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电气设计施工手册》求取 ⇩

上 册 目 录1

第1篇电力系统及供用电1

第一章电力系统1

第一节现代电力系统的构成1

第二节电力系统的特性5

第三节电力系统负荷7

第四节电力网发展规划12

第一节供电质量18

第二章供电质量与电压标准化18

第二节电力网电压标准化23

第三章城市电力网25

第一节概述25

第二节城市电力网规划目标25

第三节城市电力网建设的技术原则26

第四章配电网35

第一节概述35

第二节配电网的基本结构与接线方式36

第三节架空配电线路39

第四节电缆配电线路40

第五节配电网络的经济运行41

第六节配电网自动化41

第五章用电管理43

第一节概述43

第二节业务扩充44

第三节负荷管理与计划用电50

第四节用电监察56

第五节用电计量与电费计收57

第六节供用电合同59

第六章城市电力网的发展对电气设备的技术要求60

第一节 当前城市电力网的基本状况60

第二节城市电网设施的发展61

第三节高压开关设备的发展62

第四节低压开关设备的发展64

第五节低压成套设备65

第2篇110(35)kV变电所设计70

第一章概述70

第一节设计原则71

第二节基本接线及适用范围71

第二章110(35)kV变电所主接线71

第三节主接线中的设备配置73

第四节 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74

第五节变电所实例76

第三章高压配电装置82

第一节设计原则82

第二节110kV屋内配电装置84

第三节35kV屋内配电装置90

第四节10kV屋内配电装置98

第五节土建资料及对建筑物的技术要求106

第四章主变压器选择109

第一节台数和容量的确定109

第二节主变压器型式选择110

第三节变压器运行方式110

第四节变压器的绝缘介质118

第五章高压电器选择120

第一节一般原则120

第二节高压断路器125

第三节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130

第四节高压负荷开关132

第五节高压熔断器135

第六节电流互感器139

第七节电压互感器143

第八节SF6全封闭组合电器146

第九节中性点设备147

第六章变电所母线选择155

第七章变电所的过电压保护165

第一节雷电过电压保护165

第二节 内过电压保护171

第一节高压电气装置接地的一般规定175

第八章接地装置175

第二节高压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的范围177

第三节高压电气装置的接地电阻178

第四节高压电气装置的接地装置180

第五节接地电阻的计算185

参考文献…………………………………………………………………………………………第3篇10kV用户变配电所设计第一章概述193

第一节10kV变配电所设计现状193

第二节10kV变配电所的发展趋势194

第四节本篇内容简介195

第三节一般规定195

第五节 国家标准标称电压和相关技术参数196

第二章建设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197

第一节建筑的基本要求197

第二节变压器室技术设计198

第三节高压配电室设计及注意事项209

第四节电容器室210

第五节低压配电室211

第六节直流操作电源室213

第七节值班室、休息室、卫生间214

第一节 申报高压供电方案的意义及内容215

第八节电缆地下架空敷放层215

第三章 申报高压供电的方案设计215

第二节报装用电方案应有的设计图纸216

第四章10kV单电源高供低计量变配电室设计实例219

第一节实例概况219

第二节变配电室位置及进户线方向图219

第三节变配电室设备安装平面布置及剖面图220

第四节高、低压配电系统图及施工图设计说明226

第一节实例概况及设计原则229

第五章 10kV单路电源高压供电高压计量变配电所设计实例229

第二节变配电所位置及进户线方向图230

第三节变配电所设备安装平面布置及剖面设计230

第四节设备安装剖面图233

第五节高压系统配电设计235

第六节过电流继电保护与电压、电流测量、电度计量及操作电源二次回路242

第七节低压配电设计250

第六章 10kV双路电源高压供电高压计量变配电所设计实例263

第一节实例概况263

第二节变配电所平面、剖面及高压配电系统图264

第三节低压配电设计268

第四节微机监控检测273

第五节高、低压配电系统回路通断状态光电显示模拟盘283

第七章建筑物内10kV变配电所设计290

