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求取 ⇩

第一章构造地质学13

构造地质学与地质学的关系13

构造地质学的对象14

本书讨论的范围17

第一章参考文献18

第二章力学原理20

地球外壳的物质20

原子20

气体、液体和固体20

22

力与加速度22

力的组合与分解23

静岩压力与围限压力25

差力25

应力27

应力的概念27

应力的计算28

应变28

定义28

变形的三个阶段28

应力应变关系图29

决定物质特性的因素31

围限压力31

温度34

时间:疲劳和蠕变35

溶液37

非均质性和非均一性38

结语39

柔性变形的力学39

问题所在39

粒间运动42

粒内运动42

重结晶作用44

地球外圈中的变形作用45

第二章参考文献45

第三章褶曲的描述48

引言48

岩层的产状48

褶曲的各个部分49

褶曲的命名51

褶曲的倾状61

重褶曲66

褶曲系66

褶曲的形态与深度的关系72

褶曲浓度的计算76

第三章参考文献77

第四章褶曲的野外研究及表示方法79

褶曲的认识79

直接观察79

岩层产状的画法81

圆型82

地形83

钻探86

采矿87

地球物理方法87

利用原生特征决定岩层顶面87

问题的性质87

古生物学的方法88

原生特征的利用88

波痕89

交错层90

递变层理91

局部不整合、沟痕和有关的特征91

泥裂92

两痕、孔穴和冈陵93

化石壳和行迹94

同时变形94

枕状构造94

熔岩的多孔状顶面94

野外方法96

利用牵引褶曲决定岩层的顶面96

牵引褶曲与大型褶曲轴的关系96

剖面中的牵引褶曲96

三度空间中的牵引褶曲97

牵引褶曲应用举例99

小型褶曲99

一致牵引褶曲和不一致牵引褶曲99

褶曲的表示方法100

照片与素描100

地质图100

构造剖面图101

构造等高线图102

立体图解103

模型103

第四章参考文献104

第五章褶皱作用的力学106

引言106

弯曲褶皱106

流动褶皱109

剪裂褶皱109

由直立运动造成的褶曲110

第五章参考文献111

第六章岩石的断裂112

引言112

试验资料112

张力112

挤压力113

力偶115

扭转116

断裂与应力的关系117

应力椭球体117

断裂与应力椭球体119

断裂与应变的关系119

应变椭球体119

断裂与应变椭球体120

岩石中的断裂123

第六章参考文献123

第七章节理125

一般特点125

几何分类126

成因分类134

与地面平行的节理141

第七章参考文献143

第八章断层的描述和分类144

一般特性144

沿断层的运动的性质145

平移运动与旋转运动145

相对运动146

对被错断的岩层的效果150

总错距的计算155

间隔156

落差与平错158

分类160

几何分类160

分类的基础160

以总错距的侧伏角为基础的分类161

以断层的产状与其邻接岩层产状的关系为基础的分类161

以断层的排列型式为基础的分类162

以断层倾角大小为基础的分类163

以视错动为基础的分类163

结语163

成因分类164

理想的分类164

以相对运动为基础的分类164

以绝对运动为基础的分类166

第八章参考文献167

第九章认识断层的标志169

引言169

构造的不连续170

岩层的重复与缺失170

断层面的特征171

矽化作用与矿化作用173

沉积岩相的差异173

地形上的标志174

断层崖,断层线崖与混合断层崖的区分182

第九章参考文献185

第十章断层作用的力学187

引言187

位移的方向187

应力与断层188

引言188

主应力轴之一是直立的一些情况188

中间主应力轴是水平时的情况190

一般情况195

其他因素195

引言195

施加的力195

非均质性195

断裂的效果195

柔性195

张力裂隙196

后来的变形196

结论196

理论的运用197

断层作用与应变椭球体199

第十章参考文献202

第十一章逆推断层203

引言203

成因203

逆掩断层206

再造图216

第十一章参考文献217

第十二章重力断层或正断层219

引言219

产状、大小和排列型式219

斜列式重力断层220

抬斜断块221

地堑与地垒227

间歇断层作用235

第十二章参考文献235

第十三章走向错动断层238

基本状态238

与褶曲轴斜交的走向错动断层238

侏罗山238

西南威尔士240

斜向走向错动断层的成因240

与褶曲轴垂直的走向错动断层241

围绕逆推断块的走向错动断层244

纵向走向错动断层245

走向错动断层显然比相关的褶曲年轻246

加拿大耶军克尼夫区246

苏格兰250

结语250

第十三章参考文献251

第十四章褶曲和断层的原因253

引言253

构造作用253

引言253

水平挤压253

作用253

原因255

水平张力257

岩浆侵入258

盐丘侵入258

来源不明的直立运动258

非构造作用259

引言259

在重力影响下在地表附近形成的构造形态259

山腰潜移260

崩裂构造260

凸曲261

倾斜和断层构造262

鼓起262

滑坡262

沉积物的差异紧缩262

化学作用263

冰川作用265

同时变形266

第十四章参考文献267

第十五章不整合270

引言270

不整合的类型271

怎样认识不整合273

在一个露头上出露273

区域制图275

岩层固结程度的显著不同278

变质程度的显著不同278

褶皱强度的显著不同279

岩层与侵入体的关系279

古生物学资料279

其他证据279

区别断层与不整合的准则279

第十五章参考文献281

第十六章盐丘283

引言283

盐丘的形状、大小及成分283

盐丘的成因287

岩丘的构造演化289

矿产资源290

第十六章参考文献290

第十七章喷出岩293

引言293

熔岩流294

火成碎屑岩层297

裂缝喷发299

中心喷发的一般性质299

火山300

一般形状300

基于内部构造的分类300

基于火山组的分类304

火山口、破火山口及与其有关的形式305

火山口305

破火山口307

火山喉管307

生长的速率311

