三人710

三、军人违反职责罪的其他犯罪713

第十一章 民事审判业务718

第一节民事诉讼概述718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718

二、诉权和诉725

三、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和适用范围730

四、民事诉讼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736

第二节管辖747

一、管辖概述747

二、级别管辖749

三、地域管辖752

四、管辖权的异议与移送管辖758

五、指定管辖和管辖权的转移759

第三节民事诉讼当事人761

一、当事人概述761

二、其他组织766

三、共同诉讼人767

五、诉讼代表人775

第四节审判组织777

一、审判组织概述777

二、审判组织与庭长、院长和审判委员会的关系780

第五节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782

一、财产保全782

二、先予执行786

第六节 审判中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788

一、对妨害民事诉讼强制措施概述788

二、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和种类789

三、强制措施的种类及其适用791

四、民事诉讼的刑法保护794

第七节普通程序795

一、普通程序的法定阶段795

二、反诉和诉的合并与分离805

三、诉讼请求的放弃、变更和增加808

四、撤诉与缺席判决810

五、延期审理、诉讼中止和终结813

六、民事判决、裁定和决定815

第八节简易程序820

一、简易程序的概述820

二、简易程序的具体规定822

第九节第二审程序824

一、第二审程序概述824

二、上诉的条件和程序825

三、上诉案件的审理829

一、审判监督程序概述834

第十节 审判监督程序834

二、法院依职权提起再审836

三、当事人申请再审837

四、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839

五、再审案件的审理842

第十一节特别程序844

一、特别程序概述844

二、选民资格案件845

三、宣告公民失综和宣告公民死亡案件846

四、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850

五、认定财产无主案件851

第十二节督促程序853

一、督促程序概述853

二、支付令的申请和审查855

三、对支付令的异议857

第十三节公示催告程序858

一、公示催告程序概述858

二、公示催告申请的提起和受理861

三、公示催告案件的审理863

第十四节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866

一、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概述866

二、破产案件的申请和受理868

三、债权人会议与和解870

四、破产宣告与破产清算872

第十五节执行程序875

一、执行程序概述875

二、执行的原则876

三、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878

四、执行的阶段884

五、执行措施887

六、执行阻却895

第十六节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897

一、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概述897

二、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899

三、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902

四、涉外民事诉讼的送达、期间906

五、涉外财产保全910

六、司法协助911

一、行政审判的主要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916

第一节行政审判业务概述916

第十二章行政审判业务916

二、行政诉讼的一般原则924

三、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930

第二节 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范围933

一、确立受案范围的指导思想933

二、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935

三、不属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939

第三节行政诉讼管辖940

一、管辖概述940

二、级别管辖941

三、地域管辖943

四、裁定管辖945

一、当事人948

第五节行政诉讼参加人948

二、原告和被告950

三、共同诉讼人955

四、第三人957

五、诉讼代理人962

第六节行政诉讼强制措施964

一、行政诉讼强制措施概述964

二、采取强制措施必的要性与可能性966

三、妨害行政诉讼行为的构成与种类967

四、强制措施的种类与适用968

第七节行政诉讼的期间、送达与诉讼费用970

一、期间970

二、送达975

三、诉讼费用980

第八节行政诉讼的起诉和受理991

一、诉权与诉概述991

二、起诉993

三、受理997

第九节第一审程序1002

一、审理前的准备1003

二、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1004

三、开庭审理1006

四、撤诉和缺席判决1010

五、延期审理、延长审限、诉讼中止和终结1012

六、对案件的审查1014

七、裁判1019

八、移送与司法建议1025

第十节第二审程序1027

一、第二审程序概述1027

二、上诉的提起、受理和撤回1028

三、上诉案件的审理和裁判1031

第十一节审判监督程序1035