第一节变配电所所址选择及基本原则290

第二节防火抗震技术措施及设备安装搬运通道291

第三节变配电所通风设计293

第四节干式变压器的设计实例及性能294

第五节建筑物内10kV高压配电设备303

第六节低压配电装置311

第七节建筑物内变配电所设计典型实例329

第4篇继电保护及二次接线341

第一章继电保护341

第一节一般规定341

第二节电力变压器的保护343

第三节3~63kV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力网中线路的保护355

第四节6~35kV母线分段断路器的保护361

第五节6~35kV电力电容器的保护362

第六节3~10kV电动机的保护365

第七节保护装置的动作配合371

第八节保护用电流互感器374

第九节交流操作的继电保护382

第十节小接地电流电网中接地电容电流及接地信号390

第十一节 自动重合闸装置及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395

第二章二次接线404

第一节断路器的控制、信号回路404

第二节电气测量与电能计量416

第三节中央信号装置425

第四节二次回路的保护及控制、信号回路的设备选择434

第五节二次回路配线443

第六节控制屏、继电器屏及信号屏(箱)设计449

第三章变电站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453

第一节概述453

第二节SM-1智能模块式变电站监控系统454

第三节DCAP-3000系列分散式数字保护与控制单元468

第四节MP-100系列成套微机保护478

第一节交流操作电源容量计算483

第一章交流操作电源483

第5篇变电所操作电源483

第二节交流操作电源的系统接线496

第三节交流操作继电保护的校验497

第四节变电所采用交流操作电源作控制、信号回路设计应注意事项503

第二章直流操作电源504

第一节镉镍蓄电池505

第二节免维护蓄电池511

第三节常用直流屏原理图513

第一节柴油机的优点525

第一章概述525

第6篇自备应急柴油发电机组525

第二节柴油机的缺点526

第三节国内外部分工程的自备应急电源装机简况526

第二章应急发电机组容量及台数确定的原则528

第一节按稳定负荷计算发电机容量528

第二节按最大的单台电动机或成组电动机启动的需要计算发电机容量529

第三节按启动电动机时母线容许电压降计算发电机容量530

第四节估算方法确定机组容量531

第五节柴油机组的功率标定及单台机组输出功率的修正计算531

第七节机组台数的选择533

第六节减少发电机组容量的基本途径533

第三章应急发电机组类型选择534

第一节柴油发电机组的型号含义534

第二节应急发电机组应具备的特点534

第四章应急发电机房设备布置及通风与排烟535

第一节位置选择要点535

第二节机房设备布置应遵循的原则536

第三节柴油发电机房的通风与降温538

第一节排烟噪声的治理541

第五章柴油发电机房噪声的治理和机组减振541

第二节机房内设备噪声的治理542

第三节柴油发电机组的减振543

第六章柴油机的润滑及燃油系统545

第一节柴油机润滑油的消耗及贮存545

第二节燃油系统545

第七章柴油机组的冷却547

第三节机房配电线路及敷设549

第二节配电设备选择549

第一节控制室的设置原则549

第八章应急发电机组控制室的设置与电气设备549

第四节附属设备的控制550

第五节工程布置实例550

第九章发电机组的启动、并列及继电保护550

第一节发电机组的自启动550

第二节发电机组的隔室操作553

第三节暖机554

第四节发电机组的中性点工作制555

第五节发电机组的继电保护555

第六节发电机组的报警信号556

第十章柴油发电机组的典型控制电路557

第七节测量仪表的装设557

第十一章应急用电设备配电系统及其布线569

第一节应急用电设备配电系统569

第二节布线570

第十二章应急发电机房消防设施580

第一节卤代烷灭火技术581

第二节二氧化碳灭火系统584

第二节对给排水专业的要求585

第十三章对有关专业的要求585

第一节对土建专业的要求585

第三节对采暖通风专业的要求586

第四节其他要求586

第7篇城市居住区的电气工程588

第一章概述588

第二章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588

第一节舒适588

第四节安全592

第三节优美592

第二节方便592

第三章居住区的基本构成593

第一节用地593

第二节居住建筑594

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595

