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水产养殖》求取 ⇩

目录3

第一章3

养蚌育珠3

第一节 育珠蚌的生物学特征3

一、河蚌的种类3

二、河蚌的形态结构5

三、河蚌的生活习性10

四、河蚌的食性10

五、河蚌的自然繁殖11

六、珍珠形成的机理12

第二节 养殖场地的选择14

第三节 人工繁殖技术15

一、亲蚌的选择与培育15

二、河蚌的生殖季节15

三、孵化方法与孵化池修建16

第四节 蚌苗培育18

第五节 人工育珠技术18

一、手术工具及材料18

二、手术前的准备20

三、手术操作方法22

四、手术季节28

一、养殖水域的要求29

二、养殖器材与方法29

第六节 育珠蚌的养殖29

三、育珠期间的管理31

第七节 疵珠形成原因及32

蚌病防治32

一、疵珠的形成与防止方法32

二、蚌病防治33

第八节 蚌的暂养、捕捞与运输34

第九节珍珠的采收与加工35

一、珍珠的采收35

二、珍珠的加工36

第一节生物学特性38

一、外部形态38

罗氏沼虾(长臂大虾)38

第二章38

二、栖息环境39

三、食性40

四、蜕壳与生长40

五、繁殖习性41

第二节 苗种人工繁殖42

一、亲虾培育42

二、产卵与孵化44

三、蚤状幼体的培育45

第三节幼虾培育47

一、养虾场的选址48

二、养虾的池塘48

第四节成虾饲养48

三、虾苗运输及下池49

四、饲养方式及放养密度和规格50

五、饵料与饲养管理51

六、日常管理55

第五节虾病防治57

一、幼虾期疾病防治57

二、成虾期疾病防治58

第六节 捕捞与运输59

一、捕捞59

二、运输60

第七节保鲜与销售60

第一节生物学特征62

一、形态特征62

第三章62

河蟹(螃蟹)62

二、生活习性64

三、食性66

四、生长特点66

五、繁殖习性67

第二节 防逃设施及养殖池69

的建造69

一、防逃设施69

二、养蟹池的设计与建造71

一、亲蟹的选择与培育72

第三节 人工繁殖技术72

三、抱卵蟹的饲养管理及受精卵的孵化73

二、亲蟹的促产73

第四节 苗种培育74

一、幼体培育74

二、幼蟹培育75

三、一龄蟹种的培育77

第五节 商品蟹的饲养79

一、湖泊和河沟养蟹79

二、池塘主养河蟹80

三、鱼塘混养河蟹82

四、稻田养蟹82

一、蟹病预防83

二、蟹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83

五、庭院养蟹83

第六节 疾病防治83

第七节 河蟹的捕捞及运输84

一、河蟹的捕捞技术84

二、河蟹的运输85

第四章87

鳗鲡(青鳝)87

第一节生物学特性87

一、形态特征87

二、生活习性88

四、生长速度89

五、繁殖习性89

三、食性89

第二节 饲养场建设90

一、场地选择90

二、鳗池建设92

第三节 营养与饵料96

一、营养需要96

二、饵料加工与投喂98

第四节苗种培育100

一、苗种来源与运输100

二、放种时间与密度101

三、饲养管理102

第五节成鳗饲养103

一、放种前的准备工作104

二、放种时间与密度104

三、饲养管理105

第六节 商品鳗的起捕与运输107

一、起捕107

二、运输107

第七节 病害防治108

一、预防鳗病的主要措施108

二、常见鳗病与流行季节109

三、常见病的治疗方法110

二、生活习性113

一、形态特征113

第一节 生物学特征113

大口鲇(鲇巴郎)113

第五章113

三、食性114

四、生长特点115

五、繁殖习性115

第二节 鱼苗的人工繁殖116

一、亲鱼来源116

二、亲鱼培育117

三、催产用亲鱼的选择118

四、催产与授精119

五、孵化123

第三节 鱼苗、鱼种培育126

一、鱼苗、鱼种生长发育的特点127

二、鱼苗培育128

三、鱼种培育130

四、苗种质量与鉴别134

五、苗种的运输136

第四节 成鱼饲养136

一、池塘主养大口鲇136

二、池塘配养大口鲇142

三、网箱饲养大口鲇142

第五节鱼病防治145

一、预防措施146

二、常见病及其防治147

一、形态特征150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150

第六章150

长吻?(江团)150

二、生活习性151

三、食性152

四、生长特点153

五、繁殖习性153

第二节 人工繁殖技术155

一、亲鱼的选择和培育155

二、催产157

