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求取 ⇩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

一、哲学1

绪论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2

三、哲学思想产生和发展的根源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8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条件8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10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上的伟大革命1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1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13

二、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更加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15

三、自然科学工作者应当做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17

第一节 物质是客观实在19

一、什么是物质19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9

二、物质和物质形态24

第二节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27

一、运动和物质的不可分割性27

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31

三、运动和静止33

第三节 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35

一、时空与物质的不可分割性35

二、时空的客观性39

三、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41

四、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44

第四节 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47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47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50

三、意识是物质的反映53

四、人工智能55

一、世界统一于物质58

第五节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58

二、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自然科学证明60

三、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哲学证明63

第二章 辩证法的规律69

第一节 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矛盾运动普遍规律的科学69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69

二、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有规律的72

三、事物矛盾运动的普遍规律是辩证法的研究对象73

一、对立和统一75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75

二、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源泉78

三、多种矛盾的对立和统一85

第三节 量变质变规律89

一、质、量、度89

二、量变和质变92

三、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95

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98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98

二、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100

三、否定之否定102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通性和多样性105

第五节 辩证法的其他规律107

一、辩证法其他规律的地位107

二、内容形式规律108

三、原因结果规律111

四、偶然必然规律115

五、可能现实规律118

第六节 辩证法的核心和精髓121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21

二、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124

第三章 自然观132

第一节 自然观的革命132

一、两种自然观的对立132

二、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134

第四章 历史观137

三、自然哲学138

四、辩证自然观的创立和自然观的革命140

第二节 自然界物质的基本形态144

一、实物和场144

二、结构和性能148

三、物质层次的间断性和连续性153

第三节 自然界运动的基本规律158

一、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形式158

二、吸引和排斥是运动的基本形式163

三、运动形式的相互转化166

一、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173

第一节 两种对立的历史观173

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78

三、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81

第二节 社会基本矛盾185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185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85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88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191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91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9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195

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95

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197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202

第三节 社会意识形态和自然科学208

一、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208

一定时代的社会意识,都是该时代社会存在的反映208

社会意识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09

一切社会意识形态在其发展中,都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210

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不完全一致211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212

社会意识的各种形态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212

二、社会意识的各种形态212

道德213

艺术214

宗教214

哲学和社会科学216

三、自然科学和科学发展的新趋势217

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217

科学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219

自然科学发展对社会、思维科学的影响220

一、人与社会在历史发展中的相互作用222

第四节 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22

二、群众与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227

三、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解放232

第五章 认识和逻辑238

第一节 认识和实践238

一、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238

二、认识依赖于实践242

实践及其基本特征24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45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48

三、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250

从实践到认识251

从认识到实践256

实践和认识的矛盾运动258

第二节 逻辑思维260

一、思维的矛盾运动260

二、思维形式的转化265

概念265

判断269

推理271

归纳和演绎273

三、逻辑思维的方法273

分析和综合275

历史和逻辑279

抽象和具体281

第三节 真理286

一、真理的客观性287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290

三、真理和谬误292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95

附录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300

韦纳尔·卡尔·海森堡304

埃温·薛定谔307

尼尔斯·玻尔310

麦克思·普朗克311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314

卡尔·鲍波尔317

托马斯·库恩320

伊姆雷·拉卡托斯324

P·费耶阿本德327

大卫·希尔伯特330

诺贝尔特·维纳333

雅克·莫诺336

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340

1981《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工学院,同济大学编 1981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199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91 长沙:湖南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1990
马克思主义概论(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概论
198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
1993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新编(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新编
1989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198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1981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3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198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1985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1990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8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87 北京:东方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稿(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稿
1990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199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
1995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
1990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
1990 北京:华夏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论(199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论
1997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