第四章居住区举例598

第一节恩济里小区598

第二节方庄居住区598

第一节人的生活环境与照明600

第五章住宅照明600

第二节灯具的选型601

第三节各类房间的照明602

第六章居住区的电力负荷603

第一节住宅内用电负荷603

第二节家用电器603

第三节居住建筑的公共用电负荷605

第四节结论606

第七章漏电保护器在住宅中的应用608

第一节人身触电时的安全界限609

第二节居住建筑中使用触电漏电保护器的必要性611

第三节漏电保护器的动作原理及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613

第四节漏电保护器应用中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614

第八章居住建筑的配电系统615

第一节户用电度表的选择615

第二节居室配电系统618

第三节多层住宅建筑的配电系统619

第四节高层住宅配电系统624

第一节住宅小区电力变压器容量的确定632

第九章居住区的外线系统设计632

第二节住宅区10kV供配电系统633

第三节居住区低压配电系统637

附录647

第8篇电力电缆线路设计654

第一章 电力电缆线路的路径选择654

第一节路径选择的依据654

第二节路径选择的原则654

第三节路径选择的步骤和方法655

第一节电力电缆型式选择656

第二章 电力电缆选择656

第二节 电力电缆的电压选择658

第三节电力电缆的截面选择660

第四节 电缆附件的选择与配置676

第三章 电力电缆的敷设677

第一节一般规定677

第二节敷设方式的选择680

第三节直埋敷设于地中682

第四节敷设于保护管中683

第五节敷设于电缆构筑物中685

第六节敷设于其他公用设施中687

第七节 电缆的支持和固定687

第八节电缆防火与阻止延燃690

第四章电力电缆的接地692

第一节电力电缆的接地方式692

第二节交叉互联两端接地金属护层的感应电压693

第三节电缆护层绝缘保护器696

第五章 电力电缆线路护层感应电压的计算699

第一节金属护层的工频感应电压计算699

第二节金属护层短路感应电压计算700

第六章 电力电缆线路的设计步骤705

第一节电力电缆线路的初步设计706

第二节电力电缆线路的施工图设计709

第9篇建筑设计与电梯技术721

前言721

第一章电梯的评价标准及基本规格721

第一节安全性及可靠性721

第二节性能优越722

第三节功能齐备723

第四节节省电能724

第五节电梯的基本规格及主要参数725

第六节消防电梯726

第二章电梯的交通设计727

第一节概述727

第二节交通设计的基本原则728

第三节常规设计计算方法731

第三章电梯的配电系统设计744

第一节电梯的电功率计算744

第二节电梯配电系统747

第一节概述750

第四章交流电梯的变频调速系统750

第二节VVVF调速电梯驱动系统752

第三节变频变压系统的特点755

第五章直流电梯的驱动控制系统758

第一节概述758

第二节电梯可控硅励磁调速系统759

第三节电梯可控硅直接供电的调速系统761

第10篇照明工程设计764

第一章概述764

第一节照明计量单位765

第二章照明设计基础765

第二节照度标准767

第三节光源及其选择777

第四节灯具选择787

第五节灯具的布置794

第六节照度计算798

第三章照明工程设计812

第一节工业照明812

第二节商业照明817

第三节体育建筑照明835

第四节剧院照明856

第五节舞厅灯光设计885

第六节电视演播室照明897

第七节住宅照明930

第八节夜景照明940

第四章照明电气线路952

第一节电压选择952

第二节照明电源的选择及接线952

第三节电压质量的要求958

第四节照明线路保护设备的选择960

第五节照明控制963

第六节导线选择965

第11篇建筑物防雷设计985

第一章概述985

第一节本篇依据的标准985

第二节建筑物防雷的内容985

第三节名词解释986

第二节闪电的形成987

第一节雷云的形成987

第二章闪电放电987

第三节闪击和雷击988

第四节雷击电流参量990

第五节雷击效应992

第二节雷电静电感应的破坏作用997

第三节雷击后果997

第四章建筑物的防雷分类997

第一节雷电流热效应的破坏997

第三章雷电的危害997

第一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998

第二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998

第三节第三类防雷建筑物998

