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史》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

第一节 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

一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1

二 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签订7

三 第二次鸦片战争14

四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7

第二节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进一步陷入18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18

一 洋务运动18

二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20

三 中日甲午战争21

四 《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严重后果27

第三节 八国联军的入侵,中国半殖民地30

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30

一 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战争30

二 《辛丑条约》的签订37

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41

第二章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准备44

第一节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44

一 太平天国前期斗争的胜利44

二 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49

三 太平天国的后期斗争及其失败53

第二节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65

一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65

二 戊戌变法及其失败70

第三章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及其终结76

第一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发展76

一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76

政治状况76

二 孙中山的早期政治活动81

三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出现85

四 同盟会的建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89

一 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革命斗争91

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91

二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97

三 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与袁世凯篡权102

四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108

第三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继续奋斗与挫折113

一 袁世凯的专制统治和革命党人113

的“二次革命”113

二 洪宪帝制与护国战争116

三 皖系军阀的专制统治和护法斗争121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28

第一节 中国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文化128

运动的兴起128

一 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工人128

阶级的壮大128

二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32

三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35

一 五四运动的爆发138

第二节 五四运动138

二 五四运动的重大胜利142

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45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46

一 改造社会的探索和马克思主义在146

中国的广泛传播146

二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55

三 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162

四 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166

第五章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170

第一节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大革命170

的兴起170

一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酝酿和形成170

二 大革命的兴起177

三 统一战内部的分化与斗争183

第二节 大革命的高潮189

一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189

二 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195

第三节 蒋介石、汪精卫反革命政变。大革命的失败200

一 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200

二 “四一二”蒋介石集团的叛变201

三 “七一五”汪精卫集团的叛变。大207

革命的失败207

第六章 十年内战和抗日救亡运动216

第一节 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功统治216

一 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建立216

二 国民党新军阀政权的性质223

三 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下的社会各阶层229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斗争236

一 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和革命根据地236

的开辟236

二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244

三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249

一 “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257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日民主运动257

二 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国民党营垒的分化262

三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及其危害267

第四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国内和平的实现275

一 华北事变。民族危机加深275

二 “一二九”运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277

三 中国共产党关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281

形成283

四 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同的初步283

第七章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289

第一节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289

一 芦沟桥事变,全民族奋起抗战289

二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各党派的抗战主张294

三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300

四 敌后解放区战场的开辟308

五 中国共产党人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314

第二节 坚持持久抗战317

一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317

二 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322

三 共产党为坚持团结抗战的斗争330

四 解放区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334

第三节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347

一 世界反法斯西战争胜利发展。解放区战场开始局部反攻347

二 国民党统治的腐败。抗日民主运动高涨350

三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之命运的斗争354

四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361

第八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366

第一节 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366

一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和各党派的366

政治主张366

二 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373

三 国民党的内战部署和共产党巩固解放区的措施379

第二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和中国革命的新高潮384

一 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384

二 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中间路线的破产389

三 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历史转折396

第三节 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403

一 伟大的战略决策403

二 蒋家王朝的覆灭411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415

第九章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421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国民经济的恢复421

一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形势和任务421

二 全国大陆的统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巩固423

三 新民主主义经济文化制度的建立427

四 外交战线上的胜利和抗美援朝运动438

五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4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的建立445

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445

二 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50

三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56

四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462

结束语467

1986《中国革命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南京大学等七所高校《中国革命史》编写组编写 1986 南京工学院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革命史(1994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94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94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94
中国革命史(1988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88
中国革命史(1999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99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90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90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88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88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情报学研究导论(1992 PDF版)
情报学研究导论
1992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87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87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86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86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91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9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新中国土木工程手册(1953 PDF版)
新中国土木工程手册
1953 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
中国革命史(1987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87 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92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92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93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93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中国革命史(1997 PDF版)
中国革命史
1997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