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丹参、红花活性成分的免疫炎症调节作用》

《表2 丹参、红花活性成分的免疫炎症调节作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炎症免疫调节作为活血化瘀中药防治深静脉血栓新策略的探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文献调研发现,目前用于DVT治疗的中药大多为活血化瘀类,如丹参类制剂具有抗血栓和降低D-二聚体作用,改善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进而预防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51];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三七类制剂可以降低血浆中CD62p、CD63、GPIIb/IIIa、FIB及D-二聚体的水平,降低凝血因子I的表达[52];红花类制剂在防治DVT过程中,可以降低血黏度、加快红细胞的流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以及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及改善微循环等[53];灯盏花素注射液可改善DVT患者的凝血指标,降低患者血浆血磷脂酸(LPA)、同型半胱氨酸(Hcy)及P-选择素水平,从而提高DVT患者血栓再通率[54];疏血通在预防和治疗髋关节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中,不仅有抗凝、激活纤溶的作用,还能保护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四物汤和四君子汤联合常规治疗可调节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流变,改善其血液高凝状态,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预防DVT发生[55]。董林等[56]用佛手通瘀汤预防DVT取得了显著疗效(有效率为95.37%),同时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伤口裂开和出血增加的危险;焦志成等[57]采用八珍汤加减在预防DVT中总有效率达到100%;补阳还五汤能明显降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干预血液的高凝状态,提高静脉内的血流速度,从而预防下肢DVT的形成[58]。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活血化瘀类中药除了具有较强的抗凝血作用外,在免疫炎症调节方面也有大量报道。本课题组前期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和IPA系统分析了活血化瘀中成药配伍规律,并推测含丹参、红花和川芎活血化瘀中成药抗血栓作用主要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有关[59]。基于前期分析,以丹参、红花为例总结其在免疫炎症调节方面的作用。如表2所示,常用活血化瘀中药丹参、红花中多种活性成分均可以通过TNF-α、IL-1β、IL-6、IL-8、NF-κB、TGF-β、HMGB1等靶点发挥其免疫炎症调节作用。这些靶点属于DVT和免疫炎症反应的共同靶点,且均为免疫炎症调节过程中的重要靶点。不可否认,活血化瘀类中药在防治DVT过程中,除了已熟知的抗凝血作用外,也可能参与了对免疫系统的修饰及对炎症反应的调控,且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