第四节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999

第五节建筑物防雷分类常遇到的问题1000

第五章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000

第六章其他防雷措施和问题1007

第一节其他防雷措施1007

第二节建筑物易受雷击的部位和接地电阻的换算1007

第三节民用高层建筑物防雷1009

第四节建筑构件内钢筋的绑扎连接1012

第五节分流系数1013

第六节其他问题1015

第七章接闪器的选择和布置1015

第一节避雷针的保护范围1016

第二节避雷线的保护范围1020

第八章外部防雷装置1023

第一节接闪器1023

第二节引下线1024

第三节接地装置1025

第九章防闪电电磁脉冲1027

第一节引言1027

第二节电磁耦合过程1027

第三节防雷区1028

第四节接地和屏蔽要求1030

第五节等电位连接的要求1032

第六节磁场屏蔽效应及感应电压和感应能量的估算1037

第七节对电涌保护器的要求1044

引言1053

第12篇建筑物低压电气装置的接地和接地故障保护1053

第一章人体通过电流时的生理反应1054

第二章 电源和电气装置的接地1056

第三章系统接地型式的分类1058

第四章接地故障保护的基本条件1060

第五章各型接地系统的接地故障防电击保护要求和等电位联结的作用1062

第一节TN系统1062

第二节TT系统1069

第三节IT系统1072

第六章接地故障的火灾危险及防范措施1073

第七章接地系统的选用1075

第八章PE线、PEN线和等电位联结线截面的确定和敷线要求1077

第一节PE线和PEN线1077

第二节等电位联结线1080

第九章接地极、接地线和接地母排的设置1081

第十章漏电保护器的应用1082

第十一章特低电压回路的接地1091

第十二章接地和接地故障保护的检验1091

附录三荧光灯及家用电器的泄漏电流1093

附录二电动机泄漏电流1093

附录一220/380V单相及三相线路贴地面或墙面敷设每公里的泄漏电流1093

第13篇民用建筑动力用电设计1094

第一章概述1094

第一节内容提要1094

第二节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特性1094

第三节交流低压异步电动机Y系列产品简介1100

第二章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接法及启动方式1102

第一节两种基本接法1102

第二节基本启动方式1103

第三节可控硅堆自动调压启动1107

第三章锅炉房动力用电1113

第一节配电系统设计1113

第二节控制线路1120

第三节热工检测及风机阀门执行机构1123

第四章水泵站动力用电1124

第一节设计条件及概况1124

第二节配电系统设计1125

第三节控制线路1130

第一节设计条件及概况1135

第五章系统空调动力用电1135

第二节配电系统设计1136

第三节空调系统机组配套一览1139

第六章厨房设备用电1148

第一节设计条件及概况1148

第二节厨房电源1148

第三节动力用电设计1148

第七章 电梯工程动力用电1150

第一节电梯电源及负荷性质1150

第二节电源设置1151

第14篇高压配电设备1152

第一章SF6封闭式组合电器1152

第一节ZF4-110型SF6封闭式组合电器主要技术参数1152

第二节ZF5-110型SF6封闭式组合电器主要技术参数1156

第三节ZF6-110型SF6封闭式组合电器通用技术条件1160

第四节ZF4-110型SF6封闭式组合电器试验遵循标准及试验结果1172

第五节ZF4-110型SF6封闭式组合电器的安装调试及运行维护1178

第二章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1181

第一节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1181

第二节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内部故障(燃弧试验)技术条件1187

第三节高压开关柜闭锁装置技术条件1190

第四节KYN35型交流铠装式金属封闭开关柜主要技术参数及一次线路方案1191

第五节JYN1-35(F)型移开式金属封闭间隔式开关柜主要技术参数及一次线路方案1197

第六节GBC-35(F)型手车式高压开关柜主要技术参数及一次线路方案1205

第七节KYN-10型交流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柜主要技术参数及一次线路方案1216

