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论》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2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2

二、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4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8

第二节 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1

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1

二、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3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和方法22

一、学习和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意义22

二、学习和研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法24

第二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历史地位27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27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27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31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结构、特点34

一、主要内容34

二、基本结构37

三、鲜明特点38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40

一、中国第二次革命的行动指导、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40

二、初步解决了一个涉及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历史性课题42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有中国特色,又具有普遍意义44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当代化的最新成果45

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将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47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49

第一节 中国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49

一、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历史选择49

二、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50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2

一、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52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走自己的道路55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60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迈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60

二、中国迈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创造精神的集中体现62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63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66

第一节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6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66

二、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和实践6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73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7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7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7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7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79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82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82

一、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82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8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86

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8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87

三、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89

四、发展生产力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89

五、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91

第三节 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途径92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92

二、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93

三、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围绕发展生产力做好各方面工作94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96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96

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重新认识96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理论98

第二节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105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09

三、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111

第三节 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16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16

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17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18

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12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和内容121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121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12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市场经济128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128

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29

第三节 坚持两手抓方针,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134

一、对两手抓方针的认识134

二、贯彻两手抓方针,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到新水平139

第八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144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144

一、和平问题145

二、发展问题147

三、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149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争取和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150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150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新发展154

第三节 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156

一、搞现代化建设必需实行对外开放156

二、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和步骤159

三、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方针和原则160

四、破除姓“资”姓“社”的禁锢,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扩大对外开放161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164

第一节 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164

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164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66

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168

四、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70

第二节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171

一、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立国的根本方向172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立国治国的根本保证172

三、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立国治国的领导核心173

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旗帜173

第三节 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关系174

一、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的保证174

二、改革开放为四项基本原则奠定坚实的基础176

三、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178

第十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181

第一节 基本实现现代化要分三步走181

一、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181

二、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战略步骤的确立182

三、实现小康是我国九十年代的奋斗目标184

第二节 抓住时机,争取每隔几年使经济发展上一个新台阶185

一、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力争每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的迫切必要性185

二、当前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186

三、正确处理与经济发展每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相关的问题188

第三节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91

一、共同富裕构想的提出191

二、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192

三、坚持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194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197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197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和确立的197

二、党的领导的实质是对人民群众的革命事业起指导作用198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200

一、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200

二、党的领导是任何其它政党、团体和组织所不能替代的203

第三节 在新的历史时期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203

一、在改革开放的新一轮浪潮中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的特殊重要性203

二、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从严治党205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214

第一节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214

一、工人阶级是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214

二、农民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同盟军215

三、知识分子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先锋和桥梁217

第二节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218

一、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中,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18

二、人民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转变220

三、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人民军队,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223

第三节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和各族人民的大团结225

一、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225

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保证国家稳定、繁荣和统一的重要力量229

第十三章 按“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实现国家统一232

第一节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和内容232

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232

二、“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含义及内容234

第二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依据和意义236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依据236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240

第三节 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是“一国两制”的成果241

一、香港问题的解决241

二、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一国两制”的巨大成功242

第四节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台湾和大陆实现统一的最现实方案244

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台湾和大陆实现统一的最现实方案244

二、为实现台湾与大陆的最后统一而积极创造条件246

第十四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247

第一节 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发展247

一、形成的基本条件247

二、形成发展的过程252

第二节 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和特点253

第三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255

一、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255

二、如何做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毫不动摇260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26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历史回顾266

一、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前进266

二、社会主义的伟大功绩268

三、现实社会主义发展中出现低潮的原因270

四、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273

第二节 社会主义走向二十一世纪的展望274

一、正确把握展望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的方法论问题274

二、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278

三、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是历史的趋势,但须有一个漫长的曲折过程,二十一世纪仍处在这个过程中281

第三节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283

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283

二、艰苦奋斗,开拓前进,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285

后记288

199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永超,冯照光,张志辉编 1993 中共南阳地委党校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1996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1996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07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0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概论(1998 PDF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概论
199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5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5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 北京:人民出版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 北京:人民出版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1995 PDF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
1995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1997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
1997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概论(1993 PDF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概论
1993 八一出版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1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91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1995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
1995 北京:华夏出版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1997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
1997 北京:科学出版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1996 PDF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1996 北京:红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