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史》求取 ⇩

第二册——中英鸦片战争——1

第一章 中英关系之转变——律劳卑事件1

第一节 商务监督与中英龃龉1

(一)监督之派遣(一八三三)2

(二)卢坤与律劳卑之争执——「旧章遵守问题」(一八三四)4

(三)封舱与兵船进省11

第二节 事件之结束(一八三四)16

(一)律劳卑退回澳门:开舱16

(二)朝廷之意见20

(三)善后——整饬广州贸易24

第三节 义律与马他伦28

(一)义律继任监督(一八三六)28

(二)舰队司令来粤(一八三七)30

第二章 禁烟问题35

第一节 道光前之烟禁与银禁37

(一)烟禁37

(1)雍正时代——鸦片与鸦片烟37

(2)嘉庆时代——查禁进口38

(二)银禁43

第二节 道光初期之烟禁47

(二)塞源——断绝来路(一八二一——一八二九)48

(1)行商认保输查48

甲、阮元的烟禁谕(一八二一)48

乙、所谓叶恒澍案(一八二一)50

(2)纹银偷漏与鸦片51

甲、黄中模奏(一八二二)52

乙、尹佩芬奏(一八二三)54

丙、失察鸦片条例(一八二三)56

甲、章沅奏(一八二九)57

(3)查禁银出烟入章程(一八二九)57

乙、李鸿宾章程(一八二九)58

丙、绝英市议(一八二九)62

(二)塞源与遏流(一八三○——一八三五)63

(1)遏流之必要(一八三○)63

(2)查禁鸦片分销章程(一八三○)65

(3)加重买食罪名(一八三一)68

(4)快鞋与定船70

(5)再申禁令(一八三二——一八三四)72

(三)内地种植之禁止(一八三○——一八三五)76

第三节 塞源遏流与正本79

(1)卢坤奏片——弛禁试探(一八三四)80

(一)禁烟的歧途——弛禁谕(一八三六)80

(2)王玥奏折——吸食弛禁(一八三六)81

(3)许乃济奏折——全部弛禁(一八三六)82

(4)粤督覆奏——章程九条(一八三六)86

(二)弛禁驳议——严禁谕(一八三六)90

(1)朱樽与许球90

(2)袁玉麟折91

(三)驱逐趸船及烟商(一八三七——一八三八)95

(2)黄爵滋折——银与烟104

(四)重治吸食——黄爵滋的主张(一八三八)104

(1)银漏104

(五)林则徐的意见与辩法(一八三八)108

(1)章程六条109

(2)实行查办112

(3)痛谕烟害114

(六)简派钦差与新议章程116

(1)加紧查拏(一八三八)117

(2)简派钦差大臣(一八三八)118

(3)查禁章程(一八三九)119

第三章 钦差大臣林则徐之措置125

第一节 到粤与缴烟125

(一)钦差到粤126

(1)沿途传牌与到粤关防126

(2)到粤奏报127

(二)访查与缴烟谕帖130

(1)调查询访130

(2)谕行商131

(3)谕夷人133

(三)拏究夷犯颠地135

(四)围困夷馆——强制缴烟136

(1)包园夷馆136

(2)再谕缴烟138

(五)义律缴烟141

(1)稟告缴烟141

(2)收缴经过142

(3)烟价问题145

(4)林邓奏报146

(六)美荷与葡149

(1)美商稟请照常贸易149

(2)荷领事请发下澳红牌150

(3)美人鸦片152

(4)澳门鸦片154

(七)烧烟156

(1)收缴完毕156

(2)销毁经过157

(八)檄谕英王160

(1)颁发经过160

(2)檄谕原文162

(3)另一道164

第二节 具结通商与交凶167

(4)投递方法167

(一)英人离省168

(二)具结问题170

(1)谕令义律具结:拒绝170

(2)美荷亦拒具结173

(三)英船进埔问题175

(1)林邓催令英船进埔:义律拒绝175

(2)英船食物接济困难176

(3)林邓奏报178

(四)交凶问题——林维喜案180

(五)英人离澳182

(1)林邓严谕183

(2)英人离澳185

(六)永断鸦片186

(七)九龙冲突188

(八)进行妥协——初次澳门协商192

(1)林邓条件192

(2)义律答覆194

(3)林邓二次条件196

(4)义律二次答覆198

(5)林邓会谕「最后通牒」199

(九)具结进埔200

(1)钦差坚持具结201

(2)英船请允进埔201

(3)义律请求辟谣203

(4)遵式具结之英船204

(5)饬令美领遵式具结205

(一○)妥协破裂——二次澳门协商206

(1)义律允许盤验206

(2)钦差仍令具结:拒绝盤验207

(3)盤验三难——不结不己211

第三节 穿鼻海战与封港(一八三九)214

(一)穿鼻海战214

(1)英船续有具结214

(2)穿鼻及官涌之战215

(3)冲突近因220

(二)封港221

(1)停止英国贸易222

