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求取 ⇩

绪论人类在不断探索地球中发展1

第一节 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1

第二节 地质学的主要对象是地壳1

第三节 互相补充的三个主题2

第四节 对象的特点规定研究方法的特殊性3

第五节 博览——学好地质学的关键3

第六节 探索——人类繁荣昌盛的途径4

思考题4

第一章地球和地壳5

第一节 人间在天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5

第二节 坐地日行八万里8

第三节 表里不一的地球9

第四节 蓝色的星11

第五节 地壳12

第六节 岩石按成因分三类13

第七节 矿物,集合成岩石的天然化合物14

第八节 地壳一半由长石组成17

第九节 三宙、六代、十六纪——地球的历史19

第十节 珍惜分异作用的产物——矿床21

思考题22

第二章岩浆活动和岩浆岩23

第一节 沃土难弃23

第二节 维苏威火山喷发的程式25

第三节 巴里库丁火山的档案完整25

第四节 通道是火山的基本机构26

第五节 火山喷出物有三种物理状态28

第六节 分类,火山和多种研究工作的突破口33

第七节 火圈以及喷火饰带37

第八节 熔岩的起源是“水火之争”的焦点38

第九节 岩浆岩体有喷出的和侵入的两类40

第十节 结晶状况说明冷凝环境43

第十一节 颜色深浅反映二氧化硅的含量43

第十二节 分异是岩浆成分多样的原因之一44

思考题46

第一节 地表岩石终将毁烂47

第二节 岩石本身是变化的根据47

第三章岩石的毁烂47

第三节 适应地表物理环境,岩石碎裂49

第四节 氧化,化学风化中最敏锐的反应52

第五节 碱离子在温湿气候中被淋除53

第六节 砖红土、铝土矿是化学风化的终极产物54

第七节 物理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相辅相成55

第八节 土壤是风化产生的宝贵资源57

第九节 气候是主要的变化条件58

思考题61

第四章河流,如画江山的主要雕塑师62

第一节 文化的摇篮、雕塑河山的巨匠62

第二节 能量取自太阳62

第三节 水流而后江河成63

第四节 河流的三种地质作用64

第五节 河流、水系65

第六节 河流剥蚀作用有三种方式、三个方向66

第七节 分选良好是河流搬运作用的特色71

第八节 沉积发生在搬运能力骤减处72

第九节 三角洲的三种类型75

第十节 河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77

第十一节 河流发展的少年、壮年和老年阶段77

第十二节 胜利隐伏着忧患82

思考题83

第一节 干渴的威胁正在逼来84

第二节 地下水主要来自天落水84

第五章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84

第三节 岩石的透水性和含水性85

第四节 水以五种状态潜藏在地下两个带中85

第五节 含水层和自流盆地88

第六节 “量出为用”,节约用水89

第七节 洞府鲁班的佳作90

第八节 管涌导致地陷堤溃94

第九节 钟乳,地下水的沉积物94

第十节 温泉,深循环的地下水95

思考题96

第六章水晶宫及其遗迹97

第一节 北京猿人和冰川97

第二节 冰川冰因重力流动97

第三节 冰川的分类100

第四节 锉一般剥蚀、牛一样驮运103

第五节 沉积作用发生在冰川消融处108

第六节 冰期间丽日融融108

第七节 气温千年有涨落110

第八节 几亿年前的冰川活动111

第九节 并非为了怀古111

思考题112

第七章风和荒漠113

第一节 风和荒漠相伴为害113

第二节 风的搬运作用114

第三节 风的剥蚀作用和剥蚀地形116

第四节 风的沉积作用和沉积地形117

第五节 黄土119

思考题120

第八章地球独具的聚宝盆——海洋121

第一节 从绳索测深到深潜舱121

第二节 大洋底上气象万千123

第三节 海水的量和质125

第四节 波浪扰动的深度是半个波长126

第五节 潮汐和洋流128

第六节 密度流130

第七节 剥蚀同样有三种方式131

第八节 海滩是自求平衡的结果132

第十节 海洋沉积物的四种来源134

第九节 矿产生成是选择性搬运和沉积的结果134

第十一节 影响沉积环境的四个因素135

第十二节 深海沉积135

第十三节 滨海沉积138

第十四节 浅海沉积140

思考题142

第九章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143

第一节 珍惜我国稀少的湖泊143

第二节 湖泊按湖盆成因和水质分类143

第三节 湖泊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接受沉积146

第四节 碎屑物质是湖泊沉积的主体147

第五节 化学沉积主要由气候决定148

第六节 沼泽 、泥炭、煤150

思考题153

第十章成岩作用和沉积岩154

第一节 成岩作用154

第二节 沉积岩的三项特点155

第三节 沉积岩的分类159