三、授精159

四、孵化161

五、亲鱼的护理163

第三节苗种培育164

一、苗种来源164

二、放养规格和密度164

三、饵料165

四、饲养管理165

第四节 成鱼饲养167

一、池塘主养167

二、网箱饲养169

三、流水池饲养170

四、温流水池饲养171

五、池塘配养171

一、常见病预防措施172

第五节 疾病防治172

二、常见疾病治疗173

第六节捕捞与运输175

一、苗种的运输175

二、商品鱼的捕捞与运输176

第七章179

斑点叉尾?(沟鲇)179

第一节生物学特性179

一、形态特征179

二、生活习性180

三、食性181

四、生长特点182

五、繁殖习性183

第二节 人工繁殖技术184

一、亲鱼的选择与培育184

二、产卵繁殖188

三、人工孵化190

第三节 苗种培育194

一、仔鱼暂养培育194

二、大规格鱼种培育195

第四节 成鱼饲养199

一、池塘饲养199

二、网箱饲养202

第五节鱼病防治204

一、鱼病预防204

二、鱼病治疗205

胭脂鱼(黄排)210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210

一、形态特征210

第八章210

二、生活习性211

三、食性212

四、生长特点212

五、繁殖习性212

二、苗种池的设计与建造213

第三节人工繁殖技术213

一、亲鱼培育213

一、亲鱼池的设计与建造213

第二节 养殖池设计与建造213

二、催产215

三、授精216

四、孵化217

五、产后亲鱼的护理218

第四节苗种培育218

一、初期管理218

二、放养规格和密度218

三、饵料及饲养管理219

第五节 疾病防治219

一、亲鱼常见病防治220

二、鱼苗常见病防治221

一、亲鱼的运输222

第六节 亲鱼与苗种的运输222

二、鱼苗、鱼种的运输223

第九章226

黄鳝226

第一节生物学特性226

一、形态特征226

二、生活习性227

三、食性227

四、生长228

五、繁殖229

一、饲养场地的选择230

二、各类饲养池的修建230

第二节 养鳝池的建造与设计230

第三节 人工繁殖试验概况232

第四节 黄鳝饲养新方法232

一、鳝池准备与清池233

二、鳝种来源与选择233

三、放养前暂养与观察234

四、放养规格和密度234

五、饵料种类和投饵方法235

六、日常管理和季节管理237

第五节 疾病防治239

一、出血病239

二、水霉病240

四、毛细线虫病241

三、棘头虫病241

美国沼泽绿蛙(美国青蛙)243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243

一、形态特征243

第十章243

二、生活习性244

三、食性246

四、生长特点246

五、繁殖习性246

第二节 养殖池的设计与建造247

一、养殖场址的选择247

二、各类养殖池的修建248

三、防逃设施249

一、亲蛙的选择与培育250

第三节 人工繁殖技术250

二、催产251

三、授精252

四、孵化253

第四节 蝌蚪的培育253

一、建池与清池253

二、放养与管理254

第五节 幼蛙的培育255

一、清池消毒255

二、投饵255

三、水质管理256

一、网箱建造与设置257

第六节 成蛙饲养257

二、投饲技术258

三、管理258

第七节疾病防治258

一、疾病预防258

二、敌害生物防除259

三、常见病防治259

第八节 捕捞与运输261

第十一章264

大鲵(娃娃鱼)264

第一节生物学特性264

一、形态特征264

二、生活习性265

三、食性266

四、生长速度267

五、繁殖与发育268

第二节 人工繁殖技术270

一、亲鲵来源270

二、雌雄鉴别270

三、亲鲵培育271

四、催产亲鲵的选择271

五、催产271

六、人工授精272

第三节幼鲵饲养273

七、人工孵化273

第四节成鲵饲养274

一、饲养池274

二、放养密度275

三、投饵275

第五节 疾病防治276

一、内外科疾病276

二、寄生虫病277

第十二章279

中华鳖(团鱼)279

第一节生物学特性279

二、生活习性280

一、形态特征280

三、食性281

四、生长特点281

五、繁殖习性282

第二节 养鳖场的规划与设计282

一、鳖场的选择282

二、养鳖池的设计与修建283

第三节人工繁殖技术288

一、亲鳖的选择与培育288