第八节JYN2-10型交流金属封闭型移开式开关柜主要技术参数及一次线路方案1223

第九节KGN-10型交流金属铠装固定式开关柜主要技术参数及一次线路方案1230

第十节XGN1-10型固定式金属封闭开关柜主要技术参数及一次线路方案1239

第一节国内、外真空断路器主要技术参数1246

第三章真空断路器1246

第二节ZN12-35型真空断路器技术数据1251

第三节ZN□-35型真空断路器技术数据1251

第四节ZN12-10系列真空断路器技术数据1252

第五节ZN18-10型真空断路器技术数据1253

第六节ZN22-10型真空断路器技术数据1254

第七节ZN28-10型真空断路器技术数据1255

第八节ZN3210型真空断路器技术数据1256

第九节ZN12系列真空断路器试验结果1256

第一章概述1266

第15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及设计选型1266

第二章设计原则1267

第一节标准范围1267

第二节相关规定1267

第三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1269

第一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1269

第二节 消防国际标准ISO8421(国际标准化组织)消防词汇(摘要)1270

第三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273

第四节火灾探测器1275

第五节灭火控制系统1286

第六节消防末端设备的联动控制1293

第四章火灾事故应急广播与通讯系统1306

第五章消防值班室或消防控制室1307

第一节消防控制室位置确定1307

第二节消防控制室的建筑、采暖通风等设计要求1308

第三节消防控制室内的布置1309

第六章消防设备用电电源与管线敷设1309

第一节消防用电设备对供电的要求1309

第二节配电系统设计1310

第三节管线敷设1313

第七章火灾应急照明1315

第一节为何要设置火灾应急照明1315

第二节应急照明的设置1315

第三节灯具的防火问题1318

第八章消防用电设备的接地1318

第九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及设计选型1319

第一节概述1319

第二节火灾探测器1328

第三节火灾报警控制器1345

第四节消防联动控制设备1350

第五节设备选型1353

第16篇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1355

第一章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和邻频有线电视系统的比较和标准简介1355

第一节共用天线电视系统和邻频有线电视系统的比较1355

第二节有线电视的主要标准简介1357

第二章邻频有线电视系统的主要技术要求1359

第一节邻频有线电视系统的主要技术要求1359

第二节干线传输中的主要技术问题1361

第一节天线及天线放大器1364

第三章有线电视系统的主要设备1364

第二节前端设备1369

第三节干线传输设备1375

第四节分配系统与无源部件1386

第五节接收机变换器1396

第四章有线电视系统设计1400

第一节有线电视前端的选型和电平配置1400

第二节干线传输系统的设计1402

第三节分配系统的设计1405

第四节系统设计举例1410

第五章有线电视系统的调试1416

第一节前端的调试1416

第二节干线和分支干线的调试1418

第三节分配系统的调试1420

第17篇闭路电视系统设计1421

第一章 闭路电视、有线电视以及应用电视之间的关系1421

第一节 闭路电视系统与有线电视系统的关系1421

第二节闭路电视系统与应用电视系统的关系1421

第二节应用电视的分类1422

第一节应用电视的构成1422

第二章应用电视简介1422

第三节应用电视的特点1425

第四节应用电视的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1427

第三章应用电视的主要设备1428

第一节摄像机1429

第二节监视器1435

第三节系统控制设备1440

第四章系统控制器1445

第一节简易控制器1445

第二节微机控制器1446

第三节视频信号的传输1451

第五章应用电视系统工程1452

第一节概述1452

第二节应用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1453

第三节 系统中的设备配置和功能设计1454

第四节工程设计1461

第五节系统应用实例1467

附录:应用电视系统中主要定型设备产品一览表1473

第一章前言1481

第18篇工业与民用建筑变配电所、空调系统及锅炉房计算机控制1481

第二章计算机及其控制系统1482

第一节概述1482

第二节计算机的结构与数制1484

第三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1486

第四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外部扩展接口电路1488

第五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1493

第六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接地问题1495

第七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施工图设计1497

第八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1498

第三章工业与民用建筑变配电所计算机控制1501

第一节概述1501

第二节工业与民用建筑变配电所计算机控制的设计原则1502

第三节工业与民用建筑变配电所计算机控制的测量回路设计1504

第四节工业与民用建筑变配电所计算机控制的信号与控制回路设计1507

第五节工业与民用建筑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1508

第六节工业与民用建筑变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施工图设计1514

第四章空调系统计算机控制1534

第一节概述1534

第二节空调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及其发展方向1536

第三节空调系统自动控制方案的确定1539

第四节空调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施工图设计1540

第五节空调系统计算机控制的软件设计1542

第五章工业与民用锅炉计算机控制1545

第一节概述1545

第二节工业与民用锅炉计算机控制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1546

第三节工业与民用锅炉计算机控制的组成与分类1547

第四节工业与民用锅炉计算机控制的施工图设计1549

第五节工业与民用锅炉计算机控制的现场调试与运行1552

第六节SPLC-9000工业与民用锅炉及汽机集散型测控系统1553

第19篇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及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1558

