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跨文化社会适应状况统计表》

《表1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跨文化社会适应状况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民族社会工作的文化实践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1.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户籍限制放开背景下促进农民工中小城市社会融合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研究(批准号:13JZD018)”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调查数据,以下图表及文中数据如无特殊说明,均来源于此;2.社会组织参与指数范围1-6分,分值越高则

空间上的流动给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带来城市社会融合难题,不仅面临政治参与、社会生活和福利制度等层面的困境,还面临生活方式、语言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层面的排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所具有的“族群身份”与“社会排斥”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研究显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面临身份和文化的双重弱势性,使得其具有更低的收入和劳动合同签订率、更低的城市主观认同度和内卷化的社会交往网络。(1)(2)民族文化因素是阻碍其融合的重要因素,较好的文化适应对其定居城市有显著影响。(3)表1数据显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面临各种跨文化适应问题:一是行为文化适应上存在语言和交往问题。普通话和打工城市方言不好的比例分别为47.6%、53.5%;城市社会交往中存在语言障碍的占18.8%;社会交往适应上几乎没有参与任何正式和非正式组织,组织参与指数均值仅为0.3;二是心理文化适应水平也有待提高。虽然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心理健康处于比较健康的水平(均值为30.4),但是城市归属感和认同感较低,对城市有强烈归属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比例仅为34.1%、30.3%、41.9%,比例不足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