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二王祯《农书》农器图谱场景式图像统计表》

《表二王祯《农书》农器图谱场景式图像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耕索软套”系统图像考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中国最早的“农器图谱”祖本是元代王祯的《农书》,“耒耜门”中对耕犁进行了一章专门的介绍,而其也是作为农业工具开篇,由此可见,耕犁在中国古代农业中的重要性[30]。“耒耜门”中一共罗列了16种农具,包括:耒耜、犁、牛、耙、耖、劳、墶、耰、石砺礋、木砺礋、耧车、砘车、瓠种、耕盘、牛轭、秧马[31]。在这16类农具当中,与耕牛配套使用的工具可达11类,其余的耒耜、墶、耰、瓠种、秧马则是依人力而为的工具(表二)。“耒耜”虽然位列首位,然而其总说农具源流,点明了“耕犁”是耒耜发展最为重要的分支,与后面两节“臿镬门”与“钱镈门”共同构成“耒耜”完整的分支系统。另外三种农具墶、耰、瓠种则是作为手工工具进行破碎、点种、平整土地之工具。“耒耜门”中最后出现“秧马图”,描绘细致,加以人物山水图写真实,这种场景式图写显然是以“耕织图”为样本进行的创作。53幅图像对于《农器图谱》显然是不小的工程,图像为雕版印刷,因此,增加内容对作者来说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而这些图像在表现中缘何必须以场景式样表现,这关系到宋元时期对《耕织图》创作基调的认知。在这11门场景式表现中,最多的为灌溉门,达23图,鼎釜门则没有相应的图像。不难发现,图谱创作顺序基本是按照工具结构的难易或者能够与自然风景相适应的原则而为。水车与杵臼、连磨有着复杂的结构,如果单纯的放在一幅图中表现,功能演示有所缺失,因此,选择人物场景能够很好地对具体功能予以刻画,融入山水田野,使人通过具体的环境了解该农具适用范围。由于王祯《农书》是宋元时期最为全面的农业技术专著,其详实的体例既丰富了宋代《陈旉农书》只有语言叙述而无图像表现的缺憾,同时也完备了更早的《农桑辑要》无南方农业与技术部分的记录之不足[32]。系统结构的分解表现,“耕犁图”在一般“耕织图”中属于必须描绘的场景,然而,“耒耜门”中将耕犁、牛、牛轭等完全分解,这种描绘是对系统性工具特写的方法。通过对具体工具单一描绘,对该农具进行详细刻画,例如,牛既可以拉犁,同时也可以拉耙、耖、劳、石砺礋、木砺礋、耧车、砘车等,耕犁只是其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因此,牛与牵引系统是完全独立的存在。在配套过程中,需要这些结构相互配合才能够完成作业流程,这也意味着,《农器图谱》不仅是图谱式介绍,本身就是在构筑具有时效性农业生态空间。“耕织图”在表现中与“农器图谱”不尽相同,在程棨摹南宋楼璹《耕织图》中一共表现了四组以牛作为牵引的农具:耕、耙、耖、磟碡,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展现江南地区水田作业的特征。在这四组图中,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共同点,那就是套索技术完全相同,单牛牵引,软套系统,这种更加方便控制的柔性连接使得耕牛在不同的工作情况下只需要更换后置的作业工具即可。而这种系统的形成期为北宋,元代只是延用其成熟的技术并无任何革新。但一直以来,关于这种耕犁套索形成的时期只是以北宋为开端,并无具体的图例,也没有更多的成因推论。任何事物的发生势必是在交融与碰撞中产生,因此,“软套系统”也是从魏晋时期开始,最终在宋元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