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城市样本机制检验:家庭追求社会地位动机》

《表6 城市样本机制检验:家庭追求社会地位动机》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家庭教育支出存在邻里效应吗》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国内相关文献指出,收入不平等强化了我国家庭追求社会地位的动机(金烨等,2011;闫新华和杭斌,2017),因而我们在回归方程中加入收入不平等程度与邻里效应的交互项,以检验家庭追求社会地位的动机是否是邻里效应影响家庭教育支出的机制。参考周广肃等(2014)的做法,基于家庭的人均支出数据,分别使用县区和社区层面的基尼系数以及分位数支出比P90/10、P90/50和P50/10来衡量家庭间的收入差距,其中P90/10指的是第90百分位数与第10百分位数上家庭人均支出之比,其余两个含义类似。城市和农村样本的机制检验结果如表6和表7所示。由表6可知,在城市样本中,无论是县区还是社区层面的收入差距,与邻里效应的交互项系数都不显著,这说明追求社会地位动机不是邻里效应影响城市家庭教育支出的机制。表7中第(1)和(3)列的结果显示,县区和社区层面的基尼系数与邻里效应交互项系数在统计上都不显著;第(2)和第(4)列的结果显示,P90/50和P50/10与邻里效应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农村社区中高收入家庭间以及中低收入家庭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会使得家庭的教育支出对同社区其他家庭的教育支出更为敏感,而P90/10与邻里效应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负,这说明低高收入家庭收入差距的扩大会使得邻里效应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减小,甚至会产生负向的影响。以上的结果表明,在农村家庭中,家庭追求社会地位是邻里效应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