一、审判监督程序概述1035

二、再审的提起1037

三、再审案件的审判1040

第十二节行政侵权赔偿责任1042

一、行政侵权赔偿责任概述1042

二、行政侵权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1042

三、赔偿主体与追偿1049

五、行政赔偿诉讼1054

第十三节行政案件执行程序1059

一、概述1059

二、执行的主体和范围1062

三、执行条件和执行根据1065

四、执行程序的提起与执行准备1067

五、适用执行措施的程序1070

六、执行的中止、延期、终结与和解1076

七、执行回转和再执行1080

第十四节涉外行政诉讼1081

一、涉外行政诉讼概述1081

二、涉外行政诉讼的一般原则1082

三、送达期间1084

第一节经济诉讼概述1086

一、经济纠纷与经济诉讼1086

第十三章 经济审判业务1086

二、经济审判及其机构1089

三、经济诉讼的受案范围1090

第二节经济诉讼管辖1094

一、经济诉讼管辖概述1094

二、级别管辖1095

三、地域管辖1096

四、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的转移1104

第三节经济诉讼参加人1106

一、当事人1106

二、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1109

三、共同诉讼人1112

四、第三人1117

五、诉讼代理人1119

第四节经济纠纷案件审理中的有关具体问题1122

一、起诉的条件1122

二、案件的受理1123

三、诉讼当事人的确定1125

四、法院调解1127

第五节经济审判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128

一、坚持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1129

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1130

三、依法进行调解1130

四、牢固地树立全局观念坚决反对地方保护主义1132

五、秉公执法严肃执法1132

第六节经济案件破产程序1133

一、经济案件破产概述1133

二、破产的申请和受理1135

三、债权人会议1136

四、和解和整顿1137

五、破产宣告1137

六、破产清算1139

七、破产程序的中止和终结1144

八、破产责任1145

第七节 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1146

一、督促程序1146

二、公示催告程序1151

第八节经济诉讼的执行程序1156

一、经济诉讼的执行程序概述1156

二、执行的原则1159

三、执行法律关系1161

四、执行根据1163

五、执行的开始1167

六、执行措施1168

七、执行阻却和执行回转1172

第九节涉外经济诉讼程序1177

一、涉外经济诉讼程序概述1177

二、涉外经济诉讼的基本原则1181

三、涉外经济案件的管辖1184

四、送达、期间与财产保全1188

五、涉外经济诉讼中的司法协助1192

第一节法官司法文书概述1195

一、概念及特征1195

第十四章法官司法文书写作业务1195

二、法官司法文书的作用1197

三、法院诉讼文书的种类1199

四、制作法院诉讼文书的基本要求1200

五、我国法院诉讼文书的概况及其改进的基本原则1202

第二节刑事裁判文书概论1209

第三节刑事裁判文书的制作要求1211

第四节刑事判决书1229

第五节刑事裁定书1258

第六节刑事调解书1278

第七节民事裁判文书1281

第八节民事判决书1286

第九节民事裁定书1313

第十节 民事调解书1337

第十一节行政裁判文书概论1341

第十二节行政判决书1346

第十三节行政裁定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1357

第十四节 涉外民事案件专用文书1366

第十五节海事案件专用文书1375

第十六节决定、命令、公告和布告1392

第十七节通知书1409

第十八节书函和证票1427

第十九节笔录1436

第二十节案件审理报告1447

第二十一节法院诉讼文书管理1463

第二十二节 与法官司法文书相关的法律文书1469

一、概说1469

二、起诉状1470

三、答辩状和反诉状1474

四、上诉状1475

五、申请书和申诉书1477

六、其他书状1479

第一节法律逻辑概述1483

第十五章 法官的法律逻辑素质1483

一、法律逻辑的性质1483

第五编1483

二、掌握法律逻辑的意义1485

第二节概念1488

一、概念概述1488

二、概念的种类1491

三、概念间的关系1493

四、概念的概括和限制及在司法工作中的应用1495

五、概念的划分及在司法工作中的意义1497

第三节判断1500

一、判断概述1500

二、性质判断1502

三、关系判断1508

四、联言判断及在司法工作中的运用1510

五、选言判断及在司法工作中的运用1513

六、假言判断及在司法工作中的运用1516

七、负判断和等值判断1521

八、多重复合判断及其等值判断1524

九、模态判断1525

一、推理概述1530

第四节推理、直接推理1530

二、直接推理1533

第五节演绎推理1536

一、三段论及在审判工作中的应用1536

二、关系推理1548

三、联言推理1551

四、选言推理1552

五、假言推理1555

六、二难推理1561

第六节归纳推理1564

一、归纳推理概述1564

二、收集和整理经验材料的方法1565

三、归纳推理的种类1569

四、寻求因果联系的方法及在司法工作中的运用1574

五、概率和统计推理及在司法工作中的运用1579

第七节类比推理1583

一、类比推理的特征1583

二、提高类比推理结论可靠性的方法1584

三、类比推理的作用1585

第八节假说1586

一、假说概述1586

二、侦查假设1588

第九节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及在司法工作中的运用1601

