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1871-193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净值[6] (单位:百万元)》

《表4 1871-193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净值[6] (单位:百万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民国时期的书籍贸易考察(1912-1931)》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价值上看,中国书籍的出口远远少于对外文书籍的进口。20年间,中国书籍的出口总额为1034万余两,而中国对外文书籍的进口总额达到1628万余两,出口书籍价值占进口书籍价值的63.52%。并且每年的书籍贸易都处于入超状态,20年书籍贸易的入超总额达593万余两,相当于1912年书籍出口价值的2.66倍。在书籍出口和进口环比上涨的情况下,出口价值始终低于进口价值,而且入超额环比也同时上涨,在1931年入超额达到128万余两,为历年最高。这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总趋势是一致的。从1871-1931年,中国国货出口额虽然也呈增长态势,但无法与洋货进口的迅猛增长速度相提并论,除1871-1873年保持着微弱的出超额,1881年以后一直处于入超地位,且1911年后入超额越拉越大(见表4)。这种发展情势恰如民国时期的陈重民所说:“我国进口贸易常呈逐年发展之趋势,盖进口货值(金银不在内)在光绪十二年(1886)以前,每年至多不过八九千万两,辛丑合约成立以前,至多亦不过二万数千万两,辛丑以后,内地风气渐开,交通日便,洋商深入内地,争相推广销路,洋货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而进口货值逐陡形增多。民国成立后增加尤巨,虽民国三年至民国七年间,受欧战影响,稍形停滞,然世界和平后,旋即恢复增加之步骤。”[5]因此,通过1912-1931年间的书籍国际贸易的整体观察,可以发现中国一直是入超状态,在整个国际文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对西方书籍的需求不断扩大却表明进口书籍、引进新知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认识世界、改造中国的一种必要途径,是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一种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