(2)朝廷态度之决绝224

(3)义律欲求承平:林鄧批斥225

(三)英人被拘案227

(四)中英冲突中之澳门230

(1)义律请允运货至澳:被拒230

(2)士密宾多往来书信232

(3)中国当局之措置与策略234

(五)严断接济——以守为战236

(六)封闭禁海议241

(1)会望颜摺241

(2)林则徐摺241

(1)邓廷桢之布置244

(七)治防244

(2)林则徐之布置245

(八)英军封锁广州(一八四○)247

(1)美国领事禀告:林不信247

(2)义律通告粤民249

(3)督抚奏报249

(九)「夷务不能歇手」251

(1)政府态度转变251

(2)林则徐最后意见252

第四章 中英战争之第一期256

(一)厦门投文257

第一节 战争初起与大沽会谈257

(二)定海失守259

(1)英官文书260

(2)定海失守261

(三)英使到津265

(四)照会269

(1)英水师统领照会269

(2)英外相照会271

(3)北京态度276

(1)会谈经过277

(五)大沽会谈277

(2)琦善照会280

(3)琦善奏报284

(六)英船南返及浙江交涉286

(1)英船南去:惩处林邓286

(2)浙江释俘问题288

(3)浙江停战问题293

第二节 粤东谈判与战争——琦善时代297

(一)琦善到粤与北京政策的转变297

(1)初次谈判301

(二)琦善义律之初期交涉301

(2)割海岛与增口岸305

(3)「磨难」与「开导」308

(三)沙角之战与穿鼻草约313

(1)沙角之战313

(2)穿鼻草约318

(四)宣战与琦善治罪324

(1)下诏宣战324

(2)逮问琦善327

(1)虎门之战332

(五)虎门陷落332

(2)停战336

第三节 粤东谈判与战争——奕山时代339

(一)杨芳与奕山339

(1)杨芳措置339

(2)奕山奏报342

(二)广州之战344

(1)战情探报344

(2)当事者奏报348

(3)第三者记述350

(三)广州和约353

(四)退兵与撤防360

(1)三元里事件360

(2)退兵与撤防362

第五章 中英战争之第二期:南京条约366

第一节 闽浙之战367

(一)朴鼎查到粤368

(二)厦门失守369

(三)定海再陷371

(1)定海军备371

(2)仇英之裕谦373

(3)定海再陷376

(四)镇海与宁波379

(1)镇海失守与裕谦之死379

(2)宁波失守381

(3)三城夷情382

(五)朝廷之应付——沿海治防385

(六)浙东反攻之失败388

(1)奕经之布置388

(2)反攻与失败392

(3)慈溪之战394

第三节 自乍浦至镇江——「剿抚」两难396

(一)「抚议」之起396

(1)刘韵珂之奏请396

(2)耆英伊里布之赴浙400

(二)乍浦之陷:「设法?縻」401

(1)英军退出宁波401

(2)乍浦之陷:?縻之必要402

(3)乞和405

(三)道光帝之忧愤与苦衷407

(四)吴淞与上海410

(1)江南防务411

(2)吴淞宝山失守413

(3)上海失守417

(五)耆英伊里布之乞和419

(六)朝廷态度之变化:议和密谕424

(七)镇江陷落429

(1)英舰入江429

(2)镇江情形432

(3)镇江失守与扬州赎城434

(4)英军告示439

第三节 和议与条约441

(一)再度乞和442

(1)又一密谕——专意议抚442

(2)耆英再四乞和445

(3)牛鉴乞和447

(4)朝廷之诚意449

(二)英军进抵南京450

(三)南京「谈判」453

(1)初步交涉——停战453

(2)条款之商决455

(3)会访463

(四)谈判中之北京政府465

(五)法人之行动469

(1)调解之不成469

(2)法船入江471

(六)南京条约473

(1)条约之签订473

(2)「万年和约」477

(3)善后章程480

第一节 和约之抨击485

第六章 南京条约之后485

(一)董宗远之四患谕486

(二)刘韵珂之十虑八患谕489

(三)夏燮之条约得失谕492

第二节 批准与履行497

(一)条约之批准497

(二)初期偿款500

(三)英国撤兵502

(四)台湾事件504

(1)被俘英人正法504

(2)交涉经过506

(3)事件之解决511

第三节 战后之政府513

(一)撤防复员——「凯撤」513

(二)整顿军备516

(三)惩处大员522

(四)善后——耆英与伊里布526

(1)分任善后526

(2)耆英的意见530

第七章 商约与口岸536

(1)税课与香港通市537

(一)耆英朴鼎查之交涉537

第一节 中英商约及续约537

