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聚脲层厚度为8 mm的不同配置形式的复合板和纯陶瓷板的弹体剩余速度m/s》

《表3 聚脲层厚度为8 mm的不同配置形式的复合板和纯陶瓷板的弹体剩余速度m/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聚脲/陶瓷复合板抗平头弹冲击性能的FEM–SPH耦合模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设定聚脲层总厚度为8 mm,为保证与纯陶瓷板面密度相同,C1,C2和C3三种配置型式的复合板中聚脲层和陶瓷层的厚度组合分别为8 mm/10.5 mm,10.5 mm/8 mm和4 mm/10.5 mm/4 mm。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对应于聚脲总厚度为8 mm的复合板的弹体剩余速度。表3给出了上述计算结果与对应的纯陶瓷板的弹体剩余速度。由表3可见,对于纯陶瓷板,弹体的剩余速度与实验结果(682 m/s)[12]吻合很好,这说明建立的模型是准确的。同时,由表3可见,在复合板的各种配置型式中,陶瓷层背面布置聚脲层(即C2)的复合板对应的弹体剩余速度最低、抗冲击性能最佳,其次是陶瓷层正面和背面布置等厚度聚脲层(即C3)的复合板,陶瓷层正面布置聚脲层(即C1)的复合板抗冲击性能最差。前两种复合板的抗冲击性能优于纯陶瓷板,而陶瓷层正面布置聚脲层的复合板的抗冲击性能比纯陶瓷板差。通过对比层叠和粘结的复合板可见,粘结的聚脲/陶瓷复合板的抗冲击性能均优于相应的层叠的聚脲/陶瓷复合板。同时,对于C2和C3两种配置型式,粘结的聚脲/陶瓷复合板比层叠的聚脲/陶瓷复合板的剩余速度减小了25 m/s(3.9%)和22 m/s(3.4%),而对于C1配置型式的复合板只减小了2 m/s(0.3%),因此,粘结的聚脲/陶瓷复合板对C2和C3两种配置型式的抗冲击性能的改善比C1配置型式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