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卫生政策范式》

《表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卫生政策范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医疗卫生政策转型新趋势与政府的角色担当》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新中国成立后,为改造旧中国遗留的卫生政策体系,着力解决缺医少药的问题,党和政府根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在城市逐步构建起以“福利化”为主要特征的卫生政策体系,在农村建立了以“合作医疗制度”为核心支撑的卫生政策体系。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启和推进,以“福利化”为主要特征的卫生政策体系所依存的经济基础和组织基础逐渐弱化,且在市场经济发展浪潮中,市场逻辑逐渐进入卫生事业发展领域。“效率优先”、“发展卫生产业”成为基本理念和重要目标。以“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卫生政策范式逐渐定型并长期运行。“市场化”卫生政策范式在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效率、较快改变中国缺医少药局面的同时,也使医疗卫生服务日趋“商品化”,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难题日益凸显,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和公平性日益受到质疑[8]。2003年初,突如其来的“非典”这一焦点事件集中暴露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促使政府开始反思医疗卫生领域过度市场化导向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由此推动以“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卫生政策范式的转型。关于2003年以来的卫生政策范式,一些研究者将其划分为民生化(2003—2008)、系统化(2009—2015)和健康中国战略(2016—)三种政策范式[6]。这一划分为理解2003年以来中国卫生政策范式演变提供了借鉴。但从长时段的角度来看,2003年以来的中国卫生政策的政策理念、政策问题界定和政策目标设置的一致性大于差异性。因而将2003年以来的系列卫生政策视为一种政策范式不仅更符合长时段的理论分析要求,而且更能反映政策范式转型从开启到逐渐完善并基本定型的政策演进实践。“非典”结束后,党和政府日益强调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和政府的责任,在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着力化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过程中确立了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2008年,原卫生部提出“健康中国”概念,并发布《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这标志着经过5年左右的探索,“健康中国”开始成为卫生政策转型的基本方向。2015年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2016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以及此后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使“健康中国”由原卫生部的部门战略规划上升为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阐释了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意义、基本要求和具体措施[9],这标志着当前我国以“健康中国”建设为核心的卫生政策范式的定型。基于政策范式转型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卫生政策分为3种政策范式,分别是以“福利化”为主要特征的政策范式、以“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政策范式,以及“健康中国”的政策范式。不同政策范式在政策理念、政策问题认知与界定、政策目标设置和政策工具选择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