(2)香港会议540

(二)五口通商章程544

(三)虎门条约——通商附黏善后条款549

第二节 中美商约:使臣进京问题554

(一)「利益均沾」:中国态度554

(二)美使之来与中国态度558

(1)国书559

(2)预拒进京560

(1)进京问题562

(三)到粤之后562

(2)粤督奏报564

(四)钦差之来:谈判567

(1)耆英二次赴粤567

(2)谈判568

(3)条约签字571

(五)望厦条约572

(1)耆英奏报572

(2)军机大臣覆奏575

(1)真假两领事578

(一)使臣未到以前578

第三节 中法商约:天主教弛禁问题578

(2)耆英论法国之地位579

(二)谈判581

(1)中国之疑虑581

(2)澳门谈判582

(3)天主教弛禁问题585

(三)黄埔条约588

(四)天主教弛禁588

(1)「贴黄述旨」588

(2)张挂告示590

(3)明降论旨593

(五)耆英之外交策略596

第四节 其他诸国598

(一)中葡协议:澳门问题599

(二)中比协议601

(三)中瑞商约602

第五节 口岸开市604

(一)广州——首先开市606

(二)厦门——鼓浪屿居住问题606

(三)上海——初期困难608

(四)宁波——市场不旺610

(五)福州——领事住城问题611

第六节 鼓浪屿舟山之收回614

(一)赔款清交614

(二)鼓浪屿之收回618

(三)舟山之收回619

(1)英方条件620

(2)舟山交还与广州入城问题623

(3)英与法624

(5)交还条约与接收经过627

1941《近代中国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郭廷以编 1941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近代史  近代史及现代史(1981 PDF版)
中国近代史 近代史及现代史
1981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近代史( PDF版)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1960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60 沈阳:辽宁大学
中国近代史(1949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49 华东新华书店
近代中国史(1941 PDF版)
近代中国史
1941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1999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99 长沙:岳麓书社
中国近代史(1984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84 北京:红旗出版社
中国科技体制的转型之路(1995 PDF版)
中国科技体制的转型之路
1995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1994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94 北京:中华书局
中国近百年简史(1984 PDF版)
中国近百年简史
1984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1987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87 长沙:岳麓书社
中国近代史(1977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77 北京:中华书局
中国近代史(1979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79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1984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84 北京:北京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1990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90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