一、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概述1601

二、同一律1602

三、矛盾律1604

四、排中律1607

五、充足理由律1609

第十节论证1611

一、论证概述1611

二、证明及在司法工作中的运用1614

三、证明的规则和违反证明规则的逻辑错误1618

四、反驳的对象和方法及在法庭中的运用1625

第一节证据的概念和运用证据的指导原则1633

一、证据的概念1633

第十六章证据审查的技能1633

二、运用证据的指导原则1635

第二节刑事诉讼证明概说1637

一、证明的概念1637

二、证明的对象1638

三、证明的责任1639

四、证明的要求1640

第三节证据的分类1641

第四节证据的种类1644

一、关于刑事诉讼的证据种类1644

二、关于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1648

第五节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与举证责任1654

一、证明对象1655

二、举证责任1656

第六节 民事诉讼活动中的证据的收集与保全1657

一、证据收集1657

二、证据的保全1658

第七节证据审查技能1659

一、对证据客观性的审查1659

二、对证据充分性的审查1669

三、对证据合法性的审查1678

第十七章 法官其他机关的必要的技能1682

第一节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1682

第二节通信技术1684

第三节 自动化技术1688

第四节 医药新技术——法医学前沿1689

第一节法律语言概述1691

一、法律语言简介1691

第十八章法官的法律语言技能1691

二、法律语言与民族共同语的关系1693

三、法律语言的特色1697

第二节法官法律语言的用字技巧1701

一、法律语言用字的特点1701

二、法律语言用字的要求1710

第三节法官法律语言的用词技巧1719

一、法律语言的词语体系1719

二、法官法律语言用词的原则1724

三、法官法律语言用词的规律、特点与技巧1726

第四节法官法律语言的用句技巧1753

一、法官法律语言用句的原则1753

二、法官法律语言用句的一般规律1758

三、司法语言中病句识别与修改1771

四、法律语言用句的锤炼1775

第五节司法语言的表达技巧1779

一、司法书面语的表达技巧1780

二、法官口语的表达技巧1811

第六节 法官法律工作涉及的其他语言问题1834

一、方言1835

二、语言识别1838

三、朗读技巧1843

第一节法官司法统计概述1846

一、法官司法统计的概念和历史发展1846

第十九章 法官司法统计技能1846

二、法院司法统计的任务1854

三、法院司法统计的现代化建设1857

四、司法统计的队伍建设和其他建设1859

一、司法统计指标的涵义1862

二、司法统计指标的基本作用1862

第二节法官司法统计指标和分组1862

三、司法统计指标的主要分类1863

四、司法统计指标的设置原则1864

五、司法统计指标体系1865

六、司法统计分组1866

第三节司法统计调查1867

一、司法统计调查的涵义1867

二、司法统计调查的种类1868

三、司法统计调查方案1870

一、司法统计报表的涵义1871

二、司法统计报表的种类1871

第四节司法统计报表1871

三、司法统计报表的表式1872

五、司法统计报表的填报纪律1873

六、法院收结案统计卡片1873

四、司法统计报表的报送程序1873

一、司法统计资料整理的涵义1875

二、司法统计资料汇总上报的组织形式1875

第五节司法统计资料的整理1875

三、司法统计资料质量的检查1876

四、司法统计资料汇总的技术与方法1876

五、司法统计整理表1877

六、历史统计资料的整理1878

第六节 司法统计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1880

一、绝对指标1881

二、相对指标1882

三、平均指标1887

第七节提高认识,做好司法统计分析工作1893

一、全国法院开展司法统计分析的基本情况1893

二、充分认识统计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894

三、统计分析必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1897

四、深入开展统计分析,提高统计分析的水平1899

第八节司法统计分析概述1900

一、司法统计分析的概念1900

二、司法统计分析的任务和作用1901

三、司法统计分析遵循的原则1903

四、司法统计分析的种类和内容1904

第九节司法统计分析的方法1913

一、哲学方法1913

二、一般科学方法1914

三、特殊科学研究的方法1917

第十节司法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1919

一、撰写法院司法统计分析报告的步骤1919

二、司法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1933

三、司法统计分析报告的语言1941

四、司法统计分析报告的修改1945

第十一节 司法统计的相关分析1947

一、相关分析概述1947

二、直线单相关分析的步骤和方法1948

第十二节司法统计预测1956

一、司法统计预测的概念1956

三、司法统计分析的基本原则在相关分析中的运用1956

二、司法统计预测的作用和意义1957

三、司法统计预测的基本原则1958

四、司法统计预测的主要内容及规则1959

五、司法统计预测的步骤1960

六、司法统计预测的方法1961

七、司法统计预测分析1969

第二十章法官的身体素质1975

第一节法官身体素质概述1975

第六编1975

第二节 法官身体素质的培养1976

第一节 法官心理素质概述1980

一、心理素质的概念1980

第二十一章 法官的心理素质1980

二、法官的心理素质1981

三、心理素质的分类1981

第二节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1984

第三节 法官心理素质的基本内容1992

