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流动网络节点层级结构》

《表1 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流动网络节点层级结构》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流动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1.1网络节点快速增加,空间联系强弱不一。基于人口流动量及其对区域的影响,将京津冀城市群人口流动节点划分为三级,即核心节点、次核心节点和地方节点(表1)。核心节点是整个人口流动网络的关键节点,具有核心功能;次核心节点是人口流动网络的区域性中心;地方节点承担地方性中心功能。从表1看出,2000年网络节点数量共15个,节点数量稀少,发育程度低,核心节点只有北京、天津,次核心节点、地方节点也分别只有7个和6个。2010年网络节点数量增加到32个,等级结构明显。其中核心节点增至4个,除了北京、天津外,石家庄、廊坊也上升为新的核心节点;次核心节点、地方节点均增至14个。2015年网络节点数量增至41个,等级结构逐渐完善。其中核心节点仍为4个,次核心节点增至18个,地方节点增至19个。但相对于核心节点的快速成长和较强的集聚能力,次核心节点和地方节点发育不足,特别是地方节点数量偏少,集聚能力有限。分区域来看,节点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均衡特征,一半以上的节点集中在中部区域,南部节点数量相对较多,北部的张承地区数量最少。从核心节点对区域的影响来看,北京、天津的中心地位不断增强,网络中心度由2000年的0.78,0.68增至2010年的0.81,0.76,再增至2015年的0.83,0.79,表明北京、天津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影响力、控制力日益增强;石家庄的中心地位在2010—2015年明显提升,廊坊对区域的影响力、控制力始终不足。