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求取 ⇩

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1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1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2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论证9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补充和发展12

第二节 列宁和斯大林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15

一、列宁对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新贡献16

二、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19

三、斯大林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经验的理论总结23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6

一、一九五六年:思想解放和积极探索的起点27

二、探索中的曲折和失误33

三、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历史性飞跃38

第二章社会主义的历史发生45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45

一、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提出46

二、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基本内容47

三、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51

第二节 落后国家产生社会主义的历史根据58

一、社会主义发生于落后国家的客观根据59

二、社会主义是落后国家革命人民的选择73

第三节 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必要性和艰巨性81

一、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必要性82

二、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艰巨性86

第三章当代社会主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90

第一节 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90

一、当代世界科技革命的新浪潮91

二、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95

第二节 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改革100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101

二、正确认识改革中的问题107

第三节 防止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和平演变117

一、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是当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斗争的重要形式118

二、防止和平演变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122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124

第四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24

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形成和发展125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128

第二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133

一、正确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133

二、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139

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151

第三节 中国特色和思想方法164

一、认识的全面性和片面性的对立165

二、坚持全面性观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健康发展166

三、片面性产生的根源169

四、防止和克服片面性的途径170

第一节 社会思潮的一般规定176

第五章怎样认识当代中国社会思潮176

一、社会思潮的特点177

二、社会思潮的发生179

三、社会思潮的作用181

第二节 理性批判思潮183

一、以理性的眼光审视历史和现实184

二、理性的反思、淡化和失落188

三、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建构新的民族理性192

第三节 科技兴国思潮193

一、我国社会发展重点的转移与“科技兴国论”的兴起194

二、科技兴国思潮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196

三、科技兴国与社会发展理论199

一、人道主义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202

第四节 人道主义思潮202

二、人道主义思潮的表现206

三、怎样认识人道主义思潮210

第五节 功利主义思潮213

一、功利主义思潮的哲学基础——价值哲学213

二、现实生活中的功利主义217

三、从混沌到有序——功利主义思潮的发展趋势222

第六节 社会公平思潮226

一、现代平等观的发展趋势227

二、我国目前社会中的平等思潮230

三、对“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的分析235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239

第六章科学分析当代世界的发展动向239

一、不同时期对时代问题的认识和提法240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提出的根据和意义243

三、有关正确认识时代的几个问题247

第二节 怎样认识现代资本主义251

一、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52

二、现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改变256

第三节 怎样认识民主社会主义262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264

二、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268

三、怎样看待民主社会主义27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社会主义意识的指导和保证279

第七章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279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观问题280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与灵魂284

三、观念现代化问题28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意识的参照系289

一、社会主义意识的继承和发展290

二、社会主义意识与现代化意识294

三、社会主义意识与商品经济意识298

四、立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03

第三节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意识修养306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307

二、牢固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观念311

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317

199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魁森编著 1993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1990.0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
1990.03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1982 PDF版)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1982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1982 PDF版)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1982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199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
1995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 PDF版)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
红旗出版社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1985.10 PDF版)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
1985.10 东方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1991 PDF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
199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1988 南方丛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实践(1995 PDF版)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实践
1995 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辞典(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辞典
1988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与当代社会主义(1999 PDF版)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与当代社会主义
1999 武汉:武汉出版社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1989 PDF版)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
1989 北京:东方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1999 PDF版)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199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1982 PDF版)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1982 北京: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1994 PDF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
1994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