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进城农村人口的户籍城镇化意愿》

《表1 进城农村人口的户籍城镇化意愿》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追赶经济结构一元收敛、自主城镇化与乡村振兴》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来源中国知网[12-18]。

刘易斯模型对中国实践的适用性在于,它解释了以常住人口城镇化为策略的工业化路线。但是,中国通过一系列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安排实施城市偏向的制度策略,规制城乡人口身份权,以法律形式肯定和维护工农城乡差别[8],这又与刘易斯所描述的城乡二元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囿于户籍管制制度安排造成的农业人口不彻底的身份迁移,致使刘易斯收敛的人口挤出效应被挤占效应所替代。挤占效应的典型特征是,农村人口呈现出生产意义上的“人地分离”与保障意义上的“人地依附”的“半农化”状态。农村人口的“半农化”带来了土地流转的高谈判成本,损害了耕者经营扩张的权利[9],并引致土地集中生产未能按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要求实现规模扩大[1]。2018年,中国半城镇化率为16.21%,粗略估算有2亿以上农村人口与土地形成了既分离又依附的“半农化”关系。另据相关微观调查数据显示(见表1),进城农村人口户籍城镇化意愿率基本维持在22%~35%的水平上,并且绝大多数城乡流动人口不愿意放弃农村土地。人口于土地既割裂又依附的不在承包地形式(1)导致过密型农业生产,并陷入精耕细作的路径依赖且被锁定[10],最终妨害了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前提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受挤占效应的影响,农业部门的边际生产率扭曲至AC,且曲线形态获得了刚性并固化,进而落入传统农业的生产要素陷阱,即仅“依靠重新配置受传统农业束缚的农民所有的要素不会使农业生产有显著的增加”[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