一、法官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1992

二、法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1994

第四节 法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2000

一、法官职业心理障碍成因2000

二、法官职业心理障碍的矫治2003

法官常用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篇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7

第七编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8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1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2155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21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2167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2170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1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21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218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1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2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2229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224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22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2257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226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27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294

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2294

司法行政机关行政赔偿、刑事赔偿办法23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30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2309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2312

四、赔偿的方式与范围4052

1998《人民法官法纪风纪及素质教育全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本书编写组编 1998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乙级工程咨询单位名录(1999 PDF版)
中国乙级工程咨询单位名录
1999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新世纪接班人素质培养  教育素质的理论与目标( PDF版)
新世纪接班人素质培养 教育素质的理论与目标
素质教育( PDF版)
素质教育
新世纪接班人素质培养(5)心理素质教育( PDF版)
新世纪接班人素质培养(5)心理素质教育
青少年出版社
面向21世纪  素质教育论文集(1999 PDF版)
面向21世纪 素质教育论文集
1999
跨世纪党员素质教育全书  下( PDF版)
跨世纪党员素质教育全书 下
北京:改革出版社
民主法纪教程(1988 PDF版)
民主法纪教程
1988 厦门:鹭江出版社
素质教育实施方法(1998 PDF版)
素质教育实施方法
1998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人民警察素质教育全书(1998 PDF版)
人民警察素质教育全书
1998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经纪人法律全书(1994 PDF版)
经纪人法律全书
1994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中国素质教育实用全书(1997 PDF版)
中国素质教育实用全书
1997 北京:开明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全书(1995 PDF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全书
1995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教育创新素质与方法(1999 PDF版)
教育创新素质与方法
1999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迈向21世纪跨世纪青年素质教育(1996 PDF版)
迈向21世纪跨世纪青年素质教育
1996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司法人员素质教育全书  第3卷(1998 PDF版)
司法人员素质教育全书 第3卷
1998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