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求取 ⇩

第一章 训诂和训诂学1

一、什么是训诂1

目次1

二、什么是训诂学3

第二章 训诂学的内容5

一 释词和解句5

二 辨析古书异例15

1.句中倒字16

2.倒字叶韵16

(一)倒文16

3.倒句17

4.倒序17

(二)省文17

1.蒙上省17

2.因下省18

3.语急省18

4.以疏略而省18

5.二人之辞而省曰字18

1.同义字复用19

(三)复文19

3.两字义类相同牵连用之而复20

4.语词迭用20

2.复句20

5.一人之辞加曰字21

(四)变文21

1.用字错综21

2.连类并称21

3.变文叶韵21

5.句中或人名中用助字22

4.上下文变换虚字22

第三章 训诂学的作用23

一 指导语文教学23

(一)训诂学可以指导我们确认古代词语的正确含义24

(二)在遇到众说纷纭的疑难问题时,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裁断,以决定取舍,避免盲从27

(三)在遇到课本或选本中当注而未注的疑难问题时,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独立的研究,从而求得正确的答案,以弥补课本或选本在注释方面的不足29

(四)课本或选本如有误注之处,训诂学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这种错误,并加以匡正31

(五)训诂学能够使我们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32

二 指导古籍整理34

(一)训诂与校勘35

(二)训诂与标点38

四 误解俗语词42

(三)训诂与注释42

(四)训诂与翻译48

三 指导辞书编纂50

(一)纠正旧辞书在释义上的谬误50

(二)考索和补充被漏略了的义项52

(三)抉发词的意义结构间的内部联系58

第四章 训诂的条例、方式和术语63

一 训诂的条例63

(一)形训63

(二)声训64

(三)义训64

二 训诂的方式65

(一)互训65

1.《说文》同一部首中的互训65

2.《说文》不同部首中的互训66

(二)推原67

3.集合同义字以类为训67

(三)义界69

三 训诂的术语71

(一)释义的术语:曰、为、谓之、谓、貌、犹、之言、之为言71

(二)拟音的术语:读如、读若74

(三)改字的术语:读为、读曰75

(四)正误的术语:当作、当为75

(五)其它术语:互文见义、析言浑言、读破、反训、递训76

第五章 训诂的方法79

一 据古训79

二 破假借83

三 辨字形86

四 考异文88

五 通语法90

六 审文例92

(一)连文92

(二)对文94

(三)俪偶96

(四)上下文97

(五)整部书的用词98

七 因声求义99

八 探求语源103

第六章 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105

一 历史的观点105

二 辩证的观点107

(一)训诂与音韵108

(二)训诂与文字109

(三)训诂与校勘110

(四)训诂与语法113

三 唯物的观点115

第七章 学习和研究训诂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116

一 务平实,忌好奇116

二 重证据,戒臆断122

三 宁阙疑,勿强解125

第八章 训诂中常见的几种弊病127

一 望文生训127

(一)因昧于古义而望文生训127

(二)因不明假借而望文生训131

二 增文成义133

三 误解联绵词135

五 误解虚词142

第九章 训诂学的新领域——汉魏六朝以来方俗语词的研究144

一 俗语词研究的意义144

(一)俗语词研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环节144

(二)俗语词研究有助于古籍整理145

1.俗语词与古籍校勘145

2.俗语词与古籍标点149

3.俗语词与古籍注释151

二 俗语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58

三 俗语词研究的材料和方法165

(一)俗语词研究的材料165

(二)俗语词研究的方法165

1.审辨字形166

2.比类综合166

3.据对文以求同义词或反义词167

4.据异文以求同义词或近义词168

5.即音求义168

7.方言佐证169

6.探求语源169

四 俗语词研究的展望170

(一)继续编著各种俗语词专书170

(二)介绍和整理历代俗语词著作170

(三)编纂断代性质的俗语词辞典170

(四)编著《俗语词研究概论》171

第十章 训诂源流述略172

一 先秦典籍中已出现萌芽状态的训诂172

二 出现于秦汉之际的《尔雅》一书,是第一部成系统的训诂专著175

三 两汉时期,训诂学大兴178

四 魏晋南北朝以迄隋唐,训诂学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而为一切古文献服务183

五 宋代是训诂学的变革时期188

六 元、明两代训诂学趋向衰落192

七 清代训诂学发展到新的高峰,成为中国训诂学史上的黄金时代193

(一)对前人所著训诂专书的研究194

1.对《说文解字》的研究194

(二)字典和工具书的编纂195

6.对《广雅》的研究195

5.对《释名》的研究195

4.对《方言》的研究195

2.对《尔雅》的研究195

3.对《小尔雅》的研究195

(三)古籍的注释197

1.经部方面197

2.史部方面198

3.子部方面199

4.集部方面199

(四)文集笔记的写作200

1.戴震201

(五)几位杰出的训诂大师201

2.段玉裁202

3.王念孙、王引之203

4.俞樾205

5.孙诒让206

附录一、训诂学参考文献要目209

二、俗语词研究参考文献要目228

后记254

1986《训诂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郭在贻著 1986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训诂学引论(1971 PDF版)
训诂学引论
1971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训诂学要略(1984 PDF版)
训诂学要略
1984
训诂学简论(民国73.02 PDF版)
训诂学简论
民国73.02 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训诂学  下( PDF版)
训诂学 下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中学语文课外读物  散文小说部分(1979 PDF版)
中学语文课外读物 散文小说部分
1979
训诂学简论(1985 PDF版)
训诂学简论
1985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训诂学(1984 PDF版)
训诂学
1984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训诂学要略(1984 PDF版)
训诂学要略
1984 新文丰出版公司
训诂学概要(1943 PDF版)
训诂学概要
1943 国立华北编译馆
训诂学引论(1934 PDF版)
训诂学引论
1934 北京:商务印书馆
趣味词义辨析(1982 PDF版)
趣味词义辨析
1982 北京:北京出版社
训诂学要略(1984 PDF版)
训诂学要略
1984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训诂学概论(1988 PDF版)
训诂学概论
1988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训诂学原理(1996 PDF版)
训诂学原理
1996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训诂学(1994 PDF版)
训诂学
1994 台湾学生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