隐火山和有关的构造314

第十七章参考文献314

第十八章深成岩体318

引言318

组织和内部构造319

与围岩的时代关系322

与围岩的构造关系323

深成岩体的形状和大小的决定326

整合深成岩体327

岩床327

岩盘330

岩盆334

岩背335

其他整合深成岩体336

不整合深成岩体340

岩墙340

火山管345

岩墙环346

岩基和岩株350

侵入的时间351

第十八章参考文献353

第十九章大型侵入体的占据空间356

引言356

岩浆升蚀作用356

压挤注入358

概述358

花岗岩体构造学358

引言358

流动期构造360

固结期构造361

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的区别363

交代交替作用(花岗岩化作用)366

结论369

第十九章参考文献370

第二十章劈理及片理372

引言372

描述劈理及片理的术语374

引言374

板状劈理或片理375

破劈理375

骨劈理375

层面劈理375

劈理的成因375

板状劈理或片理375

破劈理379

滑劈理379

层面劈理379

劈理和生理与大型构造的关系381

引言381

板状劈理381

破劈理385

多次变形386

结语386

第二十章参考文献387

第二十一章线理构造388

线理的性质388

线理产状的记录方法391

与大型构造的关系及成因392

引言392

变形的砾石、?状岩粒及矿物颗粒392

长条状矿物394

层理与劈理的相交394

皱纹395

擦痕及矿物条痕395

布丁构造、石英棒及窗棂构造395

不调和定向395

标轴396

小型构造与逆掩断层的关系397

第二十一章参考文献397

第二十二章构造岩石学399

引言399

野外技术401

实验室技术402

组构对称408

运动对称411

组构对称和运动对称的对比412

矿物方位的力学413

构造岩414

旋转的矿物415

野外应用417

第二十二章参考文献417

第二十三章构造地质学中的地球物理方法420

引言420

地球物理方法421

重力法422

原理422

方法423

振摆法423

重力仪法423

对振摆法及重力仪法所加的校正424

重力异常的计算425

扭秤法427

重力加速度与构造的关系428

磁力法431

原理431

技术433

磁力强度与地质构造的关系435

地震法437

原理437

折射法439

反射法443

地震法在地质学上的应用447

电法448

原理448

自然电流451

自发电流451

大地电流454

人工电流454

原理454

地表电位法454

电阻率法455

放射性457

第二十三章参考文献457

实验室练习461

1.水平岩层及直立岩层的露头圆型461

2.倾斜岩层的露头圆型;三点问题466

3.岩层的厚度和深度473

练习三参考文献482

4.褶皱岩层的构造剖面和视倾角483

练习四参考文献488

5.用几何作图再造褶曲构造489

练习五参考文献493

6.构造等高线与等厚线494

7.用三角法解断层问题500

8.投影法505

9.用画法几何丈量长度、面积和地质厚度510

10.用画法几何解三点问题和直立断层问题518

11.用画法几何解倾斜断层问题523

12.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529

练习十二参考文献536

13.构造地质学中的年代表537

1959《构造地质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美)M.P.毕令斯(Billings,M.P.)著;张炳熹 1959 北京:地质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构造地质及地质制图学(1961 PDF版)
构造地质及地质制图学
1961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1977 PDF版)
构造地质学
1977
构造地质学提纲(1957 PDF版)
构造地质学提纲
1957 华东水利学院
构造地质学和野外地质学(1955 PDF版)
构造地质学和野外地质学
1955 北京: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及地质力学(1979 PDF版)
构造地质及地质力学
1979 北京: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1984 PDF版)
构造地质
1984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1966 PDF版)
构造地质学
1966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石油构造地质学(1989 PDF版)
石油构造地质学
1989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进展(1994 PDF版)
构造地质学进展
1994 北京:地震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1979 PDF版)
构造地质学
1979 北京: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基础(1988 PDF版)
构造地质学基础
1988 北京: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1981 PDF版)
构造地质
1981 北京: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纲要(1982 PDF版)
构造地质学纲要
1982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  上(1973 PDF版)
构造地质学 上
1973 国立编译馆
构造地质学及地质制图学(1958 PDF版)
构造地质学及地质制图学
1958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