二、亲鳖的发情、交配与产卵289

三、孵化289

一、稚鳖暂养291

二、稚鳖培育291

第四节稚鳖培育291

第五节幼鳖和成鳖的饲养293

一、幼鳖和成鳖的饲养管理293

二、鱼鳖混养294

第六节 疾病防治295

一、鳖病发生的原因295

二、常见鳖病的防治296

三、鳖的敌害299

第七节捕捞与运输299

一、苗种的运输299

二、成鳖的捕捞与运输299

一、鳖的医药用途300

第八节 产品加工及利用300

二、鳖的食用方法301

第十三章302

活饵培育技术302

第一节 蚯蚓和水蚯蚓302

一、蚯蚓302

二、水蚯蚓306

第二节 黄粉虫310

一、生物学特性310

二、养殖技术311

第三节蝇蛆313

一、生物学特性313

二、养殖技术313

二、培育技术316

第四节轮虫316

一、生物学特性316

第五节卤虫319

一、生物学特性319

二、培育技术320

第十四章323

特种水产动物的营养及人工饵料323

第一节 特种水产动物的营养特征323

一、蛋白质和氨基酸323

二、脂肪、必需氨基酸及类脂324

三、糖类325

五、维生素326

四、矿物元素326

第二节 特种水产动物的营养需要327

一、鳗鲡328

二、中华鳖329

三、河蟹330

四、罗氏沼虾331

五、鳝鱼334

六、斑点叉尾蛔335

七、其他水生动物336

第三节 人工饵料的配制及加工337

一、配制人工饵料所需的原料337

二、特种水产动物饵料配方示例340

三、人工饵料的加工调制342

第十五章345

疾病防治基础知识和技术345

第一节 疾病发生的机制345

一、外部因素345

二、内部因素347

第二节 疾病的诊断方法348

一、传染病348

二、寄生虫病353

第三节常用药物355

一、消毒防腐药355

二、抗菌药356

三、驱虫药357

第四节投药方式358

一、全池泼洒359

二、拌合饵料359

三、注射给药359

四、浸泡(药浴)360

五、外用360

第五节 疾病防治综合措施360

一、加强水质管理361

二、妥善贮存、加工和调制饵料361

三、早期诊断及时治疗361

四、严格消毒灭菌,切断传染途径362

五、精心饲养管理,增强抵抗疾病能力362

1997《特种水产养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周定刚主编 1997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特种水产养殖技术(1987 PDF版)
特种水产养殖技术
1987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特种淡水水产养殖利用技术(1994 PDF版)
特种淡水水产养殖利用技术
1994
特用水产养殖ハンドブツク(昭和54年12月 PDF版)
特用水产养殖ハンドブツク
昭和54年12月 地球社
水产养殖新品种  10( PDF版)
水产养殖新品种 10
水产养殖(1979 PDF版)
水产养殖
1979
特种水产养殖实用技术(1995 PDF版)
特种水产养殖实用技术
1995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特种水产品养殖新技术(1996 PDF版)
特种水产品养殖新技术
1996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特种水产养殖技术(1999 PDF版)
特种水产养殖技术
1999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特种淡水鱼类养殖(1996 PDF版)
特种淡水鱼类养殖
1996 北京:海洋出版社
水产养殖(1993 PDF版)
水产养殖
1993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特种水产养殖(1992 PDF版)
特种水产养殖
1992 南宁:接力出版社
淡水特种动物养殖学(1995 PDF版)
淡水特种动物养殖学
1995 大连水产学院养殖系
特种水产养殖技术(1999 PDF版)
特种水产养殖技术
1999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水产养殖(1985 PDF版)
水产养殖
1985 丰年社
特种水产养殖技术(1986 PDF版)
特种水产养殖技术
1986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