第四节 沉积环境相沉积“相”161

思考题162

第十一章变质作用和变质岩163

第一节 岩石适应地壳内的环境而发生变质163

第二节 侵入体周围的接触变质带163

第四节 动力变质岩以结构碎裂为特征164

第三节 区域变质作用起因复杂164

第五节 环境的特点决定变化趋势165

第六节 构造是识别变质岩最主要的标志167

第七节 矿物成分和变质矿物组合规律168

第八节 原岩——变质作用的根据170

第九节 岩石大循环171

思考题171

第十二章地球的历史,人类的发祥史172

第一节 地层,地球历史的史料172

第二节 整理地层系统的三条规律173

第三节 地层的章节段落177

第四节 为用天文时间纪年所作时努力179

第五节 地球历史的天文阶段181

第六节 三十亿年四大事件183

第七节 早古生代,无脊椎动物的时代187

第八节 晚古生代,生物开发大陆的时代188

第九节 中生代,恐龙的时代190

第十节 新生代,哺乳动物的时代192

第十一节 人在竞争中取胜,但今后193

思考题195

第十三章地壳的运动和变形196

第一节 山有四类196

第二节 造山运动和造陆运动198

第三节 阶地,地壳上升的证据199

第四节 拉张、挤压——水平运动的结果200

第五节 运动速度差异导致扭动201

第六节 断裂构造的几何形态研究204

第七节 褶皱——岩层的柔性变形209

第八节 构造体系211

思考题213

第十四章地震和地球内部构造214

第一节 1976年7月28日214

第二节 弹性回跳导致的振颤215

第三节 烈度说明地震破坏的程度216

第四节 利用惯性,张衡完成突破219

第五节 按激发能量划分的里氏震级221

第六节 地震带和地震区划是最先认识并应用的规律222

第七节 防震有方、消震有望224

第八节 贝尼奥夫层227

第九节 黑箱地球229

第十节 重力异常表明地球内部不均匀230

第十一节 莫霍洛维契破译出第一组密码233

第十二节 古登堡建立起地球的四层模型236

第十三节 地球内部构造的最新模型238

第十四节 地球的化学成分241

思考题242

第十五章板块构造学说243

第一节 一位气象学家挑起的论争243

第二节 魏格纳握有证据244

第三节 板块上通常洋、陆并存248

第四节 活动集中在边界上249

第五节 古地磁学为活动论助阵256

第六节 近二亿年中板块运动史260

第七节 拼贴地体263

思考题263

第十六章热和重力推动地球演化264

第一节 地球浅部演化过程的基调264

第二节 地质作用的分类264

第三节 内生和表生地质作用的相干生266

第五节 用系统观来考察地质作用267

第六节 热,地质作用的一台发动机267

第四节 地质作用有自控功能267

第七节 陡坡因重力而坍塌270

第八节 重力也是地质作用的原动力274

思考题274

附录一矿物的野外鉴定方法276

附表1-1 常见矿物肉眼鉴定检索表276

附表1-2 常见矿物的主要特征277

附录二岩石的野外鉴定282

附表2-1 常见岩石肉眼鉴定检索程序表284

附表2-2 主要沉积岩的鉴定特征286

附表2-3 岩浆岩主要类型288

附表2-4 常见变质岩289

参考文献290

1990《普通地质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许至平编著 1990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普通地质学(1958 PDF版)
普通地质学
1958 北京:地质出版社
普通地质学( PDF版)
普通地质学
商务印书馆
普通地质学讲义( PDF版)
普通地质学讲义
普通地质及矿山地质学( PDF版)
普通地质及矿山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  下(1954 PDF版)
普通地质学 下
1954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地质学(1990 PDF版)
普通地质学
1990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普通地质学(1954 PDF版)
普通地质学
1954 北京:商务印书馆
简明地质学史(1983 PDF版)
简明地质学史
1983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普通地质学(1995 PDF版)
普通地质学
1995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普通地质学(1949 PDF版)
普通地质学
1949 东北有色金属学会
普通地质学讲义(1952 PDF版)
普通地质学讲义
1952 东北地质学院
普通地质学(1926 PDF版)
普通地质学
1926 中华学艺社
普通地质学(1956 PDF版)
普通地质学
1956 北京:商务印书馆
普通地质学(1926 PDF版)
普通地质学
1926 商务印书馆
普通地质学(1929 PDF版)
普通地质学
1929 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