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耘书屋丛刻 第2集 1》求取 ⇩

卷一 避讳所用之方法1

第一避讳改字例1

第二 避讳空字例2

第三 避讳缺笔例3

第四 避讳改音例5

卷二 避讳之种类8

第五避讳改姓例8

第六 避讳改名例8

第七 避讳辞官例10

第八 避讳改官名例11

第九 避讳改地名例12

第十 避讳改干支名例12

第十一 避讳改经传文例13

第十二 避讳改常语例14

第十三 避讳改诸名号例15

第十四 避讳改物名例16

第十五 文人避家讳例17

第十六 外戚讳例18

第十七 宋辽金夏互避讳例19

第十八 宋金避孔子讳例20

第十九 宋禁人名寓意僭窃例20

第二十 清初书籍避胡虏夷狄字例21

第二十一 恶意避讳例22

卷三 避讳改史实24

第二十二避讳改前人姓例24

第二十三 避讳改前人名例24

第二十四 避讳改前人谥例26

第二十五 避讳改前代官名例27

第二十六 避讳改前代地名例28

第二十七 避讳改前代书名例30

第二十八 避讳改前朝年号例31

卷四 因避讳而生之讹异33

第二十九因避讳改字而致误例33

第三十 因避讳缺笔而致误例33

第三十一 因避讳改字而原义不明例34

第三十二 因避讳空字注家误作他人例35

第三十三 因避讳空字後人连写遂脱一字例36

第三十四 讳字旁注本字因而连入正文例36

第三十五 因避讳一人二史异名例37

第三十六 因避讳一人一史前後异名例40

第三十七 因避讳一人数名例40

第三十八 因避讳二人误为一人或一人误为二人例41

第三十九 因避讳一地误为二地或二地误为一地例43

第四十 因避讳一书歆为二书例43

第四十一 避讳改前代官名而遗却本名例44

第四十二 避讳改前代地名而遗却本名例44

卷五 避讳学应注意之事项47

第四十三避嫌名例47

第四十四 二名偏讳例48

第四十五 已祧不讳例49

第四十六 已废不讳例50

第四十七 翌代仍讳例51

第四十八 数朝同讳例52

第四十九 旧讳新讳例53

第五十 前史避讳之文後史沿袭未改例54

第五十一 避讳不尽或後人回改例56

第五十二 避讳经後人回改未尽例57

第五十三 南北朝父子不嫌同名例59

卷六 不讲避讳学之贻误61

第五十四不知为避讳而致疑例61

第五十五 不知为避讳而致误例62

第五十六 不知为避讳而妄改前代官名例63

第五十七 不知为避讳而妄改前代地名例64

第五十八 非避讳而以为避讳例64

第五十九 已避讳而以为未避例66

第六十 以为避讳回改而致误例67

卷七 避讳学之利用69

第六十一因讳否不画一知有後人增改例69

第六十二 因讳否不画一知有小注误入正文例69

第六十三 因讳否不画一知有他书补入例70

第六十四 因讳否不画一知书有补版例71

第六十五 因避讳断定时代例71

第六十六 因避讳断定二人为一人例73

第六十七 因犯讳断定讹谬例74

第六十八 因犯讳知有衍文脱文例76

第六十九 因犯讳或避讳断为伪撰例77

第七十 据避讳推定而讹误例80

第七十一 避讳存古谊古音例81

卷八 历朝讳例83

第七十二秦汉讳例83

第七十三 三国讳例85

第七十四 晋讳例87

第七十五 南北朝讳例89

第七十六 唐讳例93

第七十七 五代讳例95

第七十八 宋讳例98

第七十九 辽金讳例102

第八十 元讳例104

第八十一 明讳例106

第八十二 清讳例108

《励耘书屋丛刻 第2集 1》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