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贺兰山生态脆弱性等级坡度分布表》

《表4 贺兰山生态脆弱性等级坡度分布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前后区域生态脆弱性时空格局变化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通过叠置处理,得出脆弱性等级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表4、表5)。从表4中可以看出,1988年微度和轻度脆弱主要发生在坡度15°—40°的区域,中度脆弱主要发生在5°—15°范围内,重度和极度脆弱区集中发生在25°—40°范围内。生态脆弱性等级与坡度等级间呈现出两端低中间高的发生规律。2013年与1988年类似。说明随着时间变化,生态脆弱性等级的空间分布在坡度上无明显变化。与高程叠置结果也显示出相似的发生规律(表5),即海拔低和海拔高的地方,脆弱性等级高的类型面积少,最大值基本于1500—2000 m范围内出现。其原因在于,这一范围内坡度较大、海拔较低,受流水侵蚀和物理风化影响,山坡陡峻,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度较低生态环境脆弱度较高;而高海拔与高坡度地区植被覆盖度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所受的自然和人为干扰减少,因而生态环境脆弱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