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 贫困村多维贫困指数估计结果 (K=30%)》

《表1 2 贫困村多维贫困指数估计结果 (K=30%)》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后精准扶贫时期农村隐性贫困的精准识别与治理——基于异质性视角的贫困农户微观数据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根据样本数据整理所得

1.对贫困村的多维贫困指数进行测算(见表12)。在K=30%时,8个贫困村的多维贫困指数平均为0.29,可见政府对贫困村的识别较为准确。同时也发现8个村庄的贫困程度差距较大,最为贫困的梭庄村,M0指数为0.607,贫困发生率为91.7%,剥夺强度为66.2%;而相对较好的薛庄村,M0指数为0.127,贫困发生率为22.9%,但是剥夺强度为55.6%。从地理分布来看,即使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济南市薛庄村、泰安市大屯村等也存在多维贫困状况严重的贫困人口,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与村庄的多维贫困程度并不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这8个村庄的贫困剥夺强度无明显差异,说明多维贫困普遍存在,不同村庄的贫困剥夺程度基本一致,必须从多维度入手实现减贫、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