第一章总论1558

第一节BAS发展概况1558

第二节BAS监控对象和管理体制1559

第三节BAS监控功能1560

第四节BAS产品应具备的特点和品质1561

第五节BAS在智能建筑中的意义及与其它自动化系统的关系1562

第二节BAS网络结构1563

第一节概述1563

第二章BAS组成1563

第三章BAS软件1564

第一节概述1564

第二节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1565

第三节软件的层次结构1565

第四节软件分工1567

第四章楼宇自控产品性能及比较1568

第一节系统方案的考虑1570

第二节设计步骤1570

第五章BAS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1570

第三节产品的选择1577

第六章施工安装与调试1577

第一节施工安装1577

第二节系统调试1578

第20篇建筑电气CAD1580

第一章概述1580

第二章建筑电气CAD支撑台平1582

第一节CAD对支撑环境的要求1582

第二节Auto CAD1583

第三节MicrcStation1587

第一节基于Auto CAD开发的应用软件1591

第三章建筑电气CAD应用软件1591

第二节基于MicroStation开发的应用软件1593

第四章CAD网络集成1598

第一节网络系统1598

第二节CAD网络系统的设计方案1600

第章光纤有线电视的发展概况1603

第一节光纤有线电视系统的特点1603

第21篇光纤有线电视系统设计1603

第二节光器件的发展1606

第三节光纤有线电视系统的分类1607

第四节宽带综合业务HFC网的发展前景1609

第二章光器件的工作原理与指标1611

第一节光电转换原理1611

第二节光纤与光缆1615

第三节光发射机1621

第四节光接收机1624

第五节光放大器1626

第六节光耦合器1627

第三章光纤有线电视系统的设计举例1628

附录光纤/同轴电缆混合有线电视网中光链路的系统设计和测量方法1634

第22篇不间断电源装置(UPS)1645

第一章概述1645

第二章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1646

第三章UPS的供电方式及发展趋势1650

第四章设置原则1653

第五章设备选择原则1656

第六章蓄电池选择原则1658

第七章大型UPS设备布置及对相关专业要求1660

附 录1662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662

2.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1669

3.供用电监督管理办法1673

4.供电营业区划分及管理办法1677

5.用电检查管理办法1680

6.居民用户家用电器损坏处理办法1683

7.供电营业规则1685

编后记1702

1998《现代建筑电气设计施工手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朱林根主编 1998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建筑地面设计与施工手册(1999 PDF版)
建筑地面设计与施工手册
1999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现代建筑电气供配电设计技术( PDF版)
现代建筑电气供配电设计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图册( PDF版)
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图册
建筑电气设备手册 上册(1986 PDF版)
建筑电气设备手册 上册
1986
旗帜在运动场上飘扬(1956年02月第1版 PDF版)
旗帜在运动场上飘扬
1956年02月第1版 新文艺出版社
建筑电气设备手册  (上册)(1986年12月第1版 PDF版)
建筑电气设备手册 (上册)
1986年12月第1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民用与工业建筑  实用建筑电气设计手册(1987 PDF版)
民用与工业建筑 实用建筑电气设计手册
1987
合同管理及诉讼理论与实务  示范合同卷  下(1997 PDF版)
合同管理及诉讼理论与实务 示范合同卷 下
1997 最高人民法院出版社
工程建设手册  建筑工程设计与现代设计方法分册(1991 PDF版)
工程建设手册 建筑工程设计与现代设计方法分册
1991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建筑燃气设计手册(1999 PDF版)
建筑燃气设计手册
1999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现代建筑电气设备选型技术手册(1999 PDF版)
现代建筑电气设备选型技术手册
1999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施工手册(1997 PDF版)
建筑施工手册
1997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手册(1998 PDF版)
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手册
1998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智能建筑电气设计手册(1999 PDF版)
智能建筑电气设计手册
1999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发展经济学(1998 PDF版